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供电装置设计

2013-04-29祝佳芳宋俊蓉龙剑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电磁感应线圈

祝佳芳 宋俊蓉 龙剑

摘 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一套无线供电装置,对装置的发射单元电路、耦合线圈与LC振荡电路以及接收单元电路进行设计,进行系统频率、线圈不同绕制方式的传输效果以及工作稳定性测试。利用该装置,可稳定地对小型直流设备进行无线供电。

关键词:无线供电 高频振荡电路 电磁感应 线圈

中图分类号:TM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02-02

1 引言

随着移动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供电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无线供电方式开始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无线供电”是指,在不使用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利用特殊装置传输电能。至2012年,全球约有上百家设备商已掌握了构建无线供电系统的方法,无限传能技术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现阶段无线供电的方式有三种:电磁感应式(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实现近程无线供电)、电磁共振式(利用电磁耦合共振效应近程无线供电)以及电磁波辐射式(电力转换成电波以辐射方式传输供电)。由于电磁共振所需试验线圈太大,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而电磁波辐射方式又存在电路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本装置采用主流的电磁感应式,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

2 无线供电装置结构框图

本装置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依靠两个非接触的空心耦合线圈,实现电能无线传输。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分为发射端单元、耦合线圈以及接收单元。发射单元由220V/50Hz交流电作为电源,经整流滤波稳压后为NE555供电。利用NE555接成高频振荡电路,在发射线圈中激发磁场。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相互耦合,由变化的磁场而产生交变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经过整流滤波稳压,便可以给电子设备供电。

3 无线供电装置电路设计

3.1 发射单元电路设计

3.1.1 电源电路设计

电源电路主要由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由变压器将220V/50Hz的交流电转换为7V/50Hz的交流电。通过四个普通二极管1N4007组成的整流桥整成直流,如图2所示。

3.1.2 高频振荡放大电路设计

该部分电路主要由稳压电路、高频振荡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组成。高频振荡电路主要是用于产生高频振荡电流供下一单元使用。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该电路功能灵活、适用范围广,只要外围电路稍作配置,即可构成多谐振荡器。不同型号的555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最高频率在500kHz~1MHz不等,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LM7805组成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由于其结构简单、稳压性能好,输出电压可以直接为NE555芯片供电。功率放大则由功率管IRF540N来实现,如图3。

3.2 耦合线圈与LC振荡电路设计

4.2 线圈在不同绕制方式传输效果测试

在保持线圈直径、线圈电感以及测试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用同心圆式线圈代替螺旋式线圈。调节匹配的电容,通过试验,测得最大的感应电压在6V左右。在同样情况下,改变两种方式的传输距离,记录下感应电压,对比数据后可得:同心圆式线圈传输效果不如螺旋式。

4.3 工作稳定性测试

利用稳压电路将输出稳压后,可以点亮LED灯以及直流小彩灯。并且接收端三端稳压电路输出为5V直流电,通过USB线可以直接给手机充电。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该装置可以持续稳定工作数小时以上。

5 结束语

无线供电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宽广。本装置成功地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输;改变了线圈绕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输性能。最大输出电压可达到11V左右,但是电能的最大传输距离仅在7cm左右,属于微距传输。通过试验证明,本装置具有电路简单、安装方便、性能稳定、运行效果良好等优点。

(资助项目: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215004))

参考文献:

[1] 古丽萍.令人期待的无线电力传输及其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2(1):27-30.

[2] Gozalvez,J.First Wireles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Trial [Mobile Radio][J].T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IEEE,2012,7(2):10-17.

[3] 王洪博,朱轶智,杨军,等.无线供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电信技术,2010(9):56-59.

[4] Starks,Ann.Secondary-Side Bridge Rectification for Wireless Charging Applications[J].Wireless Design & Development,2012,20(3):26-28.

[5]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 姜立中.无线充电实验[J].无线电,2008(4):7-13.

[7] 李敏.无线传能充电器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44-45.

猜你喜欢

电磁感应线圈
基于LSTM的汽轮发电机线圈的早期异常检测
可拆分式线圈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千姿百态说电磁 历久弥新话感应——遵循“三步法”,搞定电磁感应综合题
超小型薄壁线圈架注射模设计
聚焦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设疑、探索、归纳、质疑——谈“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抓“四量”破电磁感应综合题お
2015年高考电磁感应试题的五个动向
基于虚拟线圈的车型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