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烟简史

2013-04-29吴越

齐鲁周刊 2013年50期
关键词:烟厂雪茄香烟

吴越

近日,曾是济南烟民最爱的大鸡烟重新上市,引发人们的怀旧热潮。吸烟习惯最早见于美洲的印第安部落,数百年来风靡世界。一部伴随人类欲望而来的香烟史,对应着的几乎就是人类理性的成长史。吸与不吸,说到底就是选择欲求满足还是精神自控。我们回顾香烟简史,便是从一个侧面检视人类的文明变迁。

战争使香烟风靡全球

烟草进入中国,首先被着眼的就是其药用价值,“还魂草”的美称将其功效夸张到神化的程度,因为美洲使用烟草的祖师爷就是这样看待它的,而它也确实有使某些病症减轻的作用。

吸烟有“提神醒脑”之功,对相当一批人来说它的刺激确实显效,这样,这种神化的烟气,带着香味证明了其神奇价值就更是理所应当了。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把香烟的名声弄得一点也不香了,中国还有相当多的“香烟信徒”宣传吸烟的好处和疗效,最精彩的莫过于“吸烟可以化痰”的见解为不少人非常诚恳地接受了。

156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以可观赏和药用为目的种了几株烟草,用其治疗钱癣、烂疮和羞病等。回国后,他力劝太后嘉赛琳把烟叶细末当作鼻烟来用,治好了太后的头痛病,于是烟草在法国被大肆传播宣传,广为种植,被称为“大使草”、“嘉赛琳太后草”。后来,烟草被定为尼古丁属,烟碱被命名为尼古丁,就是为了纪念尼古特的贡献。

尽管盛行吸鼻烟的法国曾一度表示抗拒,但经拿破仑一世到三世,吸食热烟的风尚最终以风卷残云之势征服了整个法兰西大地:无论高贵的君王、时髦的绅士,还是平凡人家乃至风尘女子,似乎大家指间都夹着一支雪茄。

烟草被用来做香烟产生于近代,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烟的大量泛滥。英国士兵从土耳其士兵中学会了吸食方法,之后传播到不同地方。

战争,使得香烟迅速走向国际化。

在一战和二战间,各国的军方将香烟大量分发给官兵。二战时,在前线的美军司令约翰·珀尔兴将军写信给美国国防部长:“你问我赢得战争需要什么?我要告诉你,我们需要香烟,更多的香烟——甚至比食物更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烟制造从最初的作坊加工演变为工业化生产,香烟外形也逐渐变为尺寸一致的圆柱体。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们将扁平烟盒包装引入了欧洲,彩色缎带捆扎的传统包装形式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世纪后半期,香烟的危害开始被广泛宣传,在烟盒上也出现了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

香烟的外延:

自由、女权与爱国运动

人们考察美元的历史,发现在17世纪初,烟草成了北美第一种货币,并且沿用了三代人以上。可见烟草不仅仅满足人们单纯的生理需求,非生理因素变得越来越突出。就像有的人手里要拿一根手杖一样,有的人要拿一根烟卷或烟斗。

小小一包香烟,包含着诸多内容:商标的美术,配方的技术,制造的工艺,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际规律。卷烟还是商品推介的媒介,生意场、谈判桌上经常伴随着敬烟的姿势。据说挂历、指甲刀是由英美烟草公司带进中国的。

香烟还成为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表达爱国的媒介。1922年,南洋兄弟公司生产出一款机器搭口10支装“爱国”牌香烟,简照南亲拟广告词:“齐家兼爱国,天职属男儿……利源防外溢,国货应提携!”爱国牌应市后,反响不错,在湖北襄河下游一带为唯一盛行的牌号。以沙洋一镇而言,月销“爱国”牌香烟150箱左右。抗战时期,还有“雪耻牌”香烟,广告云:“胜利在望,雪耻期近,吸此名烟,喜幸喜幸!”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之时,美军统帅乔治·华盛顿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军队,他在动员讲话中说:“公民们,你们不给钱,就给烟。”当美国人一脸庄严地向世界宣读《独立宣言》的时候,谁能想到美国人自由独立的基石中竟然也有香烟的成分。

香烟与女人的关系有点特殊。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下,香烟和女人格格不入,而陆小曼更是大逆不道了。一个女人点上一根烟,会在美丽的光环上添上了性感与挑逗……

