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嘉轩的人格魅力与现实意义

2013-04-29秦英鹤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白嘉轩现实意义人物形象

摘要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塑造得最为丰满、最具特色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本文通过对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其作为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浸染的普通农民族长,虽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桎梏和思想认识局限,但他身上具有的思想文化和优秀品格,仍闪耀着无穷的魅力,对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白嘉轩 人物形象 文化 性格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白嘉轩是陈忠实先生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笔墨最多,塑造得最丰满、最生动、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一个人物形象,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造就的普通农民的人格典型。他是中国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者、捍卫者和执行者,是有着双重性格、两面角色的悲剧人物,在他的身上充斥着民族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沧桑与悲壮,然而他身上表现出的优秀文化和思想品格却闪耀着无穷的魅力,也正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强大的不竭动力,其精神价值对于当今的人们仍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一 责任担当:传统中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传承创新

白嘉轩是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原村的族长,在治理家庭与管理族人、处理事务上,他目标明确、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按照祖辈传承的文化与规矩,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希望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景:按照自已理解和制订的意愿治理好家庭,光大家业,光宗耀祖;按照管理家庭的办法来管理好族人和处理好族事,使白鹿原成为一个家家温饱、人人仁义、服从领导、团结和睦的理想家园。

作为一家之长,他在家里拥有至高无上的家长尊严,强令孩子接受教育,不惜钱财供他们上学,用传统道德规范儿女的行为。他按照上辈传承下来的族规,努力培养治家、治族的接班人,并利用一切机会让其锻炼能力、树立威信:让儿子孝文领颂乡约族规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赏罚分明,主持修建祠堂,处理各种族事。

作为一族之长,为了把全族人管理好,白嘉轩善于借用手中的权威和号召力,重新修建祠堂使其成为人们向往和神圣的地方,并借着的大儒朱先生的威望制订推行乡约,通过惩罚使之成为村民的“法律”;他用礼教仁义束人治族,使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仁义村”;他高瞻远瞩,为了族人的未来,积极兴办学堂,使下一代能够接受教育;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头犁毁给他带来极大收入的罂粟,自己的孩子违规,同样按照乡约族规进行惩戒;他敢于担当,因为他对小娥的“惩罚”,被黑娃报复打折腰,而他认为是在尽族长的责任,无怨无悔。所以,即使他的腰被打断了,他的脊背佝偻了,他的躯体弯曲了,但他的思想、他的“正义”、他给全族人带来的精神却从没停止和减轻,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履行着他族长的责任、执行着他一贯坚守的言行准则,维护着他信奉的仁义道德。

他在族长的位置上,不是唯唯诺诺、碌碌无为,而是关注民生疾苦,勇于为民请命,敢于负责和担当:为了村民的安全,带领村民修缮堡子的围墙,拒“白狼”于村外;为了造富白鹿原上的子孙后代,捐资创办学堂;为了倡导村民良好之风、树立社会公德、建仁义白鹿村,他修祠堂,立“乡约”;为了维护村民利益,采用“鸡毛传帖”,发起“抗税交农”运动;在大旱之年为民祈雨,充当“马角”,不惜自残身体……

所有这些,事情的大小、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白嘉轩作为家长、族长,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表现,无时不在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地履行着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领导者”,白嘉轩虽然继承的是一种宗法制度,但他那种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民本意识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二 仁义宽厚:儒家文化中为人处世思想的集中体现

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在“仁学”理论方面又发展了一步,提出了“义”,即“道”和“至善”,主张“仁民而爱物”、“舍生取义”。这就构成了儒家先师孔孟的“仁义”思想。白嘉轩正是这一道德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实践者,他所信奉的做人品格和处世之本集中体现了“仁义宽厚”的思想。

