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好不X”格式语法构成研究
2013-04-29张海涛
摘要:针对近代汉语中的“好不X”格式,从“X”的音节、词类特征和语法特征等语表方面,对这一格式进行语法构成研究。
关键词:好不 语法格式 语法构成
“好不X”格式是近代汉语中很常见的半固定语法格式。我们从搜集的4000多例粗语料中筛选出2912例语料作为考察对象,对该格式进行研究。进行检索的主要语料库有大型古籍文献资料库《国学宝典》[1],以刘坚《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2]为主的自建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语料库[3]等。
本文主要从语表方面入手讨论“好不X”格式的具体构成情况。该格式最表面的直接可见的形式是“好不”加一个语言成分“X”(X代表未知词语),形成一种定型的框架格式。
一、构成基础
我们对可变的构成成分“X”的外部形式进行相关的考察。
(一)从X音节的角度看
“好不X”格式中的“X”可以是单音节的、双音节的、三音节的甚至是多音节的。
(1)施复搬完了,方与浑家说知其故。夫妻三人好不喜!把房门闭上,将银收藏,约有二千馀金。(《醒世恒言第十八卷》)
(2)老家人萧福正在山头张望,见少爷回来,问道:“少爷,为何去了半天才回来?叫老奴好不放心。”(《三侠剑第三回》)
(3)月娘连忙将药收了,拜谢了两个姑子。又向王姑子道:“我正月里好不等着你,就不来了!”(《金瓶梅第一回》)
(4)空照道:“我们出家人,并无闲事缠扰,又无儿女牵绊,终日诵经念佛,受用一炉香,一壶茶。倦来眠纸帐,闲暇理丝桐,好不安闲自在。”(《醒世恒言第十五卷》)
“好不X”中X音节情况统计表:
音节情况 单音节 双音节 三音节 多音节
数量(例) 117 2317 193 285
百分比 4.02% 79.57% 6.63% 9.79%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好不X”格式在音节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X在音节上具有明显的双音节倾向,其近80%的出现比例就有力地说明了双音节的X占据绝对优势。这是与汉语词汇具有追求平衡与稳定的美感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好不X”中的“X”符合汉语词语双音节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此外,双音节词汇也简明易记,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符合汉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
第二,“好不”和双音节的“X”音节数量相同,使得这种格式在结构上前后保持平衡,整个格式显得比较严整和匀称,这也是双音节“X”占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收集的语料中双音节和四音节的“X”共有2514例,占语料总数的86.3%,而单音节和三音节的“X”有310例,占语料总数的10.65%[4]。
(二)从X的词类特征来观察
1.X为形容词
形容词可以出现在“好不”后面充当“X”,整个格式也即为“好不+形容词”,例如:
(5)是月正月二十六日,大郊走来对杨化道:“今日鳌山卫集,好不热闹,我要去趁赶,同你去耍耍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X”数量最多的为形容词,共有1873例,占语料总数的64.3%。
2.X为动词
动词也可以出现在“好不”后面充当“X”,整个格式也即为“好不+动词”,例如:
(6)红娘闻语,吸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没性气闲男女,不道是哑你,你唤做是实志。你好不分晓,是前来科段,今番又再使。”(《董解元西厢记卷五》)
“X”为动词的共有430例,占语料总数的14.77%。
3.X为名词
“X”也可以由名词来充当,整个格式也即为“好不+名词”式,例如:
(7)及乎二祖礼却三拜之后,一一南询诸友,北礼文殊,好不丈夫!(《五灯会元卷十八》)
X为名词的共有62例,占语料总数的2.13%。
4.X为词组
词组也可以出现在“好不”后面充当“X”。
①X由形容词性词组构成。这些词组多为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正补结构等,例如:
(8)但见两处寺院,鼓钹频敲,香烟缭绕,看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山人海,好不十分热闹,这话不表。(《双凤奇缘第六十一回》)
“X”由形容词性词组充当的情况共有116例,占语料总数的3.98%,其中尤以四字的并列结构词组最为多见,共有60例,占形容词性词组总数的51.72%。
②X由动词性词组构成。这些词组多为正补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例如:
(9)那些婢妇正愁来上夜没处挂帐子,怕蚊子咬。听见这话,好不感激奶奶恩典,体恤下人,忙各去分头睡了。(《姑妄言第二十三回》)
X为动词性词组的情况在所有词组中数量是最多的,总共有381例,占语料总数的13.08%。
③X由名词性词组构成。在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中,这些名词性词组全部都是偏正结构,例如:
(10)狄婆子说:“这话我又信不及了。好不一个安静的女儿哩!知道有句狂言语么。”(《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
X为名词性词组的情况在所有词组中数量是最少的,总共只有50例,占语料总数的1.72%。为便于观察,请参看下表。
“好不X”格式中X语法性质情况统计表:
词性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名词性词组 形容词性词组 动词性词组
数量(例) 62 1873 430 50 116 381
百分比 2.13% 64.3% 14.77% 1.72% 3.98% 13.08%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好不X”格式在语法性质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好不X”格式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语法格式,X不仅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还可以是各类词组,在词组内部“X”也可以是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正补结构等类型,这说明该格式在对“X”词性的选择上是比较灵活多样的。
