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3-04-29刘耀兵
刘耀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思想政治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素质教育理念浸透在新课本的字里行间。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要上好政治课难度不小。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只有靠每一位一线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清醒地认识到它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此,我谈几点体会,以求教同行。
一、積极而大胆地转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学中老师至高无上,课前对每一节课进行周密安排,课堂上严格按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讲解,课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反应开展所谓的双边活动只是形式。教师“满堂问”,学生机械答;老师布置课堂练习,学生忙着做题,看似学生动起来了,实际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长此以往,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完全听命于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大家一贯认为其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不易懂。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配角,学生才是演员、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大胆地转变自己,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善于扮演“导演”,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真正活而不乱,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要更新观念,放下“师道之尊”。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以及学生的求知伙伴。
2.要转变角色,敢做学生的“学生”。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教,更通过对话被教,整个教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怎样做学生的“学生”呢?(1)“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教师应该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成为“平等中的首席”。(2)“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知识面较宽,有的方面比我们懂得都多,而我们在某些领域也有不懂之处,应与学生互学。(3)“竖起拇指给学生奖赏”。教师要由课堂的裁判者变为课堂学习的激励者,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当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与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性和生活经验较为欠缺的理论知识,则不能完全做学生的“学生”。
3.要“绽开笑脸拓展学生思维”。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
二、大胆地转变学生的角色
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学为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学生的天职。课堂上,学生要做到“三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具体地说就是要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记,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老师负责写,学生负责记;老师负责演示,学生负责看;老师讲到哪,学生学到哪。
新课改则认为:“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学生要成为‘教师式学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意昧着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转变。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在当好引导者、监督者的同时,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不能放任学生自流,强调“合作”而放弃合理的“独立学习”,探究不能超出中学生的知识视野、能力范围。
三、认真组织课堂讨论活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新教材中讨论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组织。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只要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新课改则认为: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教师是利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从而达成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而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通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调查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一些主观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谈谈他们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表达自己。这样会使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问题,促使他们个性健康发展,发展全面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
可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如采用讨论法、谈话法等。同时要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上,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将自己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思考、质疑、猜测、探索、实践、评价,提出独创性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地把学生当做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认真地聆听他们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奇思异想,质疑问难。
3.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学习资料,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帮助学生理解探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广泛开发教学资源。
4.积极开展“活动课”实践活动。活动课要有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