人之初,性本善。他具有一颗友善的心,以“仁义宽厚”真诚待人,广施善举,没有一点的表演作秀,也不指望得到任何回报,在全村做到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他兴办学堂,而不是私塾,把受教育的大门敞开给了白鹿原上所有的孩子,为的是不让子孙后代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修祠堂、立乡约是为了教化村民都要讲仁爱重情义,规范村民的言行,使全村民风淳正,将“仁义白鹿村”的精神传承下去。

鹿三是祖辈在白家做工的唯一一个长工,而白嘉轩待他如亲兄弟还亲。他无偿资助鹿三的孩子黑娃读书;饥荒之年时,将自己孩子孝武、孝义从山里辛苦背来的粮食让弟兄俩给鹿三家送去,并嘱咐弟兄俩说:“孝武孝义你俩听着,你三伯跟我相交不是瞅着咱家势大财大,我跟你三伯交好也不是指靠他欺人骗世,真义交喀!我今日把话说响,你三伯要是死在我前头,不用说有我会照看好,若是我走在你三伯前头,就指望你们兄弟俩照顾看好你三伯了……”言语中的仁义和慈善,真心和真情,感人肺腑。白嘉轩对自己雇来的长工是这样,对村民也同样仁义宽厚。一位鹿姓的帮工家里突然遇到了急难,要卖给他半亩水田,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并在原定的价格上又多加了三斗粮食;他还在危难关头接济李家寡妇渡过难关,让当地县令深为感动,并亲自赐碑白鹿村为“仁义白鹿村”。

尽管身处乱世,好人难活,白嘉轩仍把“学为好人”作为自己一生的做人原则,不仅慈爱仁义,更是宽容大度。鹿子霖是鹿姓的家长,阴险狡诈,不甘心屈服于白家轩的族长地位,他挖空心思、处心积虑地使用各种阴险卑鄙的手段,暗处伤害白嘉轩:他指使田小娥勾引白孝文,使白嘉轩精心培养孝文继任族长位置的心血毁于一旦;白孝文中计堕落后,由于吸食大烟,鹿子霖用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他的田地和房子,却让人拆了白孝文的房子,使白嘉轩颜面扫地、家门蒙羞,从精神上给予白嘉轩以极大的打击。即使这样,白嘉轩在得知鹿子霖被逮后,“没有幸灾乐祸,而是当即做出搭救鹿子霖的举措,就是要在白鹿村乃至整个原上树立一种精神……让所有人都看看,真正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待人律己的。”还有他从小疼爱有加的黑娃,长大后也一次又一次伤害白嘉轩:他先是叛逆地将刻有“仁义白鹿村”以及乡约的石碑毁坏,而后甚至当上了土匪,并采取了洗劫白鹿村、指使匪徒打断了白嘉轩那“挺得又硬又直的腰”、砸烂了对白嘉轩乃至整个白鹿村意义重大的祠堂的报复行为。而后来当白嘉轩知道黑娃被保安团抓获入狱后,却是毫不犹豫地出资出力营救黑娃;黑娃弃恶从善、重新做人后,白嘉轩顶着村民压力迎接黑娃回家祭祖;黑娃被捕后,白嘉轩佝偻着被黑娃打折的腰,到县城为黑娃担保”;黑娃被处决时,白嘉轩“正磨蹭到冷先生的中医堂门口,听到了一串枪响,眼前一黑就栽倒在了门槛上”。

白嘉轩所有这些与人为善、仁义宽厚的表现,正是儒家思想中为人处世的品格在其身上的集中体现。这种品格不仅在封建社会是一种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更是一种渴望。

