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好“非遗”这张名片

2013-04-29际平

四川省情 2013年5期
关键词:非遗名片四川

际平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从古代《诗经》的采集、整理、传承,到后来历朝历代绵延不绝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搜集、保存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无穷的宝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输入着不竭的血脉。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珍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这项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迅猛的势头。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家实施文化战略的重要“软实力”,且成为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硬道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现在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已经很不陌生,走遍祖国各地,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和踪迹,已非“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而是花开遍地,果实飘香。

四川,是中国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源远流长。四川各族人民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与悠悠岁月中,创造出璀璨丰富而又弥足珍贵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是四川文化底蕴的深厚所在,是四川文化资源的丰富所在,是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四川也迎来了这项工作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重视,“传承珍贵文脉,守护精神家园”的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大政方针,切实履行政府责任,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使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但是,毋庸讳言,目前,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已形成产业呈现繁荣景象,有的则少人问津逐渐式微。这种不平衡的形成,原因很复杂很综合,要寻求平衡发展,营造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需要针对四川的实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析、研究,对历史和现实知古明今,对四川和川外知己知彼,进而对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拿出既符合中国大势又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建议和展望。比如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四川有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如羌族传统刺绣工艺,绵竹年画、芦山花灯等等,这些资源的如何保护、管理和利用,都需要很好很细致地总结、借鉴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发展的根基,发展是最好的保护。保护,需要法律的“尚方宝剑”给文化遗产撑起一把“保护伞”,需要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科学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需要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爱和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好地传交后人的家业,保护完好,人人有责。

当今时代,有人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作“国家名片”,那么对四川而言,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就是“四川名片”。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这样的名片;川外,被四川所吸引、所召唤,也需要这样的名片。为了四川文化发展的大繁荣,倾力打造这张充满魅力、展示亮丽的名片吧!自豪地亮出这张名片,相信四川有底蕴、有雄心、有力量!

猜你喜欢

非遗名片四川
包头的名片
A gift I treasure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