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如何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权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

2013-04-29张辛皎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0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教学

张辛皎

摘要:如何构建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关系,已成为当今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试图从高校管理部门的角度探索协调两者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科研;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74-02

一、引言

前上海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指出,办学理念的核心是“拆四堵墙”,即拆掉学校与社会的“墙”、教学与科研的“墙”、各专业之间的“墙”以及教与学的“墙”。其中,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他认为应当做到“一支队伍(教师队伍),两个中心任务(教学与科研)”,并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应该兼顾教学与科研,并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这些理念无疑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若处理得好,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现实中教学与科研常常出现矛盾,甚至带来严重的问题。二者孰轻孰重,如何处理他们的关系,这是高校管理部门和高校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中国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现状

二十多年前,我国的高校教师主要关注教学工作,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现象并不普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他们所担任的角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要承担一定科学研究任务的科研工作者。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下达和实施,人们对科研方面越来越重视,甚至在如今很多大学教师的心目中,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教学工作热情不高:与科研相比,一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或尽量避免承担教学任务。究其原因,可能是在现行的高校薪酬和奖励体制下,在科研上得到的回报远比花同等的时间在教学上得到的回报高得多。简言之,从“性价比”的角度看,从事科研和从事教学的投入-产出比差距较大。

2.参与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够:一部分高校教师即使承担了教学任务,对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仍然不够重视。任课老师不愿意下大力备课,课堂教学成为简单的课件朗诵,课程考核的敷衍了事在现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比比皆是。正是由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不完善,有些教师在主观上认为,备课时间长短和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十分直接的关系,从而导致他们简单地借用他人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无非是朗诵课件,很少和学生有课堂上的互动。

3.参与教学研究投入度不够:一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钻研教学的激情,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难得见到教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论文,甚至很少有老师之间做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之类的探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客观上参与教学研究的时间极少,高校教师们经常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疲于奔命,用来从事教学研究的时间极少;另一方面,主观上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三、如何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权衡科研与教学

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矛盾,是长年累月、日益演变的结果。作为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关系以及把自己的科研和基本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校而言,如何从管理的角度,从宏观层面来把控教学与科研这个天平,给高校教师引导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能对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1.提高高校教学工作者的待遇,培养教学名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学活动的激励措施除了给予一定的课时费外,大多是设置教学成果奖、评选优秀教师,对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但对奖励性质和设置方式的限制较多。学校对科研活动的奖励形式则丰富得多,学校通常将科研项目、学术杂志等进行分类,按照承担项目和发表论文的等级和数量进行奖励。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想利用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获取更多的奖励。在这种现实下,高校能做的是,根据教学的工作量核定一个较高额的课时费,鼓励更多高校教师投身教学,让对教学工作有热情、愿意从事教学的教师得到和从事科研同样的待遇,在高度重视教学的大环境下,培养教学型名师。

2.树立高校排名的正确导向,实行综合评价。目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多种多样,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评价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评价标准仍具有很大的趋同性,科研成果仍处于核心地位,甚至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使高校更加重视科研活动,从而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进行排名不可避免,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一个科学评价体系和完善评价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排名的结果。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举措都可能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方位考核。目前,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教师来说,教一节课可以准备两三天,也可以准备几十分钟,两者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而只是将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上,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导致教师都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上。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由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评估、同行听课评估、主讲教师和助教之前的相互评估等构成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对任课教师的表现做出综合判断。

4.明确高校教师分工,完善个人考核和晋升制度。如何鼓励高校老师利用有限的精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和特长,获得高效的产出,是值得高校管理部门深入考虑的问题。高校教师的职责可以各不相同,其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比重也应各有侧重。按照这种分类标准,高校教师大致可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三类。目前,大多数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也大多侧重科研成果,这也是导致逆向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考核制度,根据每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比重,利用加权法进行考核。在晋升制度上,职称评定可以分教学、科研两步走。具体来说,可以针对科研和教学活动设定两种不同的职称评定方案。对于以科研见长的人,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根据其科研工作量来评定职称;对于以知识传授见长的人,可以根据其教学成果来评定职称。

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从长计议,参照世界知名大学的做法,结合我国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管理部门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确立一个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公正公平的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对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激励进行充分权衡,一方面做好大学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高端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学胜.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的权衡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1),82-84.

[2]阳霞,周文峰.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型[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46-48.

[3]吴芳.浅谈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J].科技教育,2010,(86):155.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教学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