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荣誉公民简介
2013-04-29朱安远
[摘 要]迄今全世界只有7人获得过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他们依次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瑞典外交官瓦伦贝格、英国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改革家威廉·佩恩及其夫人汉娜·佩恩、印度修女特蕾莎、法国名将和政治活动家拉法耶特、波兰军事家普瓦斯基。本文简略介绍了他们具有普世价值的光辉事迹和卓越功勋,明确指出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苏联(俄罗斯)小说家索尔仁尼琴并不是美国荣誉公民获得者并探究出此误传的由来,澄清了一些相关史实。对于丘吉尔和赛珍珠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资格,笔者尝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正本清源,试图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
[关键词]国家荣誉制度;军事荣誉;荣誉勋章;平民荣誉;总统自由勋章;美国荣誉公民;专业荣誉;国家科学奖
[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6-0082-06
1 美国的国家荣誉制度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军事荣誉的国家,其国家荣誉大多源于战争(主要是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等),最早可追溯到独立战争期间(1775—1783)乔治·华盛顿(1732—1799)将军于1782年8月7日创设的紫心军事功绩徽章,该徽章仅颁发过3枚,不久后就失传。1932年2月22日为纪念华盛顿将军诞辰200周年,美国政府下令恢复颁发紫心勋章,此勋章可以重复颁发,也可以死后追授。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已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国家荣誉制度,它主要由军事荣誉、平民荣誉和专业荣誉3大部分组成。如今,美国的最高军事荣衔是荣誉勋章MOH(Medal of Honor,1862年2月17日国会通过立法设立,1918年和1963年先后2次修订,扩充了勋章的发放范围,现适用于陆海空三军的所有军人),最高民事荣衔是总统自由勋章PMF(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1945年第33任总统杜鲁门首次颁发,当时是为了奖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臣,1963年第35任总统肯尼迪恢复设立并扩充授勋对象),最高专业荣誉是国家科学奖NMS(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又称美国全国科学奖,号称“美国的诺贝尔奖”,1959年设立,1962年首次颁发,1980年将授奖范围扩展到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中荣誉勋章(早期曾有61名在美军服役的加拿大人获得过此项荣耀)和总统自由勋章可以授予外国公民,也可以重复授勋或死后追授,国家科学奖则只能颁发给在世的美国公民或已申请美国公民的永久居民,且一般不重复颁奖。
顺便指出,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始于1348年由爱德华三世设立的嘉德勋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嘉德勋章获得者男士用KG=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Garter表示,女士则用LG=Lady of the Order of the Garter表示)的国家之一,其国家荣誉制度现已渐趋平民化。
2 美国荣誉公民简介
美国荣誉公民(Honorary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从1963年开始规范化实施,属于平民荣誉,旨在表彰有卓越功绩的外国公民(非美国国籍),大多是历史上曾为美国或人类作出过显赫成就或巨大贡献者。该荣誉证书须经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法案后,最后一般需交由总统批准颁发。迄今全世界只有7人获得过此项殊荣(概况详见下表,除丘吉尔和特蕾莎修女以外的其他5人均属死后追授;除汉娜·佩恩和特蕾莎修女以外的其他5人均是男性),由此可见,美国荣誉公民这一非同寻常荣誉的授予是非常慎重和十分严肃的。美国荣誉公民究竟拥有何种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明朗,它并不意味着享有权益或特权,也不自然获得美国的护照或签证,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1)英国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作家(历史学家)和画家温斯顿·丘吉尔1874年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Woodstock)布伦海姆宫(Blenheim Palace)的一个贵族世家,1895年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1900年后连续当选为自由党或保守党议员,直至1964年7月他卸任下院议员。他反对前首相亚瑟·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1869.03.18—1940.11.09)实行绥靖政策而与希特勒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09.30),作为保守党领袖两度出任英国首相(1940.05.10—1945.07.26和1951.10.26—1955.04.05),率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称“一战”为“不知道的战争(The Unknown War)”,称“二战”为“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不仅是英国的实际领袖,而且是英国团结抗战的精神领袖。与斯大林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合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国三巨头,两度荣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榜(1940年度和1949年的上半世纪风云人物)。