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
2013-04-29沈莉丽
沈莉丽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大量的事实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感觉孤独,学习状态不好,沉迷游戏网络等,其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些甚至相当严重。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70码事件等社会事件也不断地告诉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大量的事实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会感觉孤独,学习状态不好,沉迷游戏网络等,其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较好处理时就容易发展成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引发精神疾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已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内外因的,高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教导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如何开展和加强呢?
1.树立正确的心理素质教育理念
(1)统一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树立“心育”观念,把心理素质教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将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指导的心理辅导原则。新生入学以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发展性原则的重点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发展学生的潜能,新生入校后,要鼓励他们对自我重新定位,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进而发展自我的潜能。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通过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外,选择适当时机举办专题讲座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新生入学时讲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考试前讲授考试焦虑极其对策,毕业生离校前讲授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等。
(2)注意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开展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中学习经验的交流,对其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另外,要重视对学生人格和生活的辅导,促使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学校除了对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外,还要指导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树立正确的心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建立健全高校心理教育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机构在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心理咨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日常咨询;对特殊群体和心理问题严重的个体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
(5)普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网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丰富和补充。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化教育去解决,可以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分析说明的重复劳动,从而使这种教育具有高效性。
3.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大学里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健康的人格。
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中,开展以挫折教育为内容的意志品质教育尤其重要。正确认识挫折、克服挫折的办法就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工作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追寻伟人足迹、情景设置、树立先进典型—“我身边的榜样”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其次是通过军训、越野赛、体育比赛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和战胜它,不退缩和畏惧。第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自我宣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调控和宣泄的最佳方式,如跑步锻炼、找人倾诉,逛街购物、书写日记,还可以找老师谈话或者进行心理咨询。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使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5.开展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团结协作精神教育
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基本空间,学生彼此间的交往始于宿舍,宿舍既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第一摇篮,又是产生矛盾的第一“战场”。我们可以经常举办“星宿文化节”,通过开展宿舍排球赛、宿舍三对三篮球赛、宿舍文艺汇演、宿舍舍标大赛、宿舍格言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宿舍中的成员在活动中加强理解、加强认识,每人发挥不同作用,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在收获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在集体中生活的快乐。
6.发掘学生的能力倾向,拓展职业适应性,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个人品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让大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在大学能够学到什么,有哪些东西需要自己去获取,通过哪些途径完善自我;其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特征,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分析这个目标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找出自己与这些要求间的差距,并在大学期间通过实践,不断缩小差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7.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记录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反映学生现有心理面貌的材料,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扎实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健康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重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除专业教育之外,要强调学习困难、专业兴趣、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教育,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努力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志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报,2007-06-11.
[2]祝木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
[3]徐群样.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4]何泽民.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07-04-19.
[5]钟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解决方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