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坝子赶场

2013-04-29赖武

青年作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茶铺乡人场镇

赖武

“赶场”,是川西坝子乡人说的土话,就是北方说的“赶集”,去集市做买卖。但这个“场”,确指是在农村,初始义是晒谷子打菜籽的空地,后因乡人在其上交易农副产品,逐渐演化为乡场或场镇。有交易就会产生市场。至迟隋、唐时,四川乡间已出现草市,其他专业集市也逐渐多起来;后来,集市促进场镇增多,人口渐密,集市规模随之扩大,交易的货物也愈加丰富。

作为农村的传统贸易形式,除了乡镇,最小的赶场单位就是村墟聚落,一般称为某某“场”,这在成都平原尤其多,如石羊场、青龙场、文家场、琉璃场等;也有称某某“店”的,如赖家店、十里店——大概早期交通不便,人货聚凑后,远道而来的不能当日往返,需求存货过夜的旅店,而店渐次兴旺后,便由店而场。却以“店”为名了;还有称某某“桥”某某“寺”的(如苏坡桥、龙潭寺等),其皆因桥头、庙前人爱打堆,货易聚集,买卖兴隆,久之形成场镇,延续下来,桥名寺名遂成场镇名。场镇缘起不同,称名多样,然均与交易有关。

赶场往往是定期的,如逢一、三、五日或二、四、六日赶场;所不同的是,边远地方场期相隔长,如逢一、四、七或三、六、九日,隔两无而场镇密人口多的地方就隔日赶场,所谓“逢单”(单日赶场)或“逢双”(双日赶场);地理位置较中心、较大的地方,甚至可能是“百日场”,即天天都逢场。相邻场镇的场期一般是错开的,以便乡人有更多的交易机会,加快物资流通。

一般热闹的场镇都处于交通要道或水、陆码头,从土特产品的交易、各种商品的买卖及相关服务行业如旅店、饭馆、酒肆、茶铺的应运而生,到其他一些乡俗娱乐活动的开展,都有赖于这样极具人气的环境而产生综合效应,推动当地经济,扩大场镇功能。如今乡人赶场已不仅仅是做买卖,有可能是去会友坐茶铺、去喝酒吃点香香、去玩耍看热闹散散心等。总之,有人就是单纯为了享受、快乐而去赶场去花钱。

场镇通常是以街代市,农民的货摊就摆在街沿上,街两边开各种商铺。大场镇街多,一般划分区域进行专门的农副土特产或商品交易,如牛市、猪市、鸡鸭市、米市、菜市、竹木市等。当某场镇的经济发生转变,有些特色集市可能退化甚至消失,空留下专业市场的名称,如双流彭镇的“马市坝”、大邑新场的“香市街”、蒲江西来的“烟巷子”就只是一街名了;有的则因其特产而成为极有名的专门市场,如道明场的竹编、廖家场的叶子烟、柏合镇的草帽子等。场镇商业一繁华,就人多行业多三教九流多名堂板眼儿多,算卦占卜、江湖游医卖打药、卖古董卖各种耍玩意儿卖香腊钱纸,还有火把剧团搭台唱戏的,甚至城市夜生活的风气也渐渐盛行。

大场镇赶场一般中午过后才散场;而小场多是一条街,交易混杂,易拥挤,也易冷清。农忙时大、小场镇赶场都是去得早,走得快。最有趣的是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有的地方形成夜晚或天亮前赶场的习俗,白天反而冷清,人们戏称之为“鬼场”或“强盗场”,如老灌县的白沙镇(现改名为“紫坪铺镇”)、隆昌县的郭家场就是如此,其夜晚街市人影晃动如鬼魅,又仿佛所交易的东西是偷抢来的,见不得天。

猜你喜欢

茶铺乡人场镇
散心
茶铺物语
讨厌自己
茶 铺
撤乡并镇后原场镇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忠县42个被撤并场镇为例
讨厌自己
藏虱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庆市渝北区利用撤并场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城市的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