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学好思想品德课

2013-04-29李美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观点马克思主义

李美华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学生要学好思想品德课就应围绕这一思想。

一、要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善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社会观、经济观、法律观、道德观等的思想体系,是一门严密而完备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学习中,必须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我们这里所说的准确完整是指,我们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把握其本质,要从基本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而不是只学它的片言只语,不是断章取义,搞形而上学,不是搞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伪,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认真。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都需要用心理解,尤其是那些事关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基本常识,必须准确理解、细心领会,理清枝叶,把握主干,理解精神实质。

准确完整的理解理论观点,包括从整体上理解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实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的任务,第一步要通过教科书。教材不仅传授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还引导学生运用基本观点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觉悟的任务,同教材密不可分。如在理解时一定要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与国情教育、宪法教育、历史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紧紧抓住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有机构成,即抓住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人才保障。

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根本任务之一。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观察分析能力,鉴别批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调节能力等等。

能力的培养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现实性都很强,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内容,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它包括社会交往人际关系,道德、法律准则,国内外的重大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同学们还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工农结合,与生产劳动结合,把学习理论与学习社会结合起来。同学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留意观察各种社会现象,观察商品经营、市场交易、生活消费、人际交往、流行风尚等,分析人们发出的议论看法,以这种种社会现象引发自己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进而认识其本质。

其次,要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工具和方法。比较见异同,比较分优劣,比较出真知。在进行比较时,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要恰当地选择比较对象,使它们具有可比较性,既要进行横向比较,又要进行纵向比较。以提高辨别是非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提高思想觉悟、指导行动

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有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双重任务。知识和能力并不等于有觉悟,思想觉悟的提高与知识、能力的掌握是两回事。所以就存在着进一步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思想觉悟的问题。这就是说,同学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观点,正确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抵制腐朽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思想的侵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

如何提高觉悟,首先是立场问题,认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指导自己的行动,才有可能辨明是非、善恶、美丑,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比如:如果根本不懂法,也不知守法的意义,就很难自觉地遵纪守法和护法;如果不知道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人类社会必然要进到共产主义,要提高其共产主义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也是办不到的。

如果提高觉悟,当然也有方法问题。要提高思想觉悟,就必须做到知、信、行的统一。知,就是知识和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信,就是信仰,包括情感、信念、意志等。信仰是以观点为基础,由观点转化为情感,它是观点和情感的“合金”,同学们有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思想情感,就会产生对马克主义的信仰。情感是教育的窗户,有感情的变化才会引起思想的变化,促使立场的变化。我们只有树立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行,就是行为,是把信仰付诸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认识、情感、信仰支配下所表现的行为。行是知、情、信的集中表现。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实现知、信、行的转化呢?除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外,重要的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增强自我修养和自觉进步的能力。自我修养和自觉进步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善于正确自我评价,善于总结生活经验,善于自我监督言行,善于自觉抵制和纠正错误,善于锻炼和增强坚持正确行为习惯的毅力。只有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我们认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实行知、信、行的转化,自觉地做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观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业内观点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