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13-04-29徐瑞红
徐瑞红
【摘要】《中庸》开宗明义,就规定了教育的任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上天也就是自然赋予的是人的本性,遵循这种自然本性就是尊重规律,笔者通过三个实例展开,根据人性的客观规律,发现了对待学生问题时所应该建立的三个观点,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关键词】尊重 宽容 严格要求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现在的教育者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虽然才做了一年不到的老师,回顾起来不禁感叹:学生是同样的学生,我们教师对待的眼光不同就有了“三六九等”的划分。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此时你就会发现原来调皮甚至“可恶”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通过对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笔者把在管理中的经历写下来,共同感悟。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三点启发,作为我对待学生发展的小小观点。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是人生的必然经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地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起:做人必然老老实实,做事必然踏踏实实,做学问必然扎扎实实。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落实学习环节;课堂积极思考,认真记好笔记;作业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
西方社会有句哲理名言: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必定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你打开一扇窗。教师作为过来人通过这扇窗不仅能欣赏到我们在门里看不到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许多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进步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横看成岭,侧看是峰,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我们会有更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