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庄子“游”的艺术精神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

2013-04-29郭道荣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艺术精神当代艺术

摘要 庄子之“游”是指精神得到自由解放所达到的随心自在、无所拘泥的一种逍遥之境,这种境界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来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相通。庄子之游,对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能引导艺术家在当下艺术领域资本泛滥介入的状况下超越市场功利羁绊,保持自我,以独立的人格搞创作;庄子之“游”也是中国意境艺术产生的精神源头,更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庄子之“游”可以让艺术家真正书写具有集体无意识的、有深厚艺术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精神自由 艺术精神 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所处时代,列雄争霸,天下昏暗无道,庄子辞官归隐,过着乱世隐者的生活,这就是庄子“游”的生活状态。庄子之“游”源于他的人生哲学,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追求自由与逍遥,主张“反其真”,返回人的自然本性,回到人的精神自由与逍遥的本真状态,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并且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到了这样的境界会处于极致的精神愉悦状态,即庄子所言的“至乐”之境。这种至乐之境,“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来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艺术家由此而成就艺术的作品;而庄子则由此而成就艺术的人生”(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确,庄子寻求精神解放的“游”的精神与艺术精神相通,这与西方许多美学家的观点也相一致。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也认为,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中认为,人的存在,是被限制、有限性的东西,人是被安放在缺乏、不安、痛苦的状态,而常陷于矛盾之中。美或艺术,作为从压迫、危机中,回复人的生命力,并作为主体的自由的希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人生命的自由解放而言,庄子所说的“道”也是最高艺术精神的体现。庄子的神人、真人或至人都是精神自由的人,精神自由之人,艺术精神也就呈现了出来。

庄子认为人之所以需要精神上自由,是因为现实中的人不自由。其一,人生要受命运和时运的决定而不自由;其二,人要为功名利禄操劳而一刻不息。庄子尤其强调第二点,他在《庄子·齐物论》中一再强调追名逐利是实现人精神宁静和解脱的最大障碍,人一生如果煞费苦心挣扎在功名利禄上,就会使心灵深负重压,精神痛苦焦虑,从而破坏人的真朴之性。所以,庄子主张人生的原则应该是通过“坐忘”和“心斋”等修养心性的方法来达到安时顺命,超然世外的逍遥自由之境,以这样的心境来审视现实的黑暗以及现实中的生死、时命、是非、功名和一切世俗困扰都可化成宁静心境,一切世俗烦恼都可成为过眼烟云,这就是庄子行为上虽顺命,精神上却高蹈的原因。

庄子时代,痛感天下无道,却又无力与现实抗争,他所能做的仅仅是转向内心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庄子就是这样以顺随自然、安之若命的代价,换来游刃有余、洒脱旷达的精神境界,并在那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虽然庄子认为人生要顺世、安命,但庄子又坚决反对在顺世中流俗、丧失自我,这就是庄子的外曲、内直,外化、内不化,在顺世中必须保持人格独立、在纷乱的社会舞台上必须维护一片宁静本我的心灵天空的处事原则,这是庄子之“游”思想更为本质的一面。庄子式的自由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无论在什么社会境遇下,我们都要保持人格的独立,不媚俗附贵、以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正,这也是庄子隐而不彰、含而不露的深厚人格力度,后来发展为道家风骨。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独立不移、不被世利、不为物累、不被权威所支配的文化知识分子,如果这部分人消失,社会往往会出现奇异而浮躁的冲动甚至疯狂,会导致社会群体短视和功利主义泛滥。

庄子之“游”,即庄子式的自由对中国当今艺术界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首先,庄子之“游”的精神在于引导超越,引导艺术家从精神上超越功利,保持自我,以独特的视角看世界,以自己头脑思考问题,以独立的人格搞创作。

