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态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2013-04-29彭杰
摘要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描写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探析了人物处境与精神变异的关系,详细地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疏离,以及人与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疏离。书中主人公的精神变得孤独、软弱、空虚、不堪一击,造成了“无能化”的行为后果。本文从精神生态角度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种种现象,希望能为理解这部作品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精神生态 《了不起的盖茨比》 超验主义 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作者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书中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盖茨比所追求的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的美国梦似乎存在着真情实意,但最终这个看似美好的爱情故事也显得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先前的诸多研究者已经从男权文化、“美国梦”的破灭、背景象征、人物分析、叙述角度等角度详细分析和解读了这部小说,本文试从精神生态理念来分析这部作品,希望能够为这部作品增添新的分析视角。
一 精神生态概念
精神生态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以精神存在主体(一般是人)与其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精神生态学讲究内心的一个平衡,它通过对个体思想的研究使人们达到身心的和谐。“平衡”作为精神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精神生态的平衡对人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小说内容简介和评论
小说的整体剧情没有想象得复杂,它主要讲述了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青年追求梦想的历程。故事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而且还向人们展现了美国社会所流行的拜金主义,展示了当时美国人民的冷漠和自私。小说以一种非常圆满的艺术形式向读者演绎了一个美国小伙追梦的失败,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成功塑造了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正因为如此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它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正如约翰·麦柯米可所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成败取决于我们对盖茨比的反应。”
在小说中,盖茨比的形象非常复杂,在读者看来,他开始有点神秘,甚至给人恐怖的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成为美国的代表和象征,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人物。总之,不同的读者对他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了积极的评价,但这部小说的实际意义只能通过阅读的人自己去发现,因为它从不同的角度会给读者不同的理解。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社会面临的巨大危机——人们精神上变得空虚和无所适从。从精神生态上来看,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态遭到了非常大的破坏,变得极不平衡。人们对金钱的欲望超越了一切,享乐思想占据了上风,人们道德几乎完全沦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猜忌所取代。小说很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美国人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精神状态和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作者的忧患意识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塑造了汤姆、黛西等非主角人物。这几个人从小出生富贵家庭,因为继承了大量的家产,每天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在物质上,他们已经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一切以金钱为标准。他们不仅冷漠无情,而且仅存的一点点人性也正逐渐被金钱所吞噬。下文,笔者将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分析,来对小说中的精神生态进行解读。
三 存在的疏离化
存在的疏离化在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感情并没有那么单纯,他们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在爵士时代的美国,评价一切的标准是金钱。小说中的沃尔夫·山姆不止一次地向人们说是他的所作所为成就了盖茨比,他甚至将盖茨比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对待。但最后关头,他却不愿意承担去参加盖茨比葬礼的风险。沃尔夫·山姆在最后时刻的表现说明,他已经对亲情充满了漠视,对该承担的责任完全不予理睬。在盖茨比的葬礼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当地的警察、记者以及前来摄影的工作人员。他的亲生父亲也来现场参加了葬礼,但是他的表现并不符合一个父亲的角色。当他看到盖茨比辉煌的住宅时,他内心激动不已,他的激动已经完全被失去儿子的痛苦取代。之前和盖茨比来往甚密的达官贵族们在盖茨比死后,完全没有任何表示,就像素不相识的人去世一样淡然。从这里,读者强烈感受到当时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冷淡、疏远和陌生,不禁要感叹人性的冷漠,感叹世态的炎凉。
四 理想、信仰与历史性、现实性之间的冲突
人的理想、信仰与人的历史性、现实性之间的冲突是精神生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小说向读者展示了盖茨比通过一生不断奋斗却最终梦想破灭的悲惨命运。盖茨比对目标执着,甚至可以说是对理想过于痴迷。尽管如此,当时的社会现实早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因为一战后的美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失去人性,变得越来越拜金,如此一来,他的理想缺乏必要的现实土壤和社会基础。小说中的盖茨比不仅极富理想,而且还对理想充满着单纯的幻想。而他的初恋情人黛西则和他相反,她对物质充满了强烈的欲望。他们两个人生活中唯一的共有物只不过是那所用石头构建的房子以及价格昂贵的衣物。尽管他们二人在物质上都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之间的沟通并没有因为物质上的丰富而变得顺畅。盖茨比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而是社会的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盖茨比个人的悲哀,也是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悲哀。
五 基于超验主义视角的精神生态分析
超验主义者非常重视自然的作用,他们认为自然是富有灵气的,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小说中,盖茨比对黛西家码头上的绿色灯泡非常敏感,他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绿色灯泡对盖茨比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每当他看到那只灯泡,他就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感到自己的理想即将会实现;而每当看到灯泡熄灭,周围变得黑暗,他就觉得生活充满了灰色。
1 西部和东部所代表的精神生态分析
