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罗·沃兹拉维克和他的学术思想

2013-04-29马亮

今传媒 2013年6期

马亮

摘 要:保罗·沃兹拉维克是20世纪重要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在传播学领域和基础建构主义领域提出了许多知名理论。同时,保罗还在家庭治疗和一般心理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保罗最为重要的影响还是他关于人类交往的精神研究,在这个领域他提出了五个经典的传播命题,他也是帕洛阿尔托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瓦拉茨维克学术生涯的梳理,试将其学术思想和贡献进行全面的展现。

关键词:沃兹拉维克;人类精神交往;五个命题;帕洛阿尔托小组

中图分类号:J522.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39-03

一、保罗·沃兹拉维克传奇的一生

1921年保罗·沃兹拉维克出生在奥地利的维拉,是一位银行主管的儿子,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保罗到威尼斯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并于1949年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出于兴趣保罗开始了对精神分析治疗的学习并于1954年在苏黎世的荣格学院获得了精神分析疗法的学位,成为了一名心理医师。1957年他在萨尔瓦多大学开始了他关于人类精神交往的研究,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帕洛阿尔托精神研究小组,开始了一系列著名的传播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他深受启发,提出并系统地介绍了关于人类传播研究的五个经典命题,使其学术思想逐渐得到完善。1967年及以后的时光,保罗长期在斯坦福大学教授精神病学。

在美国加州的帕洛阿尔托精神研究中心,沃兹拉维克加入到了贝特森的研究团队,并在其中负责精神分裂症中的“双重约束理论”的研究和向小组成员介绍的工作。“双重约束理论”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当一个人陷入到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期望中,他将会受到这些期望的约束和影响。沃兹拉维克的工作大多是基于贝特森的思想之上的,因而他继承并发展了贝特森的传播思想[1]。沃兹拉维克、比文和杰克逊于1967年发表了《人类传播语义学》在此,这些帕洛阿尔托学派的后期代表人提出了“人不能不传播”的著名格言,而这本书也成为研究帕洛阿尔托学派学术思想的经典著作,而他在书中所提出的理论思想不仅对于人类传播学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也影响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成为通信传播理论的研究基石。沃兹拉维克对于其他科学贡献包括了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和由此引申出的相关建构理论。与此同时,保罗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也一直活跃在家庭治疗和一般心理治疗的研究领域。在帕洛阿尔托精神研究中心保罗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那里工作直至85岁去世。

二、帕洛阿尔托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

帕洛阿尔托小组简单地说是以某单一学科为中心,将学者们松散的组织在一起研究的学术小圈子。在这个小圈子里,学者们各尽所能,他们的学术背景大多是从事精神健康研究、家庭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研究,在这里他们将开展人类精神交往与人际传播相关的问题研究。

帕洛阿尔托小组将焦点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作为它的分析单位。因此,研究小组的关系理论内在地具有一种人际传播的性质。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学者反对根据单向模式而构造起来的效果研究,因为对于说服、宣传和研究大众传播效果来说,单向模式有可能是非常适用的,但是,由此类直接的效果模式所假定的线形因果关系却并不适合作为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人类传播过程的认识。人际传播的情况是复杂的,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用线性的效果理论来概括研究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传播学的三大学派之中,帕洛阿尔托学派侧重于研究人类动态的传播行为,将传播视为一个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来进行研究。以个体和他人的人际关系为中心和研究出发点,帕洛阿尔托学派的研究涉及领域众多,其传播思想中也体现出了系统理论的特点。

保罗·沃兹拉维克作为帕洛阿尔托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也是贝特森最杰出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贝特森的传播思想[2]。贝特森的大部分工作在有生之年不被理解或不受欣赏,这主要是因为他总是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并挑战学科的界限。贝特森思想的核心便是将人类的传播行为等同于人类行为,传播是自发的、是无处不在的,认为“人类不能不传播”。他认为人们在社会联系的作用之下是无法避免传播行为的,即使有时这种传播行为并不具用真正的传播作用,比如可能只是提供信息或展示信息。这个论断使我们意识到并非我们所有进行的传播都是有意图的或目的性明确的,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传播活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虽然我们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它们,但这些传播活动一直都在进行着,我们的眼神、表情、举止动作无不传递或展示着信息。

