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0例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04-29谭泳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谭泳怡

【摘要】目的:对180例中药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以≥61岁的老年人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结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过程,必须注意配伍、适应症、滴速及个体差异,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021-02

中药注射剂是在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和方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凭借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频繁发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因中药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涉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的种类、不良反應表现及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等,采用Excel统计表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180例患者年龄构成比例分析 表1结果表明:18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男86例,女94例,以961岁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最高,占28.33%,其次是O~10岁的儿童,占20.56%。

2.2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分析 表2结果表明:180例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其次是栀子黄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

2.3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前5位中药注射液及临床表现 表3结果表明: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前5位中药注射液主要为鱼腥草注射液、栀子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2.4 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 表4结果表明:引起18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超适应症用药,占26.11%;滴速过快,占18.89%。

3、讨论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由此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通常为药材的有效部位,含有的蛋白或者异型蛋白成分具有一定的抗原性,易成为过敏原,容易在体弱、高龄、婴幼儿人群中发生不良反应。目前现有的生产工艺对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质量也难以达到稳定的控制,成分上的些许差异都有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资料通过对1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发现,以≥61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最高,占28.33%,中药注射液共涉及11个品种,以鱼腥草注射液的发生率最高,为21.67%;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合理配伍用药,占43.33%。

因此,根据以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采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加强辨证施治,尽量避免多药联用;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不同,有差异地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对于首次应用该药的患者,剂量要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用药前要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的操作规定,严格按说明书规范使用,选择合适的溶媒;用药的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滴速,仔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救治,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儿科门诊1850张处方分析
河北省农村基层医生合理用药情况调查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基层医院应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合理用药监测在医院HIS系统中的应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