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教学现代化素质
2013-04-29赵建功
赵建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的提高,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高中教师、高校教师教学现代化素质的提高。高中、高校教师均是非义务教育工作者,这里无须赘述。尤为重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就如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队伍教学现代化素质,本人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还指出:“扩充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快速发展起来,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决定的作用;对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系就有了基础保障。其具体措施是:
一、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工作动力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把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这既是教师专业的本职认识,又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把握。从性质上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更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原动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要在发展中力求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接近的第一智慧,有了第一智慧,就激起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原动力,也就是为农村这支教师队伍在本职上有了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为优化农村教育在思想上奠定了基础,目的上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组织教师学习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又要针对教师在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教师的心坎上。解决教师在工作中、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全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
二、城市教育专家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要向农村学校“送经”,而不是农村教师去城市学校“取经”
近年来,农村学校为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步伐,常派教师到城市学校“取经”,以此加强城乡教育互动,学习城市教育的快步骤。这一做法逐年实施,而且不断加强。尽管这样,对农村教育发展还是没有起到良好的指导和带动效果。其原因是,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够完善,这些去城市“取经”的教师,通过数日或数月把“经”取到农村学校来,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即使取几本“真经”也无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更不能使农村所有学生享受“真经”的沐浴。
加大农村教育设施投入,就要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城市化、现代化,本人的观点是“送经”。“送经”在它的实质上有着诸多优势,因为耗费的财力、人力少,享受“真经”的涉及面广,城乡互动快。在此种情况下,城市的教育专家或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把“经”送到农村学校,这些教育专家向农村教师传授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在农村学校进行示范性教学。这样,一所学校有一两位“送经”者,就可以在数月的时间里,把“真经”普及到整个一所学校的所有班级。所以“送经”比“取经”作用更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现代化素质的重要举措。
三、加大力度,培训出一支业务精通、能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农村教师队伍
目前,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受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限制,现代化教学手段未能在班级有效使用,部分教师不能把现代教育教学设施使用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还有部分教师在业务上还把握得不够准确。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专家。农村教师队伍在进行师德修养的同时,加强才能培养。培训教师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在专门的场地、专门的学校设立培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部分农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其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请进来”,就是请著名教育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学术讲座,使农村教师倾听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德才兼备的农村教师队伍,有了这支教师队伍,农村教育才能快速发展。
四、力求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发展、研究中谋教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什么样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识快捷,什么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教学提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从根本上指出了教育教学不是固定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中发展、研究中谋教的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的工作。
因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不断把“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融入课堂之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培养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农村教育有了研究、探索,就能形成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改革在探索中发展,在研究中谋教。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一样,有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研究者,城乡教育差距也就不缩自近。
此外,在农村教师工作素质、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师待遇。对农村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给予经济上的良好待遇和政策上的鼓励,也能激起他们的工作兴趣和工作活力,这也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工作动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霍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