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多层次、可持续的快乐
2013-04-29周国平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青年与幸福”。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呢?并不是说我很懂幸福,但是我想对于青年来说,对于你们这些大学生来说,什么是幸福,怎么理解幸福,是很重要的问题。用拜伦的话来说,在你们的天空中还有许多彩虹,你们还对未来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幻想、期待,所有这些对未来的向往,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希望有一个幸福的人生。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比你们年纪大得多,你们的人生道路刚开始,我已经走了大部分,所以我可以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辈子,这个人生中间,究竟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去追求的,是值得去珍惜的,这里面就有我对幸福的理解。经过这么多事情,从自己的经历里边,我还是有所体会的。我比你们可能会清楚一些,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你们还有很多想法,我就想得比较简单了,这也许意味着我的人生中的可能性少了许多。我到底要什么,要到了以后觉得我的生活是踏实的,我的心灵是充实的,我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所以今天是和大家谈心,没有多少理论上的东西。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一样了,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比较看重的东西是金钱和成功,我觉得可以理解。其实我也觉得金钱和成功是好东西,因为以前很长时间我是很不成功的,现在好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比如写作得到相当一些读者的认可,书比较好卖,这也算成功吧。我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读者以后,我的生活好过多了,书好卖了,收入比以前多得多了,这样我就可以比较超脱了,这是我感觉到的最大好处。譬如说,单位里面往往会为了一点小利益争夺,我可以不在乎,你们去争吧,我都不要。有了超脱的本钱,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要说,金钱和成功不是最好的东西,它们本身还不能成其为幸福,还有比成功和金钱更好的东西,幸福的源泉是在那里。是什么呢?第一是生命,生命本身的快乐比金钱好得多。第二是精神,内在的精神充实比外在的成功好得多。
对幸福的理解,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分两大派。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这派被称为快乐主义,比如古希腊的伊壁鸠鲁,一直到近代英国的经验论者休谟、约翰·穆勒、亚当·斯密这些人,他们基本上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还有一派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道德上的完善,在古希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后来主要是德国的一些哲学家,最典型的是康德。不管这两派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更重视精神,包括快乐主义那一派,也是更重视精神上的快乐,认为这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而完善论者也都承认完善本身伴随着精神上的快乐。那么,也许可以简单地把幸福归结为快乐,不过对这个快乐要进行分析。
快乐要成其为幸福,我认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快乐必须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其中包含了高层次的快乐。如果只是单一的、低层次的快乐,例如只是肉体欲望的满足,就不能称作幸福。第二,这个快乐还必须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它有生长的能力,快乐本身能生成更多的快乐。如果只图眼前的快乐,实际上埋下了今后痛苦的种子,当然也不能称作幸福。那么,什么快乐符合这两个条件呢?我觉得有两种快乐,一个是生命的快乐,一个是精神的快乐。我们想一想,老天把我们造就为人,我们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首先是生命,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没有生命其他就谈不上。其次,人比其他生命高的地方,就在于人是有精神的。要说快乐,生命的快乐就是深层次的快乐,精神的快乐就是高层次的快乐。所以,快乐的源泉其实就在人自己身上,你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候,其实是把人身上这两样最宝贵的东西开发出来了,实现出来了,你去享受它们了。你真正具备了健康的生命和优秀的精神,你自己身上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快乐的源泉,你的快乐是可以不断生长的,你的幸福是有保障的。我讲幸福的问题,主要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讲。
编辑提点:郑文龙
周国平先生将幸福的根祗归结为“生命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确为通达之见。昔者庄子濠上观鱼,与万物共其乐;孔颜乐处,发愤忘忧,富贵于其如浮云。拥有深厚乐感文化背景的国人正宜自珍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