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概念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起点
2013-04-29朱巧兰
朱巧兰
摘要: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起点,比如知识起点,能力起点,经验起点,从起点出发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让概念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概念教学;把握;起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91-02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几乎每一册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学习、掌握。学好数学基本概念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也可以说,它是学生学习所有数学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好,那么他们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其它内容的。因为数学所有内容的学习都必需是建立在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上而进行的。因此,搞好概念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总有一部分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演绎出数学概念,而是不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起点而直接把一些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概念,造成许多学生虽然能记住数学概念,却不会灵活应用。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没有知识起点作为铺垫,没有学习这些数学概念的知识准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与内化,必需要建立在他们原有的数学水平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自己已经拥有的认识基础之上学习新的概念才是有效的。所以,要想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把握好学生的数学知识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知识起点,自主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是一个连贯的系统,如果前面的数学知识掌握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数学概念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对于前面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就会出现很多困难,或者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到最后只能是强记概念,在解题时再生搬硬套这些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学生学习任何新知识都必需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好比在教学解方程时,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叫等式,不知道什么叫方程,不理解一些运算定律与各种计算性质,那么他们对解方程也就会一筹莫展。不掌握运算定律,在解答3x+4x=42时,就不知道运用乘法分配率把3x+4x=42变成(3+4)×x=42。所以,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强化知识起点,在学生完全掌握知识起点的情况下自主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质数与合数》时,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必须使学生对因数概念完全理解了才能进行。如果学生对一个数有多少个因数不理解,那么要想让学生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之前,要先复习因数知识,让学生完全懂得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教学时我们可以出多个数字,让学生来找它们的因数。比如2、3、6、10、11、12、13、37、38、39等,先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因数,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这些数的因数个数来给它们分成两类。学生经过找因数、分类,就可以把这些数分成两类,一类是的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一类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它因数。这样,我们再引入质数与合数概念,学生就可以非常顺利地掌握这两个概念。如果我们不去复习前面的因数知识,只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虽然学生也许能死记住这两个概念,但是由于没有在原有的知识起点上理解这两个概念,不利于学生数学智能的发展与知识的积累。
所以,在准备教学某一新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经有的概念,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新概念。这样,学生才能对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
二、能力起点,自主构建数学概念
“知识与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目标。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强化能力起点,特别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那么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构建就会零零碎碎。如果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等等,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复杂的数据中构建数学概念,就可以自主去探索数学概念。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中的“圆锥体积”时,我分别给各个学习小组分发不同的圆柱与圆锥水杯,大部分学习小组是等底等高的,只有两个学习小组不是等底等高的,让学生进行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当然,大多数小组都探索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但是另外两个小组探索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一个小组才倒两杯就倒满了,而另外一个小组却需要倒5次才倒满。当问题出来之后,我让学生观察各自的两个水杯,探讨为什么大部分小组探索的结果是一样的,而唯独这两个小组结果与别人不一样。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一下子明白了必需是等底等高的时候倒三次水才能倒满,从而形成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果学生没有动手操作能力,没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那么他们是不可能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而只有坐在那等教师帮他们分析、梳理。所以,能力起点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概念。
三、经验起点,自主提炼数学概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完成“四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活动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一些实践问题。而数学概念的提炼也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没有经验作为支撑,是提炼不出数学概念的。所以,数学概念不能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与活动经验,让他们从感性的、直观的经验中提炼数学概念。
比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圆、角、分与小数》,教材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引申出小数,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物品的价格。这时,我们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品上有小数,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就提炼出了小数的概念。
总之,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起点,让学生从知识、能力、经验等各方面都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概念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叶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策略[J].小学教师,2009.
[3]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