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2013-04-29曾抗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神谕古希腊

摘要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了剧中人物从试图抗衡神谕、改变命运到神谕应验、相信命运的转变,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即命运具有超自然性、命运具有先在性、命运具有不可违抗性,以及人类应该勇于接受和面对自己的命运,等等。本文从“命运”在古希腊的具体内涵着手,在概括分析《俄狄浦斯王》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全面地总结了蕴藏在该作品中的丰富的命运观,从而更加准确地诠释了古希腊人对待命运的态度。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 古希腊 命运 神谕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与同时代的作品相比,对“命运”的诠释更自然、更成熟、更完美。毋庸置疑,在文学领域,“命运”一词一直以来都是被讨论得最为广泛、最为深入、也是最为频繁的字眼,它往往被赋予一种强大而神圣的力量,能够预言并掌控人们的生活轨迹,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神性和不可违抗性,尤其是在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的古代社会,“命运”更是被披上了神的外衣,一切无法避免的悲剧都被冠以“由命运之神使然”之名,古希腊“命运三女神”的故事就是例证。但究竟何为“命运”呢?

一 古希腊人的“命运”和“命运观”

在古希腊人看来,“命运”首先是一种强大的超自然力量,任何人甚至是神都无法阻拦它的脚步,在“命运”面前,人们“无可逃避,唯有承担”,因而具有不可违抗性和不可逆转性。其次,它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人生道路中的悲剧部分,倘若一个人遭遇了天灾人祸,那绝非偶然,而是“命运”事先安排好的必然发生之事,因而命运是必然之所在,具有先在性和预设性。最后,“命运”总是隐藏在暗处操作,虽然有时以神的形象示人,但它的力量也总是在众神之上的,因而所有人都无从知晓它的本来面目,“命运”由此又具有神秘性和不可解释性。

基于以上对命运的认识和思考,古希腊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这种观念将一切无法避免、不可逆转而又无从寻找根源的事件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承认“命运”的神秘性、先在性、必然性和不可违抗性,认为人类应该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消极逃避。这种独特的“命运观”进入到文学领域,便催生出大量以“命运”为主题的优秀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就是其中之一。

二 “命运”的神力——故事梗概

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是以“神谕”的形式出现的。故事发生在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与表妹伊俄卡斯忒不顾伦理常情而结合,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和众神的愤怒,他向太阳神阿波罗求得一子,但后者预言这个孩子长大后将弑父娶母。为了避免神谕成真,国王在孩子出生第三天便令仆人将其弃于荒郊野外,而仆人出于善心将孩子送给一位牧羊人,牧羊人则将他带到了科林斯国,后因该国国王膝下无子,他便被国王收养并被当做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取名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一直以来都对自己是科林斯国王子一事深信不疑,并深爱着自己的养父母。成人后,他在一次酒宴上听到一名醉汉宣传他并非国王亲生,于是到太阳神庙请求神示。阿波罗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将令人心惊胆战的神谕透露给他:“你将会杀害你的父亲,娶你的母亲,并生下可恶的子孙。”出于对父母的保护,也出于自己对命运的挑战心理,俄狄浦斯决定离开父母、离开科林斯国,便一路向忒拜城走去。在一个三岔口,他碰到了一位偏执蛮横的老人,极其粗暴地要求他让路,于是双方起了争执,他情急之下失手将老人打死,而这位老人就是他那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忒拜国国王,神谕中的“弑父”部分由此完成,俄狄浦斯完全在“命运”的掌控之中。此时,忒拜城正陷入一个巨大的灾难之中。在忒拜城外守候着一只可怕的狮身人面怪物——斯芬克斯,她向每一位路人提问同一个高深隐晦的谜语,猜不出的就要被她生吞活剥。这个谜语其实在后来十分多见:“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俄狄浦斯一举猜中了谜底:“这是人呀!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是壮年,用两脚走路。到了老年,他需要拐杖,作为第三只脚。”斯芬克斯听到答案后气急败坏,跳下悬崖摔死了,忒拜城的灾难结束了。为了报答俄狄浦斯,忒拜人民将其拥为国王,娶了原来的王后,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并育有几个儿女。神谕中“娶母”的部分也完成了,“命运”对俄狄浦斯的预言全部实现了。但厄运还没有结束。俄狄浦斯即位第十六年,忒拜国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瘟疫,王后的兄弟传来神谕说是因为杀害先王的凶手还在城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为了救忒拜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千方百计地追查凶手,但最后却发现凶手就是自己,同时发现的还有那深藏多年的身世秘密。王后因为羞愧悲伤自杀了,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将自己放逐,永远地离开了忒拜城。

在这部作品中,“命运”被刻画为一种神圣的超自然力量,是事件运行的“必然之车轮”,是不可逆转的、不可改变的。“命运”一旦形成,就注定会发生,一切试图逃避命运、改变命运的做法都是徒劳的,就如忒拜国国王、王后以及俄狄浦斯本人那样,再大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绕一个圈子也还是会回到原点,唯有“命运”的神力才是永恒。

三 “命运观”的再现——情节赏析

在《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中,作者索福克勒斯完整、准确地再现了古希腊人执着而坚定地信仰着的“命运观”,即命运具有超自然性、命运具有先在性、命运具有不可违抗性,以及人类应该勇于接受和面对自己的命运,等等。“命运的超自然性”在前文已经提到,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其一,命运的本来面目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任何人都无从知晓它从何而来,将要做些什么,又要到哪里去;其二,命运是一种超自然的神力,任何人甚至是神都无法介入它的轨道之中。基于这一点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本节的重点将放在对后面三个观点的阐释上。

