走特色办学之路 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3-04-29迟立强
迟立强
北安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62年,是北安市教育窗口单位和龙头学校。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办学规模,还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取得新突破,我校从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出发,提出坚持“育新人、出名师、建名校、创品牌”的办学理念,以“突出特色、活化思维、创设空间、提升素质”为引领,从学校内涵建设入手,不断拓展校园环境,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
一、努力打造一支团结互助、求真务实的领导队伍
学校强化领导班子建设,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有工作创新能力,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和大局观念,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周二进行理论学习,提升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为师生服务的能力。每位领导要定期深入到教研组、学年组检查督促指导工作。每周至少听课两节以上,课前准备好测试试卷,随堂进行抽查考试,以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教导处主任负责召集领导班子不定时联合检查各班的上课情况,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情况。每天早六点,除正常值周带班的领导外,还有“特殊奉献日”的一名领导提前到校,开校门、净操场、迎师生、查风纪。
二、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师德优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开拓进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我校注重名师的培养,想方设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切实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进行一节公开课,课后由学校的课堂教学指导小组进行集体评课,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市教育局、教师进修校的领导进行指导,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加强对教师试卷命题能力的训练和指导,设立教师命题题库。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教结对”活动,每学期初进行青年教师汇报课,学期末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活动,促使其迅速成长。加强班主任培训,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主管领导经常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重视培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与创造性。同时,通过报纸、电台等多种渠道加大对名师的宣传力度,以名师带动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努力探索一套理念全新、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劣势后,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明确了走特色办学之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本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原则,提出了“分层尝试,整体推进”全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兼顾全体学生的局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现有学习层次上得到提高。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分层尝试,整体推进”教学模式推进课,引领课堂教学向高质高效发展。在落实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点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各科课堂教学内容,用“活”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开发编写了语文、历史、物理和英语学科的校本教材,突出了学科的教学特色。例如,语文学科将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有效链接,初一的校本教材为《书海飘香》,初二为《踏歌而行》,初三为《青春有梦》,三本校本教材的编写,拓展了语文教材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学科编写了《与历史人物面对面》,增设了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的内容,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处世原则与历史事件的分析,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在物理教学方面,将影视中的物理学融入课堂,寓教于乐,生动高效;在英语教学中,增设了《英语影视作品欣赏与表演》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又拓展了教材的外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自然、助人成功的育人环境
校园内矗立孔子、李白、毕昇的雕像,彰显校园文化内涵。廊体文化以悬挂文学、政治、经济、影视等多个领域知名人士的成功故事为主,辅有名人格言、图像,内容丰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和教育。在师生中开展“我爱我校”标语展示活动,宣传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育理念。开展“明星学生评选”活动,评选出文明标兵、孝亲标兵、纪律标兵、学习标兵、劳动标兵、礼仪之星,把“明星学生”的照片及格言制成图板悬挂在校园橱窗内,激励全校学生不断进步成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学生公开校长信箱,让全学生有直接纳言献策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开展多种德育活动,结合传统纪念日、艺术节、体育节等节日,开展各种文体竞赛和社会公益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出我校成功教育的特色。
回首走过的道路,全体二中人凭借执着和努力,用不断提升的教育教学成绩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全体二中人将继续发扬敢拼争赢的工作作风,团结奋进,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