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华明示范镇农民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3-04-29崔颖王琴杨跃虎

职业时空 2013年5期
关键词:新农村价值观农民

崔颖 王琴 杨跃虎

摘要:以天津市华明示范镇为例,通过对农民培训状况的调研分析,提出当前华明示范镇农村青年在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就业观念、培训内容、政府角色、培训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村青年培训教育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民;新农村;价值观;农民培训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下辖14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4万人。近年来,华明示范镇成为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也是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典范,被评为“全国十大和谐宜居乡镇”,2008年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展示区”。为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需要,华明示范镇政府为农民的素质提升和再教育不断加大投入,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华明示范镇农民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为地方政府有的放矢地实施培训提供借鉴。

一、华明示范镇新农民培训现状

1.政府加大农民培训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为了有力解决东丽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东丽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把区就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建立公益性公司安置农村就业困难人员、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自主创业等给予资金奖励和补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不断补充完善原有文件体系的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东丽区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及失地人员认定办法》、《东丽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就业再就业政策,对失地农民及农村就业困难人员身份认定进行规范。华明示范街还积极利用区里政策,大力开展公共职业介绍,组建公益性公司、宣传自主创业政策、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等。

2.建立滨海就业培训基地,提升农民就业竞争力。针对全区农村劳动力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二、三产业劳动技能不强,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低的情况,区委、区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在全市率先建立以培训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天津滨海就业培训基地,面向华明示范镇及其他街道,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8751人次,有26906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率达94%,培训后有23463人实现就业,培训就业率达81.6%。

3.区域联动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华明示范镇积极探索,开创出了“三区联动”就近就地让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的新路子。在示范镇规划与建设中同步科学地搞好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入住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预留出充足的就业载体。东丽区和华明街道通过相应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对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的认识,为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二、华明示范镇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在对市政府开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工作的优惠政策进行调查时,35.73%人员表示听说过一点,33.87%的农民表示不了解,33.18%的人员表示知道。这可以看出,农民对培训的优惠政策是不了解的,也体现出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发现有33.56%的人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66.44%的人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培训,这说明大部分的人员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培训覆盖面小,层次低。调查发现,华明示范镇村民对于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到位;习惯传统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家庭经营理念,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接受能力差。许多农民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小富即安,对生活的期望,仅仅是满足于温饱生活水平。

2.农民对培训的积极度不高。在现阶段,农民参加培训,除了定向岗位培训由农民自愿报名外,其他的培训都是自发组织的。在没有培训意愿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民将其称为“开会”。在问卷调查中,38.05%的农民表示如果有培训机会会参加,但同时38.75%的人员表示说不好。与此同时,29.51%的人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28.10%人员认为有些差距。由于华明示范镇村民经济条件较好,非工资性收入来源和渠道较多,造成村民就业意识不强,形成适合自身素质的岗位因条件差不愿干,想干的因自身素质不足又干不成的宁等不就或虽就不稳的状态。调查发现,未就业人员中近八成无就业愿望,如座落在空港的某国际知名企业因生产经营不断扩大,急需操作工500人,待遇也比较好,但虽经华明街劳动保障中心、村劳动保障工作站广泛宣传,报名应聘者竟寥寥无几。上面问题也意味着,面对投资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农民往往放弃长远利益,这些观念和思想阻扰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部分农民缺乏参加培训的原始动力。

3.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认同感。在问卷调查中,38.05%的农民表示,如果有培训机会他们会参加培训,38.75%的人员表示说不好。与此同时,29.51%的人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只有28.10%人员认为有些差距。可见大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认同感,即使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和工作需要有些差距,还是对培训工作存在不信任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民作为社会地位低下的象征,大部分农民有自卑感,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希望以此脱离农业以及农民的身份,他们对通过培训实现农业创业,提高自己的收入持不认同观点。在收入方面,61.37%的农民是工资性收入,17.77%的人群是家庭经营农业的纯收入,17.54%是家庭经营第二产业收入,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收入只占3.79%。这说明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选择打工的方式,通过工资性收入支撑家庭。当前,农村务农的农民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对于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工具缺乏动力,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现在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农村多为老弱妇孺的局面将会形成,农村村民缺乏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阻扰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强农村新型农民的培训,将是农民和农村培训的一个新的课题。

