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3-04-29郝喜婷

考试周刊 2013年5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郝喜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个性健全,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外界因素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中之重,根据其自身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基于对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好奇乐学的教学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发展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亲近课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信任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充分挖掘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根据文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多偏重对知识的接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启示并要求我們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个多元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背景。

3.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一般来说,教材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不能割裂课堂教学整体,把语文课上成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课堂上的教育契机,往往出现在四种时候:其一是兴趣激发的时候。有了兴趣,才会使思考更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就好。其二是情感勃发的时候。当情感处于饱满状态的时候,激昂、敬佩、震撼等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其三是思维萌发的时候。其四是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的时候。

4.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实践能促进学习。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发展,很多时候不是明白了道理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并逐步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大课堂。

三、正确实施评价,提高学生心理水平

1.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学生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因此,语文学习极具个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评价。

评价本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3.在“甜甜”的批评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天真幼稚的小学生,他们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这时候,教师的评价就要是“甜”的。如:有一个学生上课走神了,老师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答非所问。这时候,如果教师一气之下进行斥责,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接下来他就会一个字也听不进去。相反,如果教师这样说:“刚才可能老师说的问题你没听清楚,我愿意再说一遍,你想再回答一次吗?”学生一定会认真回答。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会在这种带甜味的批评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错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而且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评价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心理感受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