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探讨
2013-04-29邬夏菲
邬夏菲
摘要:文章介绍了城市公园的概念和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明确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思路和在修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尝试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修编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公园绿地;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东山湖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广州市老城区的公园的建成时间一般较早,由于公园建设时广州市还未建立严格的规划审批制度,所以现在不少公园因缺乏规划审批依据而难以进行完善建设。这些公园要摆脱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为公园完善建设提供规划依据。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公园普遍存在绿地率偏低和园路铺装占地比例偏高的问题,要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解决这些问题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难度很大。最近笔者参与了广州市东山湖公园、东风公园和草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本文尝试在梳理城市公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东山湖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城市公园的概念
1.1城市公园的定义、分类及服务半径
1.1.1城市公园的定义
城市公园是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内向公众开放的公园绿地,以开展游览观赏、休憩康体、文化娱乐、科学普及等活动为主要功能,并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和防灾避灾等功能,具有相应设施和管理机构[1-2]。
1.1.2城市公园的分类城市公园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带状公园[3]四大类型。其中前三类还可细分:综合公园分为全市性综合公园和区域性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分为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体育公园、纪念公园、雕塑公园、湿地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内)等等。
1.1.3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中的基础性公园,基础性公园是设有规模和服务半径指标的(表1)。由于现在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不但指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文体娱乐活动服务区域的半径,也包含了城市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区域的半径,所以虽然专类公园原则上不设服务半径,但从城市公园的合理分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角度考虑,专类公园也可参照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规模和服务半径指标,确定其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区域。
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半径全覆盖是城市公园体系合理分布规划的目标。在城市基础性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分布不均,服务半径未能达到全覆盖的情况下,有些专类公园还要承担综合公园的部分功能,并按其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区域,融入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半径全覆盖的体系规划。
1.2城市公园的功能及作用
1.2.1城市公园的功能
1)游憩功能(主要功能):开展游览观赏、休憩康体、文化娱乐、科学普及等活动。
2)生态功能:单个城市公园是改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半径);城市公园体系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4]。(生态质量)
3)美化功能:良好规划的城市公园能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5,6]。(景观质量)
4)防灾功能:居住区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1.2.2城市公园的属性及作用城市公园的作用和功能关系密切,分开论述有一定难度,故以表格归纳反映(表2)。
2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
新建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分为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7]等四个阶段。技术要求复杂、规模大于50hm2的大型公园建设,可在总体规划前增加概念性规划;技术要求简单、规模小于1hm2的公园,可把专项工程方案设计并入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没有独立红线的新建公园和建成公园完善建设一般不设总体规划阶段(表3)。
3 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目的和意义
3.1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目的
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是指以经核准的公园上一轮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情况为基础依据,制订用以指导或规范公园近期、中期完善建设的调整规划。一般用规划说明书和现状、规划总平面图以及各种专项规划图来表达规划意图。
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是城市公园业主为了获取公园近、中期完善建设的合法依据而组织编制的。
3.2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意义
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能为公园未来的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方向,使公园完善建设具有科学的前瞻性也为公园建设项目的报建提供必要的合法依据。公园可以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这一机会,找出公园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改进,让公园更好地为游人服务。
4. 东山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的思路
4.1 现状分析
4.1.1公园概况及周边环境
广州市东山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东湖路,占地31.7hm2,是广州四大人工湖之一。东山湖公园建于1958年,是区域性综合公园,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城市居民。该园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园内优美,湖中有5个半岛和1个小岛,岛间以九曲桥、五孔桥、拱桥相连,与各具特色的亭、廊、榭、阁、花架连为一体。1963年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东湖春晓”,因此,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东山湖公园总体情况周边环境景观性良好,其中南边的景观界面略欠不足,主要是周边一些居住建筑立面较为不雅,影响公园南边的视线景观。
4.1.2存在问题
根据东山湖公园现状分析和业主的需求,归纳出以下主要问题:
1)绿地率严重不足(见表4);
2)游人活动场地不足,但园路铺装严重超标(见表4);
3)园路系统不完善,主园路未能成环(见图1)。
4.2 规划思路
4.2.1规划依据和原则
1) 规划依据
包括法律法规、上层次规划和技术规范(相关的国标、行标、地标)及相关文件。
a.国家、省、市城乡规划和城市绿化法律法规,如:《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广州市绿化条例》、《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等;