4.部分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待提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方面,有45.02%的人员认为专业对不上,23.22%的人员认为是没有工作经验。在寻找工作过程中,32.80%农民选择的是得到就业机构规范的服务,26.91%的人员选择的是得到自主创业的扶持性政策,与此同时,29.51%的人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工作的需要,28.10%人员认为有些差距。上面问题的描述也意味着,工作的农民就业技能不强,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提高是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培训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不足,是现阶段农民参加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参与培训的单位比较多,比较杂,有些单位不具备真正的培训资质,或者是挂着有资质的牌子,或是参与培训的人本身水平不高。另外,培训计划粗糙,培训内容不佳,培训的内容比较多的限于就业常识以及安全生产知识,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偏弱,培训弄虚作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农民在就业培训中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华明示范镇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

1.以转变农民就业观念为目标,强调农村与城市的紧密合作。在国家和政府积极推动就业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注意农民的就业观念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民存在自卑、不自信等消极的就业观念。调查发现38.26%的人员通过亲友介绍工作,只有32.69%的人员会选择通过招聘会参加工作。与此同时,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城市化进程提速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中,还是认为自己和真正的城市人有差距,对自己持怀疑态度。所以,在对华明示范镇进行培训时,应注意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加强农村与城市的合作。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城市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农村教育发展。加大为农村服务的力度,加强对新型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能力。城市各类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努力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当前推进“农科教结合”,要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对新农民培训中应加强思想教育,建立新型农民正确的培训观念,使其在城镇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对失地农民培训的宣传和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对其生涯规划和生活意义的正确引导,建立失地农民正确的培训观念,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与实际挂钩。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内容面较窄,有脱离实际和功利化的倾向。培训重视社会生活常识和技术培训的灌输,轻视思想观念的更新,脱离政策法律、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环境保护等重点知识的教育;重视现有培训条件可能开展的以及上级布置的培训任务,轻视培训对象实际的培训需要,使得培训项目中的培训内容趋同或者在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的同时,由于背离市场的需求或是因为政府的环保规定,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根据特定培训对象实际的学习需求,并通过座谈、走访、专家咨询以及问卷等方式,动态的掌握生产经营技术、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以及对于从业者职业技能的要求;需要动态的了解各行业、专业和岗位工种的劳动力供需情况。此外,还需要了解培训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知识水平、已有工作经验以及从业方向,在这些基础上判断培训对象具体的学习需求,并且确定教育培训内容的难易要求与范围,在培训的内容上实现从“我能做什么培训”转变为“我该做什么培训”;从“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的思路。确定教育培训内容还应当处理好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之间关系以及职业技能与非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3.加强政府在农民培训中的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农民培训过程中扮演着决策者和调控者的角色,是农民培训工作良好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对新农民培训过程中,应明确政府的组织和投入的主体地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支持农民培训。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措施支持农民培训,明确农民培训或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内容和资金投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并协调其相互关系。我国应逐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培训的力度,建立保障农民培训稳定增长的内在运行机制,结束现阶段我国农民培训不成体系的现状;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规定各行政部门和相关培训单位的行为和责任,规范农民培训的内容、模式和行为。各级农民培训管理和负责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立法逐步规范农民培训的操作程序,在就业培训中心以及农村的培训基地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保障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激发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应设立农民培训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并对农民在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给予补贴;对学习热情高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员,设立专项助学金,为其正常学习提供资金支持;设立技术推广项目资助经费,为农民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示范作用提供物质保障。此外,华明示范镇应当建立信息公示平台,及时而准确地向农民和社会公布培训对象、培训机构、资金补助和培训内容等实际情况,并同时公布举报电话,跟踪项目培训工作实际情况,接受全社会各级部门和人员的监督。政府应按照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有效的农民培训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农民培训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以后的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4.大力推行订单教学。针对当前农村城市进程化过程中,农村青年迫切要求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实际需要,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通过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体系,提高农村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新型农民。首先,要科学规划。当前,农民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最直接的途径是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全面推进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制定科学、长远、可持续的培训规划,要对农民实施终身教育计划,真正在农村建立起一套服务农民、技术先进、高效灵活、内容丰富的农民素质文化及工作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其次,全面开展订单式教学,地方各级组织应该搭建农民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平台,在农民中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人才培训体系。就企业而言,“订单式”培养可以帮助企业形成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如在华明示范镇附近有众多的明星企业,种养殖业、仓储运输、市政建筑、土方工程都是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占地40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区、天津四联、宝钢北方贸易有限公司、空港国际汽车展贸中心、北方生态产业园等都已经落户华明示范镇,企业的进驻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的就业,也是实现订单教学的主体之一。就高校而言,华明示范镇附件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天津职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都是可以就近实现订单教学的院校,这些都可以为新型农民提供专业的培训,为华明示范镇提供充足的培训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家新,黄永林,等.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1-111.

[2] 崔颖.需求导向的我国新型农村青年培训方式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新农村价值观农民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金融机构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