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3-04-29赵昕

黑河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意蕴画家

赵昕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摆在每一位美术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感知、美的鉴赏、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美术教师在注重学生技法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训练。而学生的鉴赏能力正是其审美能力强弱的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不只是单纯的观赏,不是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如欣赏《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时,教师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德育渗透中,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因此,可将美术欣赏课教学作如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简单描述,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方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以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动作,画面明亮的绿色等。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绿、红、紫等丰富亮丽的颜色;远处水中的船和水边站着的人等。

二、形式分析,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此过程,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分析画家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来分析、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这幅画时,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修拉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美好、纯真和童趣。欢乐和悠闲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远处的景物和亮丽舒服的颜色也有很强的烘托作用。

三、意蕴解释,探索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

意蕴解释是鉴赏的最深层次,是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需要用教育的方式来长时间循序渐进地浸润和弥散。仍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面表现的是宁静、和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四、价值判断,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

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评判,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在评价《蒙娜丽莎》作品时,除了欣赏它的“优”之外,还有意发现它的不完美处: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够自然;边缘线的处理有些生硬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对学生的艺术鉴赏教育,也不是为了培养专职鉴赏家。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发现。”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美育,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力,学会欣赏周围生活中的一切艺术形式,进而使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意蕴画家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酷炫小画家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