在研究中沃兹拉维克对于传播行为中附带的混乱的、操纵的、不可测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都十分重视,并且将对这些细小信息的研究也作为传播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表明了保罗和他的同事们对于人类传播研究所采取的态度,即进行系统的研究[3]。帕洛阿尔托小组的观点要求人们意识到那些模棱两可的传播,理解那些传播中的反常现象,研究诸如悖论那样的具有自我指认矛盾性质的东西,正如沃兹拉维克在《人类交流语用学》中对于悖论就进行了分析。研究小组还对人类传播活动是否能经常发挥出作用及作用的影响力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究。

三、五个传播学研究经典命题的提出

在帕洛阿尔托小组研究时,沃兹拉维克进行了许多关于人类的交流活动如何对家庭产生影响的研究。经过研究,他最终提出了五个传播学研究的经典命题,这些命题有时也被称为观点相互影响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改善个体间的交流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当谈到这个理论对于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的作用时,该理论认为家庭成员的误解产生主要是因为所有的信息传播者没有“说着同样的语言”,即矛盾是由彼此的交流误解而造成的。沃兹拉维克认为人们在“说”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以下是关于沃兹拉维克五个传播命题的介绍,所有这些命题都可以追溯到贝特森的研究和思想,它们也集中体现出了沃兹拉维克的学术贡献。命题大多收集在1972年出版的《走向生态思维》一书中。

第一个命题:人类不能不传播。在这个命题中保罗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行为都可以视为一种交流行为。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本身没有一个对应方的话(也就是没有反向行为),交流活动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有时这种交流是无意识的,但这确实也是一种交流活动的方式。“症状战略”是沃兹拉维克在这个命题中普遍使用的一个词语。“症状战略”一般发生在当沉默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并且不允许我们交流的时候。举一些例子,如当我们“想睡觉了”或“我头疼了”,即使我们不说,我们的面部表情或被动性的沉默也会被交流的接收者进行交流分析,进而了解到我们所传递出的信息。也就是那些被视为非语言传播的信息,依然会在交流中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不论是有意或无意,人们总是在进行着传播活动。这个命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說这也是帕洛阿尔托研究小组的核心思想。

第二个命题:交流=内容+关系。也就是说每一个传播行为,都是由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即交流的内容及其意义和交流双方的关系。所有的传播交流活动,除了解释言语本身的信息外,更多的信息是在于传播者想要传递出的信息,传播者想让接收者理解的信息以及他如何判断与接收信息者之间的关系。信息内容,在这里只是那些口头上说的信息。关系,则指的是交流在口头上是如何进展和发生的。在理解事件信息时,准确的理解传播者的话语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解释事件的信息。而在解释事件信息时,传播双方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联系到传播过程的内部,可以说交流双方的关系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

第三个命题:交流关系的本质依赖于沟通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停顿。不论是信息的发送者还是接收者,由于他们信息结构和信息流的不同,因此想要打断他们的交流过程,仅仅需要给对方一个反应行为(也就是每一个交流伙伴都会认为对方是引起特殊行为的原因)。停顿使人们的传播行为产生了次序[4],互动次序必须像句子一样组织成有意义的意群,才能够被理解。对于同样一串行为,由于次序不同,沟通者所获取得意义也会不同。

这个命题尝试去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一件事情发生了,那么其他的一些事情将必然会被引发,这是一种在双方交流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例如,如果一对夫妻间产生了情感问题,往往男方会因为女方的抑郁失望而感到内疚。而且由于男方的愧疚,女方则往往会更加陷入沮丧,事情会变的越来越糟。这些都是围绕着停顿这一命题而产生的研究。停顿可以用来打断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事情或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某些事情或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此,停顿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命题:人类的交流活动包括了数字的和类比的两种模式。我们的交流传播并不仅仅只涉及口语词汇的内容(即数字的交流),而且还涉及到非语言传播和类比信息的传播。这个命题可以和第二个命题相联系,也就是交流=内容+关系。当涉及到数字交流时,所有的交流是关于传播内容字面上的交流,因为交流是数字化的,但你却不能理解到底信息在说明什么内容。然而,类比信息却可以作为传播双方的联系,因为你可以通过类比信息来理解信息究竟在说些什么。类比可以使用一些信号,例如那些非语言传播符号,使我们可以理解到交流双方关系层面的交流沟通。

第五个命题:人际间的交流沟通过程要么是对称的,要么是补充的。这可能是五个命题中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命题了,这个命题侧重于主要交流。