1 命运具有先在性

“命运的先在性”是指在一个人出生以前,其命运就被设立下来了,这个人今后生活中的每一个行动都与其命运有着极大的关联,其每一个失误、每一次磨砺乃至每一次劫难都是命中注定的,而并非是后天人为的。正如作品中的俄狄浦斯那样,他在出生之前就被赋予了“弑父娶母”的命运,他本人对此可谓是一无所知,尽管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证明了他是一位善良、仁厚、智慧的君王。但上述这些后天造就的崇高品格和高尚美德丝毫不能改变“命运先在”的事实,其预设的命运却必然会伴其一生,他也终究踏着命运的车轮一步一步地走进自己的轨道。

由此可见,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信仰已经达到了一种神圣的境界,他们把“命运”视为必然,认为人生中的一切不幸都是先天注定,都是“命运”使然,因而人类无需、也不应该抱怨人生,若有怨愤,也应去责怪自己的无知。《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能够猜得出令斯芬克斯洋洋得意、屡试不爽的难住众人的谜语,但他却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没有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命运,最后只能痛恨自己、刺瞎双眼后,将自己放逐。剧情正反映了这种观念。

2 命运具有不可违抗性

“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先在性”决定的。因为“命运”是一种超自然的神力,它在人类出生之前就为他们设定好了各自的人生轨迹,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必然要经历一系列不幸与灾难,而这些灾祸与其后天的德行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此,“命运”是永恒的不变,是注定的必然,所有试图改变“命运”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用的。《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发展就深深地印证了该命运观。

在这部作品中,忒拜国的国王拉伊俄斯、王后伊俄卡斯忒以及俄狄浦斯本人都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是忒拜国的国王和王后。他们得到神谕后,为了避免厄运,在孩子出生三天后就用铁丝穿其脚踵,命仆人将其抛弃在荒郊野外,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深信孩子早已身亡,更为自己逃脱了“命运”的主宰而沾沾自喜,甚至稍显狂妄。这一点在王后的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不幸的的婴儿没有杀死他的父亲,倒是自己先死了。从那时以后,我就不再因为神示而左顾右盼了。”但“命运”不依不饶地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孩子被牧羊人救走,并成为了科林斯国的王子。绕了一个大圈子,孩子又回到了忒拜国,失手杀害了国王,还娶了王后、添了孩子,神谕实现,夫妻二人终究没能逃离“命运”的轨道。而后是俄狄浦斯。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以后,同样是出于避免厄运的目的,离开了科林斯国,一路走到忒拜国去。当他从报信仆人那里得知自己远在科林斯的父亲已经死去的消息时,他亦是满心的慰藉与解脱,他深信自己已经摆脱了神谕的控制,已经远离了“命运”的魔掌,也表现出一种轻妄的状态:“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皮托的颁布语言的庙宇,或空中啼叫的鸟儿呢?它们曾指出我命中注定要杀我父亲。但是他已经死了,埋进了泥土;我却还在这里,没有动过刀枪。除非说他是因为思念我而死的,那么倒是我害死了他。这似灵不灵的神示已被波吕玻斯随身带着,和他一起躺在冥府里,不值半文钱了。”“命运”对他只是微微一笑,一如对忒拜国王后伊俄卡斯忒那样,仿佛在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能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直到最后他才发现自己确实是高兴得过早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盘问,他终于知道了自己在三岔口杀死的老人就是忒拜国那年迈的老国王,他也终于清楚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命运”一直都未曾离开他一步。双目失明后的俄狄浦斯反而比之前看得更清晰、更透彻,他明白了“命运”的真谛,也承认了“命运的不可违抗性”。

3 人类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命运

《俄狄浦斯王》虽然是一部悲剧,但它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和一种勇敢无畏的姿态,即人类在命运面前应该保持一种乐观向上、高昂振奋的精神,要勇于接受和面对自己的命运,勇于向命运发起挑战,而不是悲观躲避和消极忍受。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观点与“命运的先在性”和“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并不冲突。人们要接受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承认命运具有先在性;人们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承认命运具有不可违抗性。可见,古希腊人对“命运”的这三点认识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承认“命运”特性与本质的基础上,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观,也是古希腊人“命运观”的精髓之所在。

在这部作品中,忒拜国的国王和王后以及俄狄浦斯三个人都是不向“命运”屈服的,他们通过一系列努力来保护自己和亲人免遭厄运的吞噬,尽管这些努力最终失败了,但他们在与“命运”抗衡的过程中,其种种行为都闪耀着无尽的人性的、仁爱的、以及智慧的火花,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消极待毙,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也用自己的行动和良知为各自的子民造了福。因此,在“命运”面前乐观向上的精神、勇敢无畏的态度和积极挑战的姿态,对于充实一个人的人生、完善一个人的品格、提升一个人的境界都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命运观”是古希腊悲剧的精髓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命运观”,就没有古希腊的悲剧。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以“神谕”的形式出现,通过描述忒拜国国王和王后以及其子俄狄浦斯与“神谕”抗衡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命运的超自然性、先在性、不可违抗性,并传达了在命运面前要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思想,使古希腊人丰富的命运观得到了充分而完整的传达,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洪水、水建馥:《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 张艳华:《不落的帷幕:经典戏剧的哲学阐释》,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曾抗,男,1966—,山东临朐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王神谕古希腊
手握神谕的人
神谕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秋鸽予我
赏月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走进索福克勒斯的世界和《俄狄浦斯王》共鸣的舞台
存在主义视野下—《俄狄浦斯王》和《天边外》的解读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