1840年在纽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妇女权利大会上,很多出席会议的女性公开要求妇女们享有自由选择吸烟与否的权利。吸烟成为“新女性运动”的一个标志,划着爵士舞步、香烟在手,是她们时髦生活的典型特征。

从丘吉尔到奥巴马:

吸烟史,戒烟史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雪茄烟的忠实捍卫者,他总是以一副叼着雪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偶尔手里没拿雪茄,除非是在做礼拜,否则一定会发现他在手足无措地呆坐着,只有手持雪茄时,丘吉尔才恢复了他的潇洒自如。

为了纪念这位雪茄的忠实爱好者,哈瓦那雪茄中至今保留着“丘吉尔”这一品牌。卡斯特罗每次演讲,手中总夹着一根“丘吉尔”。

在中国,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也是著名烟民。毛泽东一生嗜好香烟,在他留给世人的诸多影视、图片、文字资料中,手夹香烟成了他的公众形象。美国作家特里尔撰写的《毛泽东传》中,这样描述和评价毛泽东的吸烟史:“毛泽东至少有60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老布什。当布什首先转达对邓小平夫人卓琳的问候时,邓小平说:“谢谢,她身体不如我好。”随即,布什问:“她也同你一样吸烟吗?”邓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烟,所以她身体不好。”全场人都笑了,气氛也活跃起来。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也被提上日程。《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对他的女婿抱怨说:《资本论》的稿酬甚至还不够偿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不过,在马克思50多岁的时候,医生建议他戒烟。酷嗜香烟的马克思听从了医生的劝告,毅然戒除了数十年的吸烟习惯,又成为戒烟的模范。

林语堂却对诸如马克思似的行为不以为然:“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的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的灵魂的清福,这是一种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

现而今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少有抽烟,就是抽烟也会避免大庭广众之下,号称“第一烟民”的奥巴马在当选不久就公开承诺戒烟。老烟民卡斯特罗也带头戒烟,告别了与他有44年缘分的雪茄。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给他一枚特别奖章,以表彰他对人类戒烟运动所作的贡献。

相关链接

“大鸡”的消失与复出

1942年秋,山东军区后勤部在莒南县刘家扁山村创办了大鸡烟厂。开办之初,烟厂规模小,工艺简单,仅有4名职工用木盒卷烟,主要以销售卷烟为掩护,到敌占区搜集军事情报。1943年春,山东军区后勤部对大鸡烟厂增加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将产品正式定名为“大鸡”牌香烟。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烟厂随部队迁到了大店镇。1946年春,烟厂先后从上海购进3台小型卷烟机,日产卷烟2000余条。当时“大鸡”烟曾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用烟之一。

1948年元月,华东局决定将部队经营的卷烟工业移交地方政府统一管理。1949年9月建国前,省政府批准将“大鸡”烟这个牌号转到济南烟厂生产。该品牌一直使用至2006年11月。

2006年,大鸡烟退出历史。根据政策,一个地方只能保留一个香烟的品牌。在济南,已经有了一个知名度更高、已打入全国市场的“将军”系列香烟,该品牌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售量,都远远超过“大鸡”,因此只能割舍“大鸡”。

作为香烟生产和消费大省,10多年前的山东拥有众多的香烟品牌。而和“大鸡”烟的经历相似,由于国家调控政策的原因,包括“绿牡丹”、“青州”、“红锡包”、“灯塔”、“琥珀”等在内的山东知名香烟品牌,也逐渐退出了市场。

从2010年开始,烟草市场掀起了一股“怀旧”热,国内很多当年和大鸡烟情况相近的香烟纷纷重新“上岗”,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在对906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后,济南卷烟厂从今年年初开始筹划恢复“大鸡”。进行初步改进后,口味更加柔和,而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焦油含量也从15mg降低到了10mg。

今年11月26日开始,济南市区各大商超将开售新大鸡。新大鸡仅推出了一种红色的软包装,销售价格为15元一盒,保留原来大鸡烟的枣香味。

猜你喜欢

烟厂雪茄香烟
酷爱高档香烟的“土地爷”
抽“香烟”
烟厂离心风机隔声罩的设计与研究
不止想念你的香烟红唇和刘海
雪茄星系
北方某烟厂利用螺杆空压机余热提供生活热水的案例分析
英国雪茄迷
雪茄 绅士手中的权杖
汤姆的香烟
做事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