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削皮后
2013-04-29AUSTINCARR
AUSTIN CARR
131亿美元——苹果公司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季度业绩,同时也是美国公司历史上第二大盈利。“高处不胜寒”会否成为苹果的一次大灾难?利润率下降,又未能推出可解燃眉之急的(如乔布斯常说的)“酷毙的”新产品,“苹果时代”是否会突然结束?
为了更好地理解苹果公司所发生的事情,明智的做法是先从华尔街的那一片哗然躁动声中跳出来,认识苹果公司成功的五大基本事实:
真相1:苹果是一台不停制造新产品的机器?从来不是
苹果是市场上最受情感因素推动的品牌,正如财经投资社区StockTwits的CEO霍华德-林德森(Howard Lindzon)说的,它是“股票疯子的超级饭碗”。每个科技博客作者、对冲基金经理和粉丝对它都持着一种狂热的看法。我们已习惯感性地相信苹果公司能够改变规则的力量。所以,如果大众对苹果的预期不是如此之高,苹果公司的股票就不会暴跌。
可以说,人们对革命性产品iPod、iPhone、iPad的到来所投入的关注和信念,造就了苹果公司的成长。不过,人们往往容易淡忘的是,苹果公司的巨大突破从来都不是速成和迅猛的。请回忆一下,iPod和iPhone的推出时间隔了6年,iPhone和iPad的推出时间也隔了3年。而且,这些产品被大众接受的速度也不是总像iPad那么快。
现在人们对于苹果接下来要推出的产品不够耐心,华尔街尤其焦躁。他们会说,苹果为什么还不推出像谷歌眼镜那样“可穿戴的电脑”,或者声控的电视机?正如林德森说,“苹果的问题在于它不能跟上华尔街的需求步伐。”但坦白说,苹果从来就没跟上过。
真相2:苹果向来都是渐进式创新
假如说乔布斯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对新产品种类的构思,那么,苹果的奇迹就在于它似乎总是拥有取之不尽的能力,用产品改善一次又一次地冲击消费者。苹果靠少量产品而生存,这为它赚得与众不同的声誉;而苹果针对这些产品中持续推出了多少个版本,却往往被忽略。
今天我们熟悉的“苹果”小玩意,已变了很多。苹果在2001年推出iPod,标志着改变欣赏音乐方式的开始。但是,iPod的销量是直到2005年发布了Nano后才暴增的。而且,苹果先后发布了24个版本的iPod。
同时,苹果在iPhone和iPad的推广上使用了类似的招数。iPhone于2007年推出,在2009年推出iPhone3GS时销量急剧上升。上个季度,iPhone4,iPhone4S和iPhone5均位于全美五大最热销的智能手机之列。此外,于2010年推出的iPad,在两年里推出了四代,延长了苹果公司股票的急速上升期;上个季度,全美航运送货的平板电脑中43%都是iPad。
此外,苹果公司的软件创新帮助这些产品变成充满魅力、极具诱惑的物品,正如iTunes Store、AppStore以及后来出现的Siri,对苹果系列产品都是适用的。
真相3:苹果给予的惊喜“越来越少”
“苹果公司已被自己的成功所负累,”美国投资银行派杰(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Munster)说道。苹果勇于创新的事迹传播到各地文化后,哪怕它在反复地改进产品,但也让人觉得进步太少或太晚了。一些消费者已经开始对那些稍加改进的新品不大理会(或感到失望),总是等待着一些革命性突破的到来。而事实上,突破往往来得很少。另外,苹果总是保留一些特色,为下一代产品制造需求,这种习惯也让人感到恼火,比如,据说苹果在最初的iPad中省去了照相机的装置。
结果,苹果在某些重大产品上再也得不到全面的赞扬。iPhone5是苹果的上一个主推的产品——它是目前为止最轻、最薄、最畅销的iPhone。然而,苹果过往的成功,致使每一个人对这一新品的评判不一。
这就是所谓的奈特·沙马兰效应:人们越期待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且不停地猜测即将发生的情况——结果就越难给他们带来惊喜。简而言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真相4:乔布斯的“精神遗产”流传至今
人们对苹果公司感到焦虑,并非仅仅是出于情感因素——业务上的明显变化也是原因之一。2011年末,当乔布斯逝世时,许多人推测苹果公司强大的市场运营将会终止。然而,它的股票价格继续增长——这让一些人相信,对于乔布斯离世的恐惧感被过分夸大了。
实际上,我们正在见证“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衰落,只是它晚了一年才降临。为什么会迟到呢?原因是,在乔布斯仙逝之后,苹果公司仍继续大量生产它的拳头产品;而且,支持乔布斯的情感在整家公司蔓延开来,苹果被视为展现乔布斯精神的载体——美国创新者的典型人物。今天,光环效应已经消失,现在的苹果很明显是蒂姆·库克(Tim Cook)的公司。从他罢免乔布斯的最贴身的亲信——最高行政官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开始,苹果公司便印上了库克的名号。福斯特是苹果手机业务成功的主要功臣——但之后却被点名为苹果地图(Apple's Maps)的惨败负责,外界都认为他“莫须有”地背上了黑锅。
紧随着苹果地图之后,新出的产品并没有明显的突破。因此,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在怀疑和观望,“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究竟是什么模样。
真相5:在还没奋战之前,苹果公司是不会放弃魔法的
苹果一直小小翼翼地培养着“无所不能”的作风。乔布斯高调地为苹果披上外衣,让它笼罩在偏执的神秘感之中,接着不断地整饰流言簿,渲染下一个大事件的发生。随着乔布斯离去,“果粉”们(包括吹毛求疵的华尔街人)对这种做法没那么多耐心了。
竞争者正在填补空隙——谷歌电视和谷歌眼镜被长篇累牍地讨论,可见谷歌正在费煞苦心地推广其“未来主义”项目。对时间表上的项目公开化,谷歌的做法明显跟苹果模式不一样。尽管两者的效果都是为了保持公众兴趣、引发公众期待——但这很好地教育了粉丝们,当公司在讨论一个产品的时候,它不一定得是即将出炉的。所以,若谷歌在未来三年内不引入无人驾驶汽车,没人会感到太失望。
问题在于苹果能否排除万难,以保留它魔术师的帽子。否则,就会沦落为平凡,例如微软和Facebook都先后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对于苹果而言,转变是很困难的一道坎。假如它失去了创新革命领军者的地位,很难想象它的支持者——投资商和消费者——将会是怎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