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退两步—我们與机构/我们作为机构
2013-04-29卢婧
卢婧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长期关注“艺术系统”中的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围绕着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机构问题及艺术家的个体实践,在自觉建立研究档案的同时,以多条线索展开了机构批判的各项课题研究。本展位于19楼的矩形展厅被隔离成几个分区,以多层次的空间设计相对独立地展现了27组艺术实践、社会活动、艺术事件的样貌。
每个区域以南斯拉夫艺术家姆拉登一斯蒂林诺维奇(Mladen Stilinovic)的作品作为整场展览的贯穿线索,提示展览将要提及的那些,在过去几十年间已被广泛关注的,对于文化霸权、资本运作、艺术家身份等机构與系统的批判以及回应。一直以来,艺术家采取了不同的介入态度和工作方式,进行着最大限度的系统批判和亲身反馈。东南亚的情况给了我们—种横向参考:新加坡的李文(Lee Wen)积极创立與参與艺术团体实践、建立机构“独立文档與资源中心”、何子彦(HoTzu Nyen)利用电视这一媒介呈现作品,他们在研究个案、以创作进行艺术批评革新的同时也是对当地艺术史建设的实践。與政治及社会运动相关的团体和事件则展示了艺术介入及改善社会的力量:活跃于1969-1971年的“艺术工作者联盟”是由纽约艺术家及评论家组建的临时团体,要求对“腐败的”艺术体系进行改革,后期开始反战运动;“海湾劳工”(Gulf Labor)这一由艺术工作者们组成的联盟在致力于在阿布扎比萨迪亚特岛上从事博物馆建造的劳工的权益。
如果说策展人2011年为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策展的“未来机构”项目及其出版物有一种科幻式的诙谐與诗意的话,“进一步退两步一我们與机构/我们作为机构”则有一种直面过去與现实的责任感,通过回顾不同历史阶段與机构批判相关的艺术实践及社会活动,试图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个体與机构、系统之间的共生关系——“我们與机构”。这种对“关系”的探讨强调了从发生学角度继续展开研究的必要性。艺术工作越来越需要跨学科研究。艺术家的实践與表述與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尤为密切,研究机构又将牵扯到历史、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从信官加工的角度看,知识结构越丰富,判断力就越敏锐。单纯的致敬、抵抗遗忘、展开教育、产生知识都需要档案作为研究基础。题目中的另一部分——“我们作为机构”提示了机构这一概念及其外延本身的发展,作为具有管理及明确目的的客体,其理念、规模、运作模式、呈现形态、存在时间各不相同,一座民营美术馆、一个网络媒体,一个非盈利艺术空间、一个独立策展人都可被视作机构。现实环境的迅猛发展影响了我们对于机构的建立與批判,将整个艺术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这种复杂也再次提醒着我们从更广泛的语境中去观看,比如看到某件艺术作品时,也要看到的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的风尚與禁忌、实践、参與和分享的方式、他的人际关联、他感兴趣的课题及其延伸。
该展要求观众具备耐心和学习的态度,因此相应地准备了帮助观众理解的措施。展场中零星放置的主题关键词书签分别介绍了12个在今天出现的例如“制度”“全球性”“批评”“博物馆”这样的语汇,同时参展艺术家捐赠出版物建立了“艺术+阅读空间”。对于常识概念的普及和阅读材料的补充让展览拉近了與观众之间的距离,也为如何成为更有效的文化交流平台作出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