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土陶:行吟天下400载
2013-04-29麦明德李丰谷毛蒂
麦明德 李丰谷 毛蒂
桂陶起源于嘉靖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并仍正常使用的龙窑,成为见证桂陶兴盛的“活化石”;如今桂花镇已头冠“西蜀陶瓷之乡”,其出产的桂陶在海内外广受青睐,被广泛用于现代建筑、园林及室内装饰。
“来去匆匆过里门,幼时城郭半浑沌,白发自觉乡情重,不惜迢迢买瓦盆。”彭州籍革命家、诗人和书法家李一氓先生和夫人回彭州探亲时恋桂陶而慨叹;1983年在北京旅游产品展览会上,桂陶送展的镂空龙瓶被外国友人赞誉“中国活龙,东方艺术”;2009年3月,美国世界文化科学院院长张元明教授与美国空军学院学员考察桂陶时,赞誉桂陶乃“中国一绝”。
桂陶的“非遗”底蕴
土溪河沿龙门山脉顺山而下,流经的第一个小镇就是桂花镇。这里紧邻都江堰市,川西旅游环线和新彭白公路在镇域内纵横交错而过,是彭州市的“西窗”;这里有“张松故里”三圣寺,有土木匠祖师“鲁班庙”;有颐养乐园“桂府庄园”,还有春天尝花、夏天品果的“桃花山”。更有古往今来数百载,深厚文化底蕴让人惊叹叫绝、品味无穷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桂花陶瓷(桂陶)。
据考证,桂陶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那时候没有铝制品、没有塑料制品,陶器便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品,而桂陶凭自己独特的陶土资源和精湛的烧制工艺享誉四方经久不衰。先辈们用马和骡驮把陶器运进汶川、阿坝,再以物易物,换回山里的药材和山珍;或把陶器运到成都,换回其它生活稀缺用品。
桂陶的传承与保护
多少年来,桂陶从业者的后人们没有愧对先祖,他们代代相传,总不遗余力地对桂陶竭力传承和提升,早已为桂花镇挣得“西蜀陶瓷之乡”的美誉;2005年,“桂陶”制作被正式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任桂花商会会长弓永鑫是土生土长的桂花人。年轻时他在“国营桂花陶瓷厂”工作,该厂解体后,有人高薪聘请他到别的单位去上班,但被他一再婉拒,只因另有所“图”:千方百计请到省设计院庸朝远等一批知名人士,为桂陶发展出谋划策,并最终办起了自己的土陶厂,生产琉璃瓦;现任桂花商会副会长的李天寿,也是土生土长的桂花人,为了搞好桂陶的保护与研发,他出资数百万元,修建了占地40多亩的“天兴陶艺园土陶传习所”,将土陶陈列、陶艺体验、办公等功能全部集于园中……
桂陶的传承、保护与发扬,不仅倾注了彭州市历届领导和相关人士的心血,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家领导人李葆华视察桂陶时,就叮嘱地方各级领导要重视桂陶的传承和发展;省文联和四川美院也曾派人到桂花专门为桂陶创作设计装饰图案。
尤为功高的是两位桂陶传承人——今年80多岁的严述成和70多岁的周仲奇老人,他们虽年事已高,但在粑花、镂空等制陶技艺上却炉火纯青。当“天兴陶艺园”建好后,还特意聘请了四川美院年逾80的资深教授毛超群先生,并成立了“毛超群研究室”,专门研究桂花陶艺。现在,研究室带出的一批以周乐建等中青年人为代表的传承人,无疑将成为桂陶今后创新及更大发展的“排头兵”;夏晓娟则会是这个“方阵”中十分耀眼的一位女传承人,她创新生产的工艺陶,已将女人的细腻与智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在桂花镇颇具规模的土陶企业已有40余家,土陶产品也从最早单一陶器发展为七大系列:一是日用陶系列;二是园林陶系列;三是琉璃陶瓷系列;四是灰陶系列;五是高浮雕壁画;六是彩陶系列;七是文物复制和仿制。如今,桂陶的从业人员已达6000余人,年产值2.3亿余元。
桂陶与现代时尚和谐相融
无论你曾瞩目于广安“小平故居”墙上的青砖和房上的青铜瓦,还是流连于成都宽窄巷子、锦里那些青砖、青铜瓦,抑或脚下的园林陶砖,这些都是桂陶的建筑陶;而广元凤凰山公园那幅令人惊讶不已的“百鸟朝凤”画中,拼镶手工粑花、雕塑、挖型、刻划、镂空等传统技艺,都属桂陶的高浮雕壁画……将于今年6月召开的全球第十二届《财富》论坛主会场之一的成都武候祠大街,铺就的则是桂陶园林烧结砖,全长1.8公里。
在国内,桂陶不仅已被广泛用于建筑、园林等,更在当下用于室内时尚装点:大小花瓶,客厅书房摆件,图案可飞禽走兽,也可自然风光;就连泡菜坛,也可算一件精美器皿。桂陶多彩,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在海外,桂陶则早负盛名:1961年便远赴欧洲,参加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1977年,桂陶又怀着东方神韵闪耀美国;而改革开放后,桂陶不断加大对外交流力度,生产的一些花瓶、龙盒等工艺摆件飘洋过海,远销欧美、俄罗斯、韩国、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和地区,让全世界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桂陶这一东方艺术的独特韵味。
破译桂陶的密码
桂陶人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桂陶”制作,在桂花镇双红村,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龙窑至今“龙颜不老”,并仍在正常使用,被尊为见证桂陶起源与兴旺的“活化石”。
最让桂陶人乐道的还有每年的祭窑点火仪式:每年春节后开工的头一天,桂陶人都要举行祭窑点火的祭祀活动。这一天,祭窑师身穿祭窑古装,四方乡邻杀鸡宰猪,端来美酒,许下心愿——他们深情地叩拜,渴望把虔诚和希望烧制到产品里,让桂陶总能多出几分灵气。
如今,在桂陶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十分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生产中的“火、土、水”三大要素资源经反复研究和技术改造,已把过去的土窑、蒸子窑改成现在的梭式窑和隧道窑,燃料由煤改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并通过3G网络平台由电脑掌控整个生产过程,不仅大大降低工作强度,还极大缩短生产周期,过去烧制一窑产品要20多天,现在则最快不到2天。
聆听桂陶的足音
彭州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下一步还将在川西旅游环线桂花段增加桂陶元素,打造桂陶文化亮点走廊,把如今的桂陶产品集中区建成前庭后厂式桂陶文化产业长廊,修建桂陶文化艺术广场和桂陶文化博物馆,陈列桂陶文化历史资料、图片、各时期产品、生产工具、古窑遗址、制陶工序等,由此不仅向世人更好地展示桂陶的悠久文化,更要充分呈现这项“非遗”内在的厚重与外在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