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
2013-04-29张毅蕾
[摘要]陶瓷艺术是我国艺术领域中具有特色的门类。我国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陶瓷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性、陶瓷艺术教育的模式僵化、陶瓷艺术教育的功利性强和陶瓷艺术教育的师资存在一些问题等,需要根据陶瓷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文章在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夯实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设置、注重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和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考核纳入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 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毅蕾(1986- ),女,江西贵溪人,景德镇市陶瓷学院湘湖校区陶瓷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73-02
陶瓷已经伴随人类生活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制瓷工艺不断发展,陶瓷已经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逐步演變成为一种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品。陶瓷的制作主要分为烧结温度在800~1050[℃]的低温瓷瓦和烧结温度在1200~1400[℃]的高温瓷器。陶瓷艺术教育要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瓷器制作进行设计、加工等工序开放式有序传授。
一、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陶瓷艺术是一门随着制瓷工艺不断发展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出现较早,并成为我国丝路贸易中的“拳头”产品,对整个世界的艺术和贸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统的陶瓷制作工业主要教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血缘为关系的家庭传承,在这种模式下制瓷的工艺世代手口相传,并形成了“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风俗,有效地保证了家族的手艺传承,保护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但也使制瓷更多地停留在手艺的层面,艺术层面的发挥就要看家族后续人的天分了。另一种是师徒相承,这扩大了陶瓷教育的受众面,促进了民窑的发展,但会出现师徒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制瓷技巧的完整延续。
2.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的艺术事业发展,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私立美术学校和杭州国立艺专合并为国立美术学院,1950年将陶瓷科和图案科合并为实用美术系。国立美术学院的陶瓷教育更多偏向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因此陶瓷科的艺术性较强。我国瓷都景德镇,1955年成立了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主要培养景德镇陶瓷艺术、工艺、科技、文化方面人才。针对陶瓷制作技艺学校开设了古彩、粉彩、青花、雕塑四个班,并邀请景德镇的陶瓷老艺人作为教师。1958年,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江西工业技术学校陶瓷专业班”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江西陶瓷学校”,并于同年改名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至此,一所纯陶瓷专业的高等学府孕育而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招收陶瓷工程专业和陶瓷美术专业本科生,有力促进了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陶瓷艺术教育缺乏民族性。近年来整个艺术的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艺术门类日趋多样化,但也出现了我国瓷艺作品与国际作品的同质化,这虽然反映了我国瓷器艺术与国际接轨的良好趋势,但由于具有民族特色的瓷艺作品的缺失,也反映了我国陶瓷教育中缺乏民族因素。陶瓷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为一体,是需要创作者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基础才能实现的。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主要分为培养企业陶瓷设计者和陶瓷艺术家两个部分,但两部分教育都出现了克隆西方陶瓷艺术教育的趋向。在很多陶瓷艺术教育的专业中,学生培养目标总是迷惑在“西方”和“东方”之中。现代艺术的重心在西方,因此国际主流的艺术评判价值观为西方所把握,中国艺术家要想获得世界性的认同,必须与西方主流艺术价值融合。但长期的束缚在西方艺术价值中,就会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总是处于模仿之中,是被动的追随者。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必须要从我们磅礴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走出自己的道路,一条民族的路。
2.陶瓷艺术教育的模式僵化。陶瓷艺术教育进入高校后,不可避免地沾染上高等教育的弊病。在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下,教师讲授,学生模拟练习。在整个课堂教育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配合者,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处于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不足,光靠理论讲解和模型展示,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的。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吸收艺术价值的效率降低,整个教学效果下降。在传统的陶瓷艺术教育体系中,将陶瓷艺术教育分为陶瓷美术基础、陶瓷艺术设计和陶瓷艺术造型三个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三块教学内容分开教学,之间很少有穿插,使得学生在接受陶瓷艺术教育的时候出现了知识的断裂。学生只有将这三块内容有效地理解和综合运用,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陶瓷艺术教育缺乏明确的学生就业方向。在中国很多学陶瓷的学生的主要学习原因都是为了挣钱。随着中国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艺术消费进入了一个高速时期。瓷器行业随着装修和人们艺术消费的增加,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学生看到了这个市场,为了将来的就业和生活,纷纷选择陶瓷专业学习。学生本着功利性的目的进入专业学习后,就很难对陶瓷艺术方面有过多的追求,而是追逐市场中热门的艺术思潮,这造成了现在很多学生的陶瓷艺术作品没有内涵,整个作品不值得玩味。在教学需求市场上,受这种消费心态的影响,部分陶瓷艺术教育院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也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功利性特点。
4.陶瓷艺术教育的师资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者,除了要有一定造诣的艺术修养外,还要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度。著名画家吴冠中对于艺术类的学生曾经教诲过:“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艺术教育的师生都要能够跳出思维惯性常规,这样才能有较大的发展。艺术教学是没有现成的规矩可以定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品特质,总结学生的特点,然后进行单独辅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灵感,促进学生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我国的部分陶瓷艺术指导教师,不要谈指导学生,就连自身的艺术修养程度也是不足的。还有部分陶瓷艺术指导教师对待学生没有耐心,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往往是敷衍了事,使学生失去对陶瓷艺术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陶瓷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思考