b.公园规划用地所处的城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c.技术规范,如:《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分类》、《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
d. 规划任务书、规划委托函或标书等相关文件。
2)规划原则
东山湖公园参考规划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条列出几点规划原则:
a. 生态优先的原则;
b. 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c. 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原则;
d. 丰富内容完善设施的原则。
以上规划依据和规划原则在整个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修详规)修编过程中均起着指导性作用。
4.2.2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
东山湖公园的功能定位不作调整,保持区域性综合公园的性质。
发展目标:将公园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和野生动物进城示范基地及4A旅游景区的区域性综合公园。
4.2.3平面布局调整
针对东山湖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要,主要作以下的调整:
1)绿地率的调整
东山湖公园是广州四大人工湖公园之一,现状其水体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72%,绿地面积占陆地面积只有51.99%,而按照规范要求绿地率必须达到70%,严重不足的绿地率成为东山湖公园修详规中亟需改善的问题。几年前广州荔湾湖公园修详规修编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后来通过征用邻近公园的地块,扩大公园绿地面积,从而达到规范要求的绿地率。但是东山湖公园周边并不具备可征用地块的条件,因此,解决东山湖公园绿地率严重不足的问题只能另辟途径,我们按照“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尝试结合造景和水质治理,采用清挖湖底淤泥的方式,在不改变湖水容量的前提下,在东山湖公园沿岸区域设置了大量的沼泽绿地(图2),不但使公园的绿地率由原来的51.99%上升到72.10%(表5),还软化了湖岸岸线,增加了公园植物景观的层次(图4)。同时也为净化湖水和遮挡公园南边沿岸不良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绿地类型调整
城市公园不仅要考虑美化环境这一功能,更应对城市的生态文明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广州流花湖公园设置的鹭鸟岛(图3)成功吸引了大量野生鸟类前往栖息,不仅成为特色景观,也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按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吸取流花湖公园的成功经验,在东山湖公园的湖中新增了若干个沼泽绿岛(图1),其中大部分为孤岛,既为野生动物提供少受干扰的生存空间,增加了东山湖公园的植物种类,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也丰富了东山湖公园湖区的景观层次。
3)活动场地调整
随着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游人量大量上升,以及城市人口老龄化增加、人们保健意识增强等等,公园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是这对本来绿地率就不足的城市公园来说,无疑是很矛盾的。对于不同情况的公园,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我们针对东山湖公园游人场地不足和园路系统不完善的存在问题,按照“丰富内容完善设施”的原则,在规划中通过开发东山湖公园水上区域,设置木栈道、木平台和水上建筑来满足游客对活动场地的需求(根据规范,水上栈道、平台及建筑并不算入公园的园路及建筑指标内)。新增的水上活动场地能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园体验,同时也完善了公园的游园路线(图1)。新增的3568㎡水上栈道活动面积,既缓解了东山湖公园游人量增加和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也使园路及铺装场地占陆地面积的比例从39%降到23%,从而符合规范要求(表5)。
4.2.4专项规划调整
公园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竖向规划、应急避难规划、给排水规划、电气规划等。我们按照东山湖公园平面布局的调整对公园各专项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并按4A旅游景区的标准规划改造完善相应设施。以下列举在该项目中两个最主要的专项规划作为说明:
1)道路交通规划包括规划新增的栈道更好地连接原有的主园路,同时在新增园路的基础上完善或减少原有的次要园路,使整个园路系统更合理统一;
2)绿化规划主要为绿化的升级改造,勘察现场现有的植被情况,对照原有的植物规划,找出适合场地的植物种类在新规划中多加应用,同时避免使用在该场地容易枯死或生长状态不良的种类,减少成本支出。
4.3 完善建设计划
4.3.1近期建设计划
公园近期建设计划一般安排急需解决问题的项目。例如:三年内,在东山湖公园水体相对独立的锦鲤湖景区进行生态改造和在地铁借用归还的地块上重建儿童活动区。
4.3.2中远期建设计划
公园中远期建设计划一般安排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项目。例如:五年至十年,东山湖公园全园生态沼泽绿地及南部湖区栈道等建设项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在南面沿岸设置生态林带,形成天然屏障,然后先建设其中部分的栈道及生态沼泽绿地,将建成部分先向游人开放,再建设剩余项目,最后逐步完善整个公园的建设项目。
5 结语与讨论
5.1 结语
公园修详规修编是使城市公园完善建设合法化的重要手段,公园修详规修编获准后,公园的完善建设才能有据可依。由于公园修详规用地平衡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是获准的关键,因此,公园修详规必须严格按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修编,同时整合业主意见、游人需求和公园发展需要等因素,使公园修详规修编的成果更加合法合理。
5.2 讨论
笔者在城市公园修详规修编工作中,发现若干问题,望与同行探讨研究:
6.1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8]第十三条“城市公园、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广州市城市公园的修详规应报广州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是报规划局审批,不符合法规所述。
6.2规划局的审批要求与广州市技术规范《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不一致,导致规划修编时引起不少疑惑,规划局制定的《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于2005年开始实施,广州市的《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于2009年开始实施,后者制定时已征求前者的意见而且比前者完善,前者能否参照后者的内容略作修改,方便规划编制单位的操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建设部.CJJ/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2]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3]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4]A CHIESURA. The Role of Urban Parks for the Sustainable C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2004: 129-138.
[5]M FAIZI. The Role of Urban Parks in a Metropolitan City.[J].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12): 29-34
[6]I C LAURIE. Nature in Citi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of Urban Green Space.[M].Chichester: John Wiley&Sons, 1979
[7]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9):82-84.
[8]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Z],2012(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