1953年6月2日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登基大典上获颁英国最高国家荣誉——嘉德勋章并被封为爵士,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1959年11月30日继承“下院之父”的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萨伏罗拉(Savrola)》(1900,作者唯一的长篇小说)、《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1906,其父传记)、《世界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包括《1911—1914年》(1923)、《1915年》(1923)、《1916—1918年》(2卷,1927)、《战争后果(1918—1928)》(1929)和《东线战争》(1931)6卷]、《马尔伯勒的生平和时代》(4卷,1933—1938,其祖先传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包括《风云紧急》(1948)、《最光辉的时刻》(1949)、《伟大的同盟》(1950)、《命运的关键》(1950)、《紧缩包围圈》(1951)和《胜利与悲剧》(1953)6卷]和《英语民族史》[又译《英语国家史略》,包括《不列颠的诞生》(1956)、《新世界》(1956)、《革命的时代》(1957)和《伟大的民主》(1958)等4卷]等,195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据传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超过12万个)最多的人之一,曾被美国《展示》杂志评为近百年来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8大演说家之一(参见1986年《青年文摘》第12期,其他7人是:美国黑人牧师和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德国纳粹党党魁阿道夫·希特勒、美国女权运动先驱和领袖苏珊·安东尼、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苏维埃国家创始人弗拉基米尔·列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始人西奥多·赫尔茨、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丘吉尔的3大著名演说是:①1940年5月13日在伦敦的就职演说《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②1941年6月22日在伦敦的战时演说《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号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鼓舞人心的演讲),旨在向英国国民宣布援助苏联的重大决定,并号召所有国家和民族联合起来建立反法西斯联盟,为自由、光荣和荣誉而战;③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由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的铁幕演说《和平砥柱》,这篇鼓吹英美联盟、反苏反共的演说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序幕(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正式解体,宣告冷战结束)。1963年丘吉尔因年迈多病而未赴美出席“美国荣誉公民”的颁奖仪式,由其独子伦道夫(1911—1968)先生代致答谢词并接受肯尼迪总统给其父颁发的“美国荣誉公民”证书和“荣誉美国护照”(只是表示敬意,并不能作为有效的旅行证件使用),向美国荣誉公民颁发荣誉护照这是唯一的一次。1965年丘吉尔因多次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在伦敦寓所逝世,享年91岁,其灵柩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停放3天供民众吊唁,1月30日英国政府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其举行国葬,灵柩安葬于离故乡布伦海姆宫不远的布拉顿(Bladon)教堂附近的家族墓地。
(2)瑞典外交官和人道主义者拉乌尔·瓦伦贝格(又译瓦伦伯格或罗尔·瓦伦堡)1912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附近利丁厄市(Liding Municipality)显赫的瓦伦贝格家族(其祖父是外交官,外祖父是富商,叔父们是银行家和实业家,海军军官的父亲在他出生3个月前死于癌症。他祖父的祖父本尼迪克特是犹太人),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建筑学,1935年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南非开普敦一家瑞典人开办的建材销售公司和荷兰银行驻巴勒斯坦海法(现为以色列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第3大城市)办事处,1936年他离开海法返回斯德哥尔摩,不久就成为匈牙利犹太人卡尔曼·劳尔(Klmn Lauer)所开办的中欧贸易公司的国际负责人。1944年7~12月正值纳粹中央保安局(盖世太保)实施所谓“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时期,他在布达佩斯作为瑞典驻匈牙利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和特派员,利用其显赫家族在商界和政界的影响力,通过签发“保护护照”成功地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匈牙利拯救出数千名濒临绝境的犹太人并在标记为瑞典领土(瑞典人院)的建筑物内庇护犹太人,使12万多匈牙利犹太人得以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因而广为人所称颂。瓦伦贝格是迄今为止有案可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犹太人最多的反纳粹英雄。在苏联红军围困布达佩斯期间,1945年1月17日他因涉嫌是美国间谍而被苏军带至设在德布勒森(Debrecen)的司令部,随后便告失踪。在国际社会、瑞典政府以及瓦伦贝格家族的一再催问下,苏联于1957年发表官方声明,称瓦伦贝格1947年因心脏病已死于被囚禁的莫斯科卢比扬卡(这里是克格勃总部及其附属监狱的代称),但苏方未提供任何证据。他逝世时年仅35岁,终身未婚。1989年苏联官员把他的个人物品(包括护照和烟盒等)归还给其家属。苏联政府逮捕和关押瓦伦贝格的动机,连同他死亡时的环境以及他与美国情报机构的可能关系,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瓦伦贝格是联合国第7任秘书长科菲·安南(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的第2位妻子、瑞典艺术家和律师娜妮(Nane Maria Lagergren,1944.10.14—)的舅舅,娜妮的妈妈尼娜(Nina)是瓦伦贝格的同母异父妹妹,其同母异父弟弟、瑞典物理学家达代尔(Guy von Dardel,1919.08.26—2009.08.28)教授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退休后便致力于调查哥哥的下落。如今瓦伦贝格的侄女路易丝·冯·达代尔是这个家族中的主要活动家。瓦伦贝格现已成为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和典范,他失踪后获得过很多人道主义荣誉,美国(1981年)、加拿大(1985年)、以色列(1986年)和匈牙利(2003年)都曾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
(3)英国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改革家威廉·佩恩(又译潘恩)1644年出生于伦敦一个皇家海军上将贵族家庭,1662年他拒绝接受英国国教(即英格兰圣公会,又称安立甘宗)的教规,1667年皈依贵格会(The Quaker,当时被清教徒和新教徒都抵触的教派),1674年佩恩及其贵格会教友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殖民地,他从一位新泽西业主手中购买了一片土地作为栖身场所并将其命名为“西泽西”,即今天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 State,其中Penn来自佩恩的名字,sylvania是“森林之地”的意思)的雏形。在这里他开始践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赋予几乎所有自由男性以选择权力,保证移民享有宗教信仰和政治自由以及出席陪审团的审判,当时他的至理名言是“我们把权力交给人民”。