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非遗保护现状及特点一览
2013-04-29李泉江
李泉江
法国:设立“文化遗产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全法国已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有80万居民生活在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保护,法国政府采取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像卢浮宫、凯旋门等著名博物馆和历史古迹也在免费开放之列。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它们可以得到税收优惠。
特色介绍:比利时、法国的巨人和巨龙游行
巨人和龙的模型巨大,近9米高,近350公斤重,表现各种形象。每个传说中的巨人都有特定的纪念日,因此,每个巨人和巨龙一年至少有一次会在某个节日中扮演主角和其它装扮好的演员一起,在吹奏乐器的伴奏下,表演历史情境,或者在街上舞蹈。人群簇拥着表演队伍前进,许多人帮助准备表演的场地。完成这些巨大塑像并维护好它,需要花费好几个星期,各种材料的运用也需要很高的技艺。
意大利:设立“文化遗产周”展示各种非遗保护项目
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活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考古博物馆、文物古迹、著名美食文化旅游等原素,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和电视的出现,此项技艺呈现了衰落的趋势。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位上到处都可以买到木偶,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特色介绍:西西里木偶剧
西西里木偶剧形成于19世纪初期,在该岛平民阶层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它讲述的故事一般取材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歌,以及圣徒或江洋大盗的生活,但大部分对白都是木偶艺人在演出中即兴发挥的。西西里木偶剧主要流派有两个,即巴勒莫和卡塔尼亚,主要区别在于木偶的大小和形制,以及操作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舞台布景。这种戏剧一般为家庭剧团经营,传统和技艺在内部世代相传。木偶复杂的雕刻、着色和制作,则是请专业的工匠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木偶艺人在艺术上一直都试图超越自己并尽力去感染观众,这一戏剧形式反映了西西里人共同的归属。
韩国: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
韩国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韩国文化财保护法》根据价值大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不同等级,国家确定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给予100%的经费保障;省、市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给予50%经费保障,剩余由所在地区筹集资助。韩国政府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的称号,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舆论监督体系完善,确保了各项制度实施的公平、公正。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文化团体的专职专家以及政府聘请的50多名非专家包括普通群众组成。由各省长、市长及国家文化财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交由他们论证,委员们将进行项目调研并撰写提交调查报告,通过审议后最终确立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的名录要公示一年,期间接受社会民众的监督并听取各方意见,如果没有被公众接受的项目将重新进行调研论证。
特色介绍: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这种独一无二的礼教祭祀活动,于中国也已不复存在,却出自中国经典古训中的敬祖孝宗思想:在祖先灵魂安息的处所,为之祈求永恒平安。现在的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纪的典籍所记载的程序:主祭身穿礼服,头戴王冠以代表国王,其余等众则着冠冕,捧着盛有食物和奠酒的祭器上供。音乐(锣、钟、弦乐器、长笛)和舞蹈(64位舞者列成8行)按儒经所示,演示出“阴”,“阳”力量的交替对应阵势。象征国王文治功业和“阳”力的舞蹈“文舞”,用祥和的“保太平”音乐伴奏,总是第一舞步向左;而象征“阴”力的“武舞”,用小调音乐“定大业”伴奏,第一舞步总是向右迈出。
日本: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并特别扶助
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200万日元的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日本已有1000项无形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其中能、歌舞伎、文乐等3项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呵护“人间国宝”外,日本政府还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用”创造条件。位于东京皇宫护城河畔的“国立剧场”,是上世纪60年代政府专为歌舞伎等传统艺术表演而修建的一座现代化艺术殿堂,有些演出场次甚至要提前一年预定才能排上。
特色介绍: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形成于17世纪的伊豆王朝时期,在城市居民中相当流行。起初,男女演员都有,但后来禁止了女演员的表演,这一限制保留至今,所以现在所有的歌舞伎表演都是男演员。专门扮演女角色的男演员叫做昂那咖塔,他们来自一个颇为典范的专业世家。
歌舞伎的重要特点包括:独特的音乐、服饰、舞台设置和道具,以及保留剧目、说白和表演风格。比如“密(mie)”,即演员用一个特殊的姿势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卡叟(Kesho)”,即特殊的扮相,它使那些不熟悉这项艺术的人很容易辨认出这就是歌舞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