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2013-04-29陈霖
陈霖
摘 要: 英语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及要求,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入手,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教学 障碍性因素 应对策略
一、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双方在教育领域秉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对教育改革进行的新尝试。近10年来,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肯定与喜爱。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和实际应用对英文能力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国内的英语研究对象多为全日制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这一群体,相关的英语教学研究尚不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如何利用好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洋为中用,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形势并有别于国内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路子,已成为摆在中方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我院实际就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的障碍性因素与对策谈几点体会。
二、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障碍性因素
(一)生源质量差,学习动机不明确。
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是高考计划外招生,入学门槛较低,为广大经济条件优越的高考落榜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外合作办学所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个体差异明显,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要把他们的英语水平提升到符合国外大学的语言水平绝非易事,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极大的挑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使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成为近二十年外语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1],不少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是根据家长的意愿,目的是取得大学文凭。许多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能负担得起高昂的学费,学生就可以顺利毕业获得文凭,而忽略了学生本人的意愿及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否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得他们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中方缺乏师资培训,外籍教师流动性大。
中方教师沿袭了国内传统教育模式,授课信息量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肢体语言及个人魅力,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教学效果不理想。然而现如今多数中外合作院校仅仅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或进修,使得中方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结合国外的文化背景,给予学生生动有效的讲解,满足学生对国外先进教育的渴求。外籍教师缺乏中国教育文化的背景,不了解中国学生的特点,没有做到洋为中用、有的放矢,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则学习内容杂乱,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平平。多数外方教师非科班出身,缺乏专业技能及教学实践,仅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口语优势就成为中外合作院校的贵宾,部分外教选择跨国教学只是出于个人体验,缺乏长期效力教育领域的信念,导致外教的随意性和流动性加大,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三)教材缺乏稳定性和针对性。
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与载体,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一套好的语言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地道、得体的语言范例及丰富、多样的中外文化资源[2]。由于外方合作院校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高要求及“语言关”测试与国内英语考试的命题理念与思路不同,使得国内现行大学英语教材普遍不适宜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使用,而中外合作院校的英语教材选用又有迫切需求,导致大多院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教材选择缺乏稳定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收效缓慢。
(四)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如今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依然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不够的问题,大班授课甚至合班授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英语语言课需要小班化授课,这是国外课堂教学推崇小组研讨课组织形式的前提保证,只有小班授课才能确保语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缴纳高昂学费应该享受的资源[3]。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课程设置无大纲可依,课程设计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各院校自行设置课程,往往导致现有课程与重修科目课程冲突,中外方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英语教学的效果评估、英语教学的质量监控、学生成绩的测评体系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解决中外合作院校英语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把好入学关,提高生源质量。
随着学生减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多,各院校招生面临着“抢生源”的局面,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影响后续教与学的顺利展开,而且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每一个中外合作院校的学生都需要通过外方规定的语言“过关考”,语言关不通过,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将使他们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寸步难行。因此,在白热化的招生竞争之下,中外合作院校仍然要把好入学关,提高生源质量,使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中外合作院校的办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进一步明确语言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此,中外合作院校可以采用报名前入学英语测试的方式,为报名的考生进行一次听说读写的全方位测评,使学生全面了解自身水平能否胜任未来的课程学习,这种方式既增添了合格考生的报考信心,同时又劝退了那些语言能力与要求相差甚远,极有可能无法毕业的考生,为未来正常的教学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4]。
(二)优化教材使用,加强中外教学沟通。
中外合作院校英语教材的选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级情况,科学安排不同教材,使每一级的教材和教学要求都适合该级学生的水平,只有当学生感觉到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时,才会产生努力争取达到目标的动机。首先,中外合作院校可以根据入学后的英语摸底测试,严格按照各级教学目标要求,合理安排适宜的教材。基础好的学生级别可以选用听说材料较多,阅读量较大,对读写要求较高的教材,基础薄弱的学生级别可以选用让学生查漏补缺,注重知识构建的教材。各级教材的选用不适宜频繁更换,经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得到肯定的评价,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就应当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为了加强中外方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定期安排研讨会,一方面利用中外方教师的各自优势,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及各自见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资源融合,互相促进。另一方面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讨,鼓励教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研究项目,提高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院校还可以进行中外教“一对一”的交流小组,及时解决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使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工作逐步创出特色和品牌。
(三)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应大胆突破常规束缚,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既要面临外方语言关的考核,又要面临国内各种英语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不能单纯用试卷上的分数说明,需要切实拥有英语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双向法”实现最高的课堂效率。纵向为个人英语能力的提高,通过英语课本6~8个单元的词汇短语、课文及语法讲解等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同时结合每个单元的背景,补充国外文化习俗和国家文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了解英语的特点和魅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互动良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横向教学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结合课本上的语言知识点拓展到考试中,结合考过的题型和类型与当今的各种国际性考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
(四)创造新的教学评估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中外合作办学日常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要创造新的教学评估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无法全面说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有必要将考核的重点放到学生平时的英语学习上,构建与分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学生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学期末所取得的测评成绩由出勤、课堂参与、课堂小测验、家庭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这种评分方式着重强调阶段性的表现,不仅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杜绝“临时抱佛脚”这种做法。学生未能通过考评,可以进入重修环节。学生如果未能通过语言关,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完成后续课程任务,则应予淘汰,确保教学效果。其次,学院可以专门成立一支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审查教师的授课进度、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并进行随堂听课,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议,总结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保证英语教学质量。
(五)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升学院知名度。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院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只是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一部分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检验课堂效果,因此,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后实践活动: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歌唱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讲座、英语辩论赛等。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仅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而且增强了相互间沟通协作的能力,调动了在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凭借良好的口碑及教学质量赢得市场认同,逐步扩大学院的招生规模,提高学生就业率、留学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了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给部分不适应高考制度的学生提供了有质量保障的高等教育。新时期英语教学要着眼于人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育更是如此。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英语能力,激活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路,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挑战,也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不断思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静,魏月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3]王晓明,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杨春,李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