道家的核心概念是“道”。道由老子提出,庄子继承发展,而后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庄子认为,当人的存在合乎于道时,此时便可获得道的品性,而人的存在要合乎于道,就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即所谓的“体道”,体道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超越的结果是精神与道为一,即精神的自由解放。这样,庄子哲学发展了老子哲学的“道论”,使道家之道更契合中国艺术精神,为中国的艺术激发了创作灵感。如庄子“坐忘”、“心斋”的体道功夫,与艺术家艺术修养无异,“坐忘”、“心斋”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应该有的心性修养过程,艺术家通过“坐忘”、“心斋”,使自己的身心在介入生活的同时超越生活,超脱人世间外物的干扰,不被自我功利所累,想我所想,思我所思,画我所画,这也是艺术家创作优秀艺术品所必须的精神境界。庄子在《达生》中有个“梓庆削木为鐻”的故事,在该故事中,梓庆在做乐器时,先去掉功利思想,心中不存显露高超技巧的理念,做到忘身忘朝的静心,然后进入大自然,心中自然已有成鐻,手仅是顺心而做。如果说庄子的“心斋”着重于人的心境修养之描述,“坐忘”着重于精神境界的展现,那么“静心”则描绘了艺术心灵的孕育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梓庆削木为鐻”的过程,是一种培育审美心胸,静以观物,从而进入最佳艺术创作状态的过程。真正的艺术创作就应该这样,忘掉功利、名誉、奇技,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静心凝神,心与物游。反观中国当代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走向全面商品化和市场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无可奈何地落入了难以逾越的商业功利主义中,大多数艺术家总是被市场牵着去进行艺术创作,介入市场而不能超越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画什么,失去自我,艺术自律让位于商业操作,热衷于自我包装与抄作。因此,尽管当下艺术流派形形色色、艺术风格五花八门,艺术家层出不穷,但真正能精、能专的艺术家并不多,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作品也不多。资本和市场有两面性,它们对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资本和市场也会影响到艺术家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创作,左右着艺术家们的独立思考和创作,如果艺术家不能超越市场的急功近利,艺术家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不能进入庄子体道似的艺术创作状态,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生存体验,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其次,中国艺术的魅力是有意境的,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也不例外。庄子之“游”是我国意境艺术产生的精神源头,“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在庄子看来,具体的语言文字不能把无边无际而且非常精微的内容都表达出来,道是超越语言文字之上的,是任何语言文字都不能确切表述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讲了一个轮扁的故事,其中就包含著名的“言不尽意”命题,并常为后人所称引。当然,庄子并非根本否定语言文字,只是认为语言文字不过是表达人们思维内容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是帮助人们获取“意”的一个工具。所以,他讲:“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得意忘言”论是庄子对“言不尽意”的进一步发挥。庄子的这一理论也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无论是诗歌、音乐,还是绘画,都有它的“味外之味”、“弦外之音”、“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庄子在“得意忘言”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更深一层的意境,即“虚境”,或者叫无言无意之境,是“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的境界。这种玄妙之境,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中也是存在的,它既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也难以用某种思想意义概括,有一种玩味不尽的韵味在内。司空图所追求的“味外之旨”就是这种“无言无意”之美,后来禅宗兴起,作画讲究“禅趣”,要给人以“禅思”,也是一种“无言无意”之美,让人通过艺术作品,在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中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某种说不清、道不明、若有若无、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意蕴或深沉的哲思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一直是一切优秀艺术品的共同追求和最高级的审美特征,也是西方人喜欢中国艺术的真正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大量涌入,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共生,迅猛发展,艺术与生活的壁垒逐渐消失,文化价值让位于感官愉悦,艺术作为精神家园的地位不断被消解,艺术逐渐走向大众化、平面化、娱乐化。大众艺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价值形态和世俗欲望的肯定,体现出一种新的美学追求、艺术趣味,其合理性和积极价值不可否认。但大众艺术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也消解了人们对理性的崇尚和对理想的追求,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被弱化,真正有意境的作品凤毛麟角,艺术家由普遍意义的人道关怀转向个体生存状态的呈现,大量的作品充斥着粉色、漂浮、茫然的浅层次情绪。应该说现代人承担着比过去更多的精神矛盾,承担着更多的精神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甚至人与自身都深处矛盾冲突中,现代人对现代文明的焦虑如痛感、孤独、失落、空虚、抑郁等现代社会人的心理表征,都可以被现代艺术加以利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进行形而上的思考,但实际上能引起人们形而上思考的、具有深层意蕴或深沉哲思境界的作品却很少。凡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情感和个体生存状态的抒发,更关键的是作品要能引起群体的共鸣,能给人一种如尼采所言的“形而上的慰籍”。当今社会,很多艺术家不能超越自己,不能深层次体验人自由的本能欲望被压抑所带来的种种困惑,所以他们的艺术作品就表现不出那种人性中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复归,而这恰好应该是艺术作品应该承载的对人的精神家园的找寻。

最后,从源头上讲,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人生的工具,是对世界、人生的追问和思考的工具,所以艺术品中的思想深度和审美趣味仅靠市场价值难以衡量。艺术虽不是一种系统的哲学思想或体系,艺术家也不会直接追问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本体、存在、无限、绝对等问题,而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活生生的感性世界、创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间接地像哲学思考一样对人生、对世界等问题进行根本性的体验与思考。庄子思想就既是哲学,也是文学,他的哲学思想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艺术家对生活体验的过程就是艺术家进行形而上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体验与思考的深度就是艺术作品中艺术思想的深度,所以优秀的艺术需要艺术家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在当下的艺术市场,由于资本介入,市场反而成为衡量艺术家地位的重要尺度和艺术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条件下,艺术家如果不能摆脱市场功利的羁绊,不能做到庄子式的“内不化”,就不能在纷乱的社会舞台上维护一片宁静本我的心灵天空,就不能真正舒写集体无意识,其艺术作品也达不到深厚的艺术思想深度。

总之,当今浮华之世,人们为物所累,“寻找精神家园”、“重建精神家园”的声音在膨胀的物欲中显得何其脆弱。作为以创造感性的艺术形式来认识世界、表达对生活的体验的艺术家就更应该具有庄子似的超越物欲的情怀,学会心性长存淡泊,宁静致远,这样才能闹中取静,否则我们的艺术及艺术创作很容易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世明:《试论庄子的寓言世界》,《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 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第2期。

作者简介:郭道荣,男,1963—,四川新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工作单位: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精神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混合型文化模式下龙江剧独立的艺术精神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清初遗民万寿祺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