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3-04-29李新华
李新华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有极大改变。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操作,注重生活应用,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强化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了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注重实践操作,增强体验,深化认识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提倡“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知识,感受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实验与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一些操作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自主发现知识,把握技能,实现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教学“展开与折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经历展开、折叠与模型制作等动手操作活动,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与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棱柱的特性,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并可以根据棱柱展开图制作与判断立体模型。具体如下: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彩色正方体,沿正方体的棱剪开,要求剪开之后的正方体可以展开为一个平面图形,同时它的6个侧面均能连接为一个整体。学生可随意剪,符合要求即可。然后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结果。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多次尝试,尽可能地剪出与展示有所不同的结果。这样,可唤起学生操作积极性,获得多种结果。在学生动手探索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进行旋转与翻转的变换,帮助他们找出多种结论,认识到变换并未变化图形的实质。另外,教师还可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正方体展开过程,并逐一展示学生的结果,增强学生认知体验,深化认知,深刻记忆。
二、重视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诱导思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积极而主动地探究知识。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素材,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经验来分析与探索新知。同时,教师还可将问题情境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如以问题情境巧妙导入;以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分析新知;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新知等,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如学习“认识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自然导入新课:李师傅想要制作一个三角形零件,但他手上只有两根铁条,一条长为100厘米,一条长为50厘米。于是,李师傅想去买一根铁条,但商店里有如下几种规格的铁条:150厘米、90厘米、60厘米、50厘米、40厘米,同学们,你们认为李师傅买哪种规格的铁条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看看哪个答案正确。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新知学习热情。
三、注意实际应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学贵在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以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知识,把握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关注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确定圆的条件”后,教师可设置一些生活化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如图1所示,A、B、C所代表的是3个不同的村庄,如今想要建立一座水泵站分别给3个村庄送水,若要让3条输水管线有着同样的长度,请问水泵站建立在哪里较为适宜?请作相应的图,同时解释原因。练习2:如图2所示,现在有一个残缺的轮片,王师傅想要铸造与之大小相同的圆轮,他需要获得圆轮半径。同学们,你们是否可以运用本课所学的内容来帮助王师傅解决问题呢?说明具体作法。
对于练习2,若要获得圆轮的半径,需要画出圆轮残片所在圆的圆心,根据“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圆”的这一内容,可在残片的圆弧上随意取出三点,作过此三点的圆,则可明确残片的圆心以及半径。这样,通过生活化习题,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与解题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四、关注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而言,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敢于质疑,乐于表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给学生预留思考余地与自主探究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其次,优选教法与学法,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如讲究导入艺术,注重沟通与提问技巧,优化板书设计等,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有生命活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活用多媒体、几何画板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变静态知识为动态化,变抽象知识为形象化,变复杂知识为简单化,强化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有所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