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走独具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
2013-04-29徐东丽岳天林
徐东丽 岳天林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青川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山区贫困县,站在灾后重建和十年发展的新起点上,要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过去十年成就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间,青川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灾后恢复重建等战略机遇,推进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20.1亿元,剔除价格因素,经济总量成功实现翻番,九年间年均增长11.5%,是震前的1.2倍。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1.1∶12.0∶36.9调整为2011年的27.1∶38.1∶34.8,工业占比由2002年的5.1%调整为2011年的30.9%,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型调整为“二三一”型。2010年实现“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再次实现“工业超农业”的历史性突破。九年间,农业占比缩小24个百分点,工业占比扩大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缩小2个百分点。
财税金融实力显著增强
九年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总水平提高了8359万元,在2002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02年的5.23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77.6亿元、年均增加8亿元,贷款余额由2002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元、年均增加2亿元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84元、13487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2001元、5387元,剔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分别增长9.4%、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增加3236元,剔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1%,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农业方面,建成黑木耳基地4000万棒(袋),茶叶基地15万亩,油橄榄8万亩,核桃基地19.7万亩,栽植银杏200万株,建成市级生态小康示范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是2002年的两倍。
工业方面,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是2002年的18.7倍,九年间年均增长3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户,其中亿元企业达到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4年首次突破1亿元,2011年达到12亿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165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3381万元,增长9.7倍,九年间年均增长28.7%。
服务业方面,形成以“休闲度假游”、“感恩红色游”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县城创AAAA工作快速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2011年底拥有星级农家乐116户。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7亿元。旅游人数比2007年增加65.4万人次,增长124.3%;旅游综合收入增加2.6亿元,增长123.8%。
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从近年发展情况分析,在未来8年时间里,只要青川的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保持在5.8%、6.3%和5.6%,就能顺利实现2020年“两个翻番”目标。但目前青川小康水平较低,与国家、省、市差距很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务很重,要在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则青川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应实际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至少应分别达到12.5%和9.7%,分别比国家平均水平高5.5和2.7个百分点。
攻坚克难共赴小康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青川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兴县、艰苦奋斗、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路径,努力实现生产总值翻番
在做优生态农特产品上下功夫。以发展传统的山珍食用菌、银杏、茶叶、核桃、油橄榄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扶持发展林麝养殖、大鲵养殖、三文鱼养殖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布局结构,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促进特色产业园区化、规模化,不断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壮大标准化基地。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投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实施特色农业科学管理。
在做大做强生态优势工业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农林特产品、水产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现有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大扶植力度,立足境内可供开发、加工利用的大宗矿产资源,做大现有矿产加工企业。
在加快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上下功夫。精心打造旅游景点、线路,以特色游、红色游、感恩游、农家游为主导,树立青川旅游品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加大星级宾馆、酒店培育力度。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快推进新项目上马。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提升青川“山美水美人美”美誉度,实现游客“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忘不了”的目标。
以富民惠民为着力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翻番
深入落实富民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重点做好就业扶助、创业支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实事,实现就业更充分,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目标。
在富民上下功夫
首先加快产业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增长。通过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以“工业强县”为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促进重化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吸纳能力。深入实施“银杏富民工程”,加速播种育苗,扩大种植范围,使银杏增收惠及更多百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就业。
其次要完善扶持政策,着力促进困难群体收入增长。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农民发展大棚种植、畜禽养殖等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第三要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居民收入内生增长。依托职业教育机构,全力做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校企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技术培训,定向为企业输送人才。出台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加强小额贷款扶持,落实工商、税务、土地等各方面支持政策,帮助城乡居民实现创业意愿。
在惠民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城乡居民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支持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农民工、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组织、有重点地推进劳务输出。加快建设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建立劳务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及时、高效、便捷服务。
(作者单位:青川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