第二,“好不”后面的“X”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各类词组,但以形容词所占比例为最高,达64.3%,比其他各种情况总和还要多,而动词和动词性词组次之。虽然该格式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语法格式,可以接受多种不同语法性质的词语,但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和特点较适合于该格式的要求,因而在进入该格式时相对比较自由,也就是形容词和动词在进入该格式时比名词、形容词性词组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三,“好不X”格式的口语性比较强。口语有频繁地运用语助词和词缀的特点,在2912例语料中,该格式语段末尾带语气助词的共有410例,占总数的14.08%,尤其在X为单音节的117例语料中,X带语气助词的共有85例,占X为单音节语料的72.65%,甚至还有很多语段末尾带有两个、三个助词的情况出现,这些都说明了该格式经常用在口语表达中。
二、X的语法特征
“X”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各类词组,但只有符合“好不X”这一语法格式要求的才能进入该格式。
(一)X为形容词
根据刘月华先生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5],形容词有非谓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一般是不可以进入“好不X”格式的,如:好不彩色,好不单项等。这是因为非谓形容词本身具有不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特点,状态形容词本身就包含有程度意义,也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这两类形容词是不可以进入该格式的。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它与前两类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所以能够进入该格式,并且它的能产性也很强。例如:
(11)那鲁国公程咬金,好不威风,头戴乌金开口獬豸盔,身穿乌油黑铁内衬皂罗袍,左悬弓,右插箭,手提开山大斧,须髯多是花白了。(《说唐后传第一回》)
(二)X为动词
汉语的动词有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能愿动词。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一般是不可进入“好不X”格式的,如:※好不是、※好不当作等,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关系动词和能愿动词都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特点。
动作动词比较复杂,分成两种不同情况:有一部分是不能进入该格式的,如:※好不走、※好不跑等,也有一部分动作动词是可以进入到该格式的,如:好不哭、好不晓事等,这是因为前面一类动作动词纯粹是表示动作的,没有什么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基本不进入该格式,而后面一类动作动词是与人的感情色彩有关的,喜怒哀乐,或倾向褒义或倾向贬义,则可以进入该格式进行强调或加强,例如:
(12)如今二娘到悔过来,对着小的好不哭哩!(《金瓶梅第十九回》)
状态动词一般是可以进入该格式的,如:好不喜欢、好不恼等,这是因为状态动词主要是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一般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进入“好不X”格式,例如:
(13)城上那些兵将见了,好不害怕,有的要乘金人初到,出去杀他一阵。(《说岳全传第十五回》)
(三)X为名词
根据刘月华先生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5],名词有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词、方位词、处所词。只有少量普通名词可以进入该格式,而且有些必须要加上修饰语才可以。
(14)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水浒传第十六回》)
这是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一般情况下是很少直接修饰名词的,而且能进入该格式的名词一般都与人有关,如丈夫、兴头、斯文等,如:
(15)这日,摆列王府执事,簇拥着銮舆,前遮后掩,好不威仪。(《飞龙全传第五十二回》)
(四)X为词组
名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和动词性词组都可以进入“好不X”格式,从上文的表中可以看出,能进入该格式的词组共有547例,占总数的18.78%,这三类词组中,其中尤以动词性词组数量最多,共381例,占词组总数之和的69.65%,可见,动词性词组与“好不”的结合是最常见的,这也说明动词性词组是最容易进入“好不X”格式的,形容词性词组和名词性词组则次之。
参考文献
[1]尹小林.国学宝典[DB].北京: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2.
[2]刘坚.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宋、元、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DB].http://ccl.pku.edu.cn/YuLiao_Contents.Asp.
[4]张海涛.好不X语用价值研究[J].语文学刊,2009(11).
[5]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