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民间交流应体现善意

2013-04-29马勇田

中国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印两国中印关系李克强

马勇田

5月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始了上任以来的首次外访,印度则是他外访的第一站,这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也表露出中方愿在增进互信、维护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做出努力的意愿。李克强在机场发表讲话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务实合作持续拓展,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印关系,把印度视为重要的伙伴和朋友。”

过去的十几年,中印两国关系取得了较大发展,双方的政治互信、双边关系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2003年中印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就提出了今后中印建立新型关系的指导原则。2005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印关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后,中印双边各领域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国际合作中,两国在“金砖国家”、“基础四国”、多哈回合谈判中保持着密切沟通与配合,并就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协调着立场。经济上,2000年双边贸易总量为29亿美元,2012年的中印贸易额已达665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贸易伙伴。防务安全领域,中印军方高层互访增多。2006年双方签订了《关于在防务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还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举行了海军联合演习、陆军联合训练。

当然,中印两国间的问题还有不少,如边界问题、印度对华高额贸易赤字、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受阻等,但是这些在双方官方的努力下和克制下,总是会得到理解、克制和合理的解决。最近中印边境地区发生的“帐篷对峙”事件,就在双方的努力下得到了化解。

与此不协调的是,印度社会舆论却时不时地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添上一抹阴影。这些年来,印度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发出不少嘈杂的声音,如利用边境问题经常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入侵印度领土”,利用跨境河流制造“中国垄断水资源”的新闻,还对与印度关系不大的“南海问题”异乎寻常的“热心”,并放大一些两国间的商贸纠纷……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曾这样认为,中印两国媒体的交流是不够的,中印两国的交往虽然有长久的历史,但双方之间并不是非常了解。缺乏交流固然是现实,但是在中印官方保持互信、中国对印报道基本客观的前提下,印度媒体作为中印交流的重要媒介,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善意和姿态,引导对中国客观的评价。

中印边界问题是复杂的长期的,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双方政府拿出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也需要双方民间和舆论的相互了解和支持。而这种支持和了解,恰恰是夯实中印双方政治互信,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另外,双方民间交流的其他方面,如文化、教育、宗教等人文领域,更是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重要方式,但据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学习的印度学生只有三四千人,而印度媒体派驻中国的记者很少,这充分说明双方交流严重不足。加强双方民间的善意交流,中印两国官方应该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较此前对华报道“毫不客气”的论调,印度媒体已经大幅扭转了基调。5月17日的《印度时报》将李克强访印称做“一个绝佳机会”,呼吁政府更加务实,不要坚持用陈旧的原则解决21世纪的双边问题。5月19日的《印度时报》也一改高度关注双方冲突的报道风格,在头版刊发文章,透过中印专家的观点阐述两国无可争辩的互利共赢现状。

中印双方增信释疑是一项长期工作,官方可以加强政治沟通,深化军事和安全互信,民间尤其是媒体的善意交流,更能加深两国民众间的彼此认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中印关系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资讯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浅析“莫迪时代”中印关系的机遇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