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语文教学模式

2013-04-29宋丹峰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5期
关键词:研习思维能力新课程

宋丹峰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对教学内部规律的揭示,是对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研究的产物。它6可以用简约的形式,再现性的描述现实存在的复杂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行为过程以及操作要领等结构要素被直观地凸显出来,成为人们认识和操作教学过程的一种便捷的工具。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语文教学模式,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课堂教学模式化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新课程改革已开始多年,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却始终没有一个适当的模式。新基础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一个教育创新问题。而近年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质是教学创新的结晶。要搞好新的语文教育改革,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

一、“入—总—分—出”语文教学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语文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教师素质不高等等。特别是传统的教学程序“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语文教学程序“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解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消极影响极大。进入新时期后,许多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解构与建构,如“三主四式导读法”、“六步课堂教学法”等等,但这些语文教学模式建构和应用过程存在较大的局限。

随着新课程改华的不断推进,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语文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已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突破已有的语义教学模式建构中的方法论局限,建立情境性的、多元的、彼此联系的结构化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国众多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对语文教学模式进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入一总一分—出”的新课程语文四次教学法。

二、入一总一分—出语文教学模式的诠释

1.“背景参考,情境导人”就是组织者先行,就是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设计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的行为。它要求教师能够迅速地运用恰当的方法,通过简短的言语成活动,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进人学习内容。“设置情境,巧妙导入。”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堂课要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导话。好的教学导入,如同磁铁,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如同火花,激发着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的运转。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一个良好的高效的导入将会大大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2.总—阅改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是大脑对经内视觉摄入的语言符号进行感知、理解,获得意义,同时进行情感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和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通篇明晓”。所谓“总”首先是对全单元课文的整体“浏览”,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对组成本单元的各篇课文大略了解,从而把握编辑意图。其次是对课文的“总览”。大致了解课文是准写的,写于何时何地,是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什么等等,以求整体把握。

3.分—文本研习,对话讨论

文本是相对于言语(口语)而言的,是记载、传播、交流符号的物质呈现。“文本研习”顾名思义即指对文章的研究与学习。文本研习是语文新课改特别提倡的教学理念,是经“研读课文”提法的创新表述,是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新的探索。“文本研习”是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一种交往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通过文本学习与研究,从文章意蕴、语言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欣赏文章的有效途径。所谓“文本研习”就是选择角度研究学习文本的过程。研习文本,可以从语言人手,可以从形象入手,也可以从主旨入于,还可以从技法人手等等。拿语言研习来说,又可以从词语锤炼入手,可以从句式选择人手,也可以从表达方式或者修辞手法人手,还可以从整体风格人手等等。

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人。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织成部分,它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紧密结合布一起被此难以分割。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阅读一篇文章,需要分析才能理解;写一篇作文,需要审题、立意、构思才能进入言语表达,这都离不开思维。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交流、切磋和讨论,在讨论中经过推敲、商榷、修正、补充和反馈等,以求得到交流,寻求共识,从而把探究引向深入。这一阶段十分重要,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表达和讨论的语言实践练习,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对话能力。

4.出—总结训练,拓展延伸

学习语文的日的在于应用,而运用贵在创新。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对之前所学的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和归纳,以求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一阶段的“训练”,就是在积累和消化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和讨论之后,进行的实践操作练习。通过实践运用以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拓展延伸”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织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总之,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件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研习思维能力新课程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培养思维能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培养思维能力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