美国西部和东部的氛围不一样,西部崇尚自由,而东部崇拜金钱。小说中,汤姆和黛西来自西部,但是他们的内心已经被东部的拜金思想所占据。盖茨比尽管生活在东部,但是他仍然保有西部的单纯思想,他仍然对梦想充满希望。小说中,威尔森曾不止一次想象自己能够和心爱的妻子同回西部寻找幸福;而尼克尽管受到东部金钱主义的影响,但最终他认识到了金钱世界的虚伪和堕落,重新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希望。在作者菲斯杰拉德看来,东部是拜金主义、道德沦丧的代表和象征,而西部则是人类道德的起源地。东部日益严重的拜金主义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变质,人们日益变得冷漠、无情。在这个人人追求享乐的时代里,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永远都不满足,他们为此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价。在那个时候,单纯已经无法立足于社会,唯独世故圆滑才是生存的王道。
相比东部而言,尼克更喜欢西部的原始。尼克认为现代的生活已经吞噬了人类的本性,使人们越来越感到精神困惑。他认为西部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充满活力,而东部却显得死气沉沉。美国在经历恐怖的内战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很多作家都发表作品来揭示社会文明背后的黑暗和腐朽,揭露人们对金钱的贪婪及理想的丧失。1920年开始,美国文学开始向现代主义转变,尽管当时美国的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人民的精神世界却更加空虚。可以说,美国的爵士时代在物质上取得了发展,在精神上却不断倒退。爵士时代的美国人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欲望,但对理想、对信仰却没有任何追求,人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追求在第一次世界的炮火中化为虚无。
2 书中人物的精神生态分析
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都从西部来到东部。在东部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中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黛西和汤姆是这些人中价值观变化最大的,他们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腐蚀,做事以金钱为标准。盖茨比与他们不同,他仍然对梦想充满执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盖茨比没有被东部不良的风气所腐蚀,他仍然保持了最初的那份真性情。尽管性格比较冷静,但尼克对东部上层社会充满了深深的鄙视和不满,他非常怀念西部崇尚自由的精神。小说的最后,尼克历经辗转回到了西部。他的重回西部也再一次向读者展示了作家对已逝超验主义精神的怀念。
小说中,作者还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死气沉沉、充满荒凉的灰色之谷,这是对当时社会精神世界的讽刺。这不禁让读者想起了T·S·艾略特笔下的《荒原》——一个污秽的精神沙漠。小说对盖茨比的形象塑造上也有着独特的手法。虽然盖茨比很早就通过诸多的不法途径取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在精神上并没有得到升华,相反,他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他的精神越来越趋向崩溃。小说中不管是哪一个人物都处在只有物质没有精神世界的状态,他们的结局都将是悲惨的。
3 盖茨比的精神生态分析
盖茨比来自于底层社会,他对爱情有着强烈的信仰,对生活也充满强烈的热爱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善良的人却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悲惨世界。对于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来说,与其没有任何希望地活在这个世间,不如干脆去另外一个世界追求梦想。小说中先是描写了尼克对东部的向往,再写他对东部的失望,最后描绘了他回归西部,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浓浓的西部情结。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一战前后的美国作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由于美国并未直接参入一战,因此它的经济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发展的同时,美国社会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超级富豪,这些富豪让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盖茨比是一个来自西部的穷小子,他头脑灵活多变且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满足自己目前的现状,想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去过上层社会的生活。对金钱的渴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自己,他们变得势利、自私、虚荣,而且冷漠。对金钱的追求导致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仇视富人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随着社会的自然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社会生态危机也日益加深,不仅如此,人类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不平衡。毁灭人类的因素已经不光是自然生态的破坏,人类精神生态的破坏和污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类的毁灭。生态环境的污染固然可怕,但是精神世界的污染更加让人担心。在小说中,物质上获得成功的盖茨比开始对黛西充满希望,但在和黛西精神上不一致导致二人产生矛盾后,他感到失落和沮丧。可以说,盖茨比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心路历程。
六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精神生态,指出“美国梦”的破灭原因和影响。通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物之间存在着疏离化、信仰与现实性之间的冲突等。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西部和东部所代表的精神生态以及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这些分析都深刻地揭示了盖茨比“美国梦”破灭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普遍性,预示了美国社会的失败和整体美国人梦想的枯萎。
参考文献:
[1] 孙阳、刘金凤:《〈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精神生态分析》,《双语学校》,2007年第4期。
[2] 温赤新:《〈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生态悲剧分析解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 曹庆艳:《超验主义精神的一曲挽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另一种解读》,《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4] 李红梅:《从消费社会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的异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 郭雪晨:《从精神分析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第7期。
[6] 熊美玲:《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解读》,《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
[7]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作者简介:彭杰,男,1980—,云南屏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口笔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