1.提升学生艺术创新能力。艺术创作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就需要在陶瓷艺术的教育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陶瓷艺术。首先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师生成为一体。艺术创作的教育不是仅仅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就能够实现的,艺术创作是一个思想冲击、灵感迸发的过程,因此艺术创作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艺术创作的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地位,让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激发彼此的潜能。其次要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敢于向教师给出的范式进行挑战。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以鼓励,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加以巩固和实践,这样才能保护好创新的灵感,并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新。最后要让学生保持永远学习的劲头。艺术创新是无休止的,艺术教育要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保持终身学习,才能体味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2.夯实学生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设置。陶瓷艺术教育是一种艺术创作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性,就必须要有坚实的艺术基础,良好的艺术情意,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提升的动力。要想锻炼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就要进行有目的性的课程教育体系设计。
艺术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是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根本,在课程设计上首先一定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基本艺术能力。其次课程知识需要综合化,现代艺术创作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对于艺术基础课程,应该综合各个门类的艺术基础知识,为学生的纵深发展打下基础。最后课程知识要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升华。
艺术情意课程。这部分课程是学生对生活的艺术化理解能力锻炼的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意能力就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的提取,有利于学生艺术作品的“可玩性”。
实践性课程。艺术创作不是理论的阐述,是要最终体现在作品上,因此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要落实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上,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这部分课程要与理论性课程结合起来,提升实践性课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自我发展课程。艺术创作是不断体现艺术家能力的过程,一个艺术家要想获得长期的创作灵感,就要学会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的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一旦学生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那么他的艺术创作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3.注重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教师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想提升陶瓷艺术教育的水平,从师资队伍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建立合理的师资考核制度。
教师的合理配置就是要求在尊重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前提下,对师资的配备进行合理化安排。首先要注意教师的合理搭配,整个陶瓷艺术设计的教师要有若干个专业能力强,有领导力的核心教师团队,然后再配以业务能力高的骨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民间匠人进行实践指导。其次是教师的合理学习和交流安排。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提升教师的能力,就要通过不断交流有效提升教师的水平,保持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
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地激励整个教师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师考核制度的安排上,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能够汰弱扶强,让有能力的教师获得奖励,将不合格的教师淘汰出教师队伍。其次要向教学一线倾斜,毕竟陶瓷艺术教育是一项辛苦的事业,教师教学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最后要注重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考核,只有教师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才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4.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考核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艺术作品的好坏评价是很难的,毕竟每个欣赏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自然不同。艺术创作的课程成绩的评价,一直是艺术教育的难点。陶瓷艺术教育在成绩评价上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因为标准是很难制定的。但只有对课程成绩进行一个比较公平的评定,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对课程的评价体系中,首先考核内容多元化,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方法,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创作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其次考核主体多元化,可以让教师、学生、专业机构以及网络投票等多种主体进行评价。最后考核手段多元化,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座谈、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松杰,刘红娜.近代中国陶瓷教育的困惑和求索——以近代景德镇陶瓷教育发展为个案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
[2]王敏,李恩泽.关于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
[3]刘雅丽.浅析陶瓷艺术教育[J].景德镇陶瓷,2010(2).
[4]胡芳,王刚.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5]里昂.中国与瑞士陶瓷教育的初步比较[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