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小班化教学”
2013-04-29李乃日
李乃日
【摘要】“小班化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小班化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依据、成果、启示等方面阐述了“小班化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高中数学 小班教学 理论和实践
初中使用省编新教材,高中仍使用部编旧教材,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小班化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小班化教学”的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小班化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小班化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的普通高中,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首先,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理论性强,运算能力要求高,课本习题及复习题量大,但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进去”“学了也无用”,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其次,就普通高中目前的状况,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地完成授课,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于是只能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生吞活塞”“枯燥无味”,使教与学陷入了困境。
三、普通高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实施“小班化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班化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班,而不是人格的分班。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班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小班化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小班化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的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班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班化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小班化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