这个命题有两个主要的构成组件,被称为对称交流和补充交流。对称交流是一种建立在交流双方平等权利基础之上的交流。根据这个,补充交流是建立在交流双方不平等的权利基础之上的交流。在研究这两种交流过程时,我们需要了解三种交流模式:主动建立联系,被动达成联系,改变交流联系。在主动建立交流联系时,一个传播者试图控制一个交流过程。主动联系的交流者试图支配整个交流活动,而被动达成联系者则有着于此相反的效果,交流者试图被某交流活动所控制或者服从某人。如果最后一条信息是改变交流联系的信息,这个交流活动可能将向着抵消或终结的方向发展,而如果只有一方试图进行这种交流模式则可以被称为暂停。

如果交流的双方同时使用了主动建立联系,被动达成联系,改变联系的模式,则就被称之为对称的交流。而如果他们采用的联系模式是彼此相反的,则称为是补充的交流。可以说这个命题使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双方正使用的交流模式来理解交流过程。

四、五命题带来的影响与争议

保罗·沃兹拉维克的五个传播命题是互为补充的,但对于这些命题也有着一些争议。保罗的命题受到的批评集中在一个主要的问题之上,也就是他的应用理论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而将这些命题实施在家庭的交流关系上时可能是十分难以把握和控制的,即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同时,他的理论除了“重构”这一概念,并没有声明和阐明可操作的应用方法。而关于重构,则需要传播者走出交流的情况并重新理解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极为困难的。因为理论上认为只有那些掌握了外部源的人们才可以看到问题的所在,而人们都是“只会说自己所理解的语言”,所以重构对于我们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此外,他理论表明了交流中的关系是如何改变的,但是他却没有为我们给出实际的改变方式。保罗认为交流系统是反对改变的,如果我们使用他的这个命题,交流系统便是难以活跃起来的。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是这样,我们的人际交流系统似乎相当活跃。

最后,保罗的理论是建立在“通信”这个词之上的,但是这个词不同的人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关于“通信”一词的定义,也是充满了争议的。总体上来说,保罗的命题可以很好地解释说明问题,但是却几乎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五、保罗·沃兹拉维克的学术贡献

保罗·沃兹拉维克研究的驱动力是希望帮助人们更加有效的互相理解。如1976年的《真实如何成为真实》,他从一个开放性的故事开始写起,讲述了一个翻译如何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几乎引起了国际争端。在最后一章则讲述与动物之间的交流以及试着与可能存在着的外星人的交流,保罗让我们假定每个人在交流中都会遇到麻烦,也测试着我们的现实是如何在我们自己的解释和期待中发生了变形,以至于没有一个“真实”的现实了,有的只是每个人不同的主观世界观。沃兹拉维克讨论过信息对于未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地使用信息能使世界变得有序,可以减少人们的焦虑。他描述过这样一个事情,欧洲一些研究者认为他们已经建立了人与马之间的沟通。马可以通过用蹄子在地上挖掘来回答问题。可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马并不是在真正的加、减和回答问题,马做出的正确回答只是基于对驯马员微小的身体语言的变化的反应。这些运动是完全无意识的,研究人员虽然看不见,但是马却能够发现这些。

保罗·沃兹拉维克能够熟练的运用5种语言,他曾做出一个重要的贡献,即他将荣格学院学者的论文翻译成英语。例如那篇托妮沃尔夫写的《女性心灵的结构形式》,这是关于荣格分析师早期培训的重要的文章。虽然保罗否认他以前在荣格学院接受过训练,但他却任旧多年保持着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成员身份。在60年代初期,凯文·吉姆请他到荣格学院进行讲授,而他也花费了大约十年的职业生涯作为一个荣格人。

保罗·沃兹拉维克一生写作了22本书(翻译成超过80种语言)和超过150篇的文章和图书章节,他的作品极具吸引力并且通俗易懂,他是一个优雅的沟通者。每当夏季,他都会从美国到欧洲进行夏季旅行,而每次旅行通常都会有超过30个演讲,他自己总是走在国际研究的前沿,他的国际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人类传播语用学》一书曾是欧洲最为畅销的传播类图书。保罗·沃兹拉维克的理论对于舒尔茨·冯·图恩的四个侧面模型有着很大影响,而他使用的系统研究方法不仅仅在通信传播方面,在多个相关领域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他在家庭治疗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沃兹拉维克的思想深深根植在理论和实践经验,他的学术思想不断启迪着后人,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理想世界的一扇窗。

参考文献:

[1] 殷晓蓉,忻剑飞.当代美国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与趋势[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刘蒙之.人类不能不传播─格雷戈里·贝特森及其学术思想[J].理论界,2009(9).

[3] (美)E·M·罗杰斯.殷晓蓉译.传播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 段润.网络人际传播的衍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