三 顽强倔强:硬汉精神与国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白嘉轩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经历了社会变迁、朝代更替的风云变幻,也遭受过饥饿灾荒、瘟疫流行等沉重灾难,他的一生可谓忧患重重,创伤痛深。然而,他的一生却经历了奋斗的艰辛、拚搏的苦痛、坚守的代价,表现了他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小说开篇就写到“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表现了他顽强雄健的生命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他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越是这样,命运好像越要和他开玩笑,他不但没有如期完成这伟大使命,反而六次娶妻、六次丧命,当头给他以沉重的一棒,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想方设法,终获成功。作品中作者多次写到白嘉轩那挺得又硬又直的腰杆,连后来被土匪打折了腰,已经佝偻下去,他也要“佝偻着腰仰面看人”。这正是他昂首做人、不向困难低头、坚强不屈的倔强性格体现。面对饥谨天荒,他从不悲观,坚定了“天杀人,人不能自杀”的信念。特别是在流行瘟疫的时候,他把母亲和儿孙送到深山,而自己留下与瘟疫进行抗争,就连妻子染病身亡,他也未有丝毫的害怕和动摇,每夜在马号里慷慨高歌,用吼唱苍劲悲壮的秦腔来振奋精神。

身体上的苦痛尚且能够忍受,而家庭内部亲人的背叛对白嘉轩在精神上和心志上的摧残是致命的。先是女儿白灵离经叛道,毁掉婚约离家出走,给他的精神以沉重打击,继而儿子孝文的堕落又像在他流血的心上插上了一把刀:当得知孝文与小娥的丑事以后,“白嘉轩在那一瞬间走到了生命的末日,走到了终点,猛然狗似的朝前一纵,一脚踏到窑洞的门板上,咣哨一声,自己同时也栽倒了。”即便如此,他还是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行使维护族规纲纪的职责,在祠堂严惩了孝文。

白嘉轩作为中国封建时代典型农民性格的代表,在面对无法回避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依然选择坚信、坚持、坚守,在经历了肉体与精神的打击后,依然挺直腰杵、乐观向上,表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品格,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气魄,仿佛是白鹿原上一尊不倒的人格丰碑,更是朴素的“中国人”性格的真实写照。在当今的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要想实现我们心中的“中国梦”,这种精神品格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四 尊师重教:传统思想与远见卓识的充分展现

尊师重教是儒家文化大力倡导和推行的,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的传统,讲求教化,重视对人的教育转变是型的儒家思想。

白嘉轩作为一个以维持封建礼教为己任的族长,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且具有独到、长远的眼光。他对村里大儒朱先生一向尊重和敬佩,给家人和全村人做出了典范。他还认识到仅依靠自身族长的地位和权力宣扬儒家文化还远远不够,积极推动村民修建了象征精神和荣耀的祠堂,还特意请最有声望的大儒朱先生制定了关系到乡民言行、思想教化的“乡约”,而且带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心里装着村民,对人仁义宽厚,公平公正,从而受到了众人拥戴和敬佩,使得他的言谈举止具有极大的示范性与感召力,显示了其作为族长的政治魅力与风范,从而在族中乡民的心目中显得不怒自威。

在对待后代教育问题上,白嘉轩更是显示出超越一个从未受过教育的普通农民的远见卓识。他非常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辛勤劳动、仁义孝道、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送他们进学堂,还把女儿送到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培养好族长的接班人,他更是费尽心血、言传身教,事事处处给白孝文提供展示锻炼的机会,在村民中树立他的威信。后又在白鹿村创办学堂,亲自发起了在本原的宗祠上请了教书先生。

白嘉轩生长的时代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他又是在农村长大、以农耕为业的农民,更是长期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其在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与人为善、仁义宽厚的做人品格,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尊师重教、放眼长远的思想做法等,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仍散发着无穷的教育魅力,仍然具有学习借鉴、传承发扬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忠实:《白鹿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4期。

[4] 陈忠实:《关于〈白鹿原〉与李星的对话》,《小说评论》,1993年第3期。

[5] 雷达、白烨、朱寨等:《〈白鹿原〉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张恒学:《白嘉轩与鹿子霖——殊途同归的悲剧人物》,《眩目的文学风景线》,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7] 费秉勋:《评白嘉轩》,《小说评论》,1993年第4期。

作者简介:秦英鹤,男,1970—,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传统文化,工作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白嘉轩现实意义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白鹿原》看传统的乡村机制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
儒家文化在《白鹿原》中的彰显
从主题学角度比较人物性格命运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