1681年4月4日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为了偿还拖欠佩恩家1.6万英镑的巨额皇家债务,将一块比英格兰稍小的土地赐予他,佩恩由此获得了北美东海岸最后一块未被分配的也是最肥沃的一块土地,他所开拓和规划的这块殖民地后来发展成为美国重要的宾夕法尼亚州(最早独立的13州之一,经联邦宪法批准,1787年12月12日宾夕法尼亚成为继特拉华州于同月7日加入联邦政府后的第2个州,被称为“拱心石之州”和“教友派之州”,1812年起其首府为哈里斯堡Harrisburg)。佩恩在获得宾夕法尼亚皇家特许状后,构思了全新的殖民社会方案:平等、自由、民主、开放和宽容,与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特拉华部落(Lenni-Lenape)建立友好关系并和睦相处,尊重他们的土地权利和保护自由贸易等。佩恩是当时极少数尊重当地土著居民并坚持开放政策的殖民政治领袖(殖民地总督)。18世纪初期,宾夕法尼亚殖民地首府费城(1701年建市)已成为英国北美殖民地中最大的城市,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一直持续到1781年3月1日被联邦国会所取代为止)在费城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将军为总司令,北美独立战争全面展开。1776年7月4日(此为美国建国日和国庆日)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时有13个州为邦联性质,后逐渐扩展到现在的联邦51个州)。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条约,英国被迫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9月17日第一部联邦宪法亦诞生于费城,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1790—1800年费城曾为美国首都,华盛顿出任首任总统(1789.04.30—1797.03.04)并被尊为“美国国父”。佩恩是北美殖民史上的重要人物,人们都赞赏他所倡导的和平主义与平等、自由、公正的理念。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篇“巨作”——《独立宣言》(由享有“美元之父”美誉的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主笔起草)和《美国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第4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宪法的奠基者,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英国则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参照的正是佩恩为宾夕法尼亚撰写的《权利宪章》和《政府架构》。他早就强调“教会自治,政教分离,个人信仰自由”。1787年10月27日正式发表的《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宪政史上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第3部重要文献。在佩恩精神的感召下,包容各种宗教、民族和种族的宾夕法尼亚,为后来成为美国社会特质的多元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由此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他超越时代束缚的民主与自由理想,最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成为不朽的共识。佩恩的第1位妻子是斯普林格特(Gulielma Maria Posthuma Springett,1644—1694),他们于1672年结婚,共生育3男4女。1718年佩恩这位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在英格兰波克夏郡(Berkshire)特怀福德镇(Twyford)与世长辞,享年74岁。
(4)贵格会教徒汉娜·佩恩1671年出生于英格兰西部布里斯托尔(Bristol)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她是威廉·佩恩的第2位妻子,他们于1696年3月5日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其中成年者4男2女。1699年怀有身孕的她追随丈夫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漂泊来到北美大陆。1712—1726年她有效地管理着宾夕法尼亚,其中1712—1718年是代替脑卒中的丈夫及其前妻所生当时最年长的儿子小威廉·佩恩(William Penn,Jr.,1681—1720)行使管理权,1718—1726年是作为殖民地副总督基思爵士(Sir William Keith,1669—1749,原是威廉·佩恩的副手)的代理人行使管理权。1726年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因脑卒中逝世于伦敦,享年55岁。
(5)举世闻名的罗马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又译特里萨修女、德兰修女)1910年出生于当时奥斯曼帝国Uskup(现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家庭(双亲均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原名博亚吉(Agnes Gonxha Bojaxhiu),1922年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1928年到爱尔兰都柏林天主教罗莱特修女院学习,1929年到印度大吉岭接受传教士训练,3年见习期届满后自愿留下工作,任加尔各答修女会办的圣玛利亚女校地理和历史教师。1931年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发终身愿成为终身修女,终身未婚,1948年获准离开罗莱特修女院,决心到加尔各答为“穷人中最穷的人”服务,1948年加入印度籍,1950年10月在加尔各答创建印度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其宗旨是救济无依孤儿、老人及贫病者,该会发贞洁、服从、贫穷三愿,并终身为贫穷人服务)并任会长,1952年8月创办拯救濒死贫民的“静心之家”收容所,竭尽全力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1964年在西孟加拉邦建立麻风病患者收容区,1971年用罗马教皇约翰23世和平奖金建立一所麻风病医院。1965年梵蒂冈承认博济会为其下属的一个红衣主教会,直接受罗马教皇的领导,由她创办和领导的病人之家、孤儿院和贫民学校遍布世界各地,现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国际性慈善机构网。她主要为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毕生献身于救济贫民和孤苦无援的病人的慈善事业,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以献身慈善事业的挚诚和直面艰险困苦的精神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尊敬和爱戴,被世界人民尊称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和“贫病者之母”。为表彰她多年来无私地致力于改善穷苦人的悲惨处境和减轻濒临死亡人的痛苦,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85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4年获美国国会金质奖章。1997年因心脏病逝世于加尔各答,享年87岁,9月13日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罗马教廷专门为其举行弥撒追思,称她为“仁慈的天使”、“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永生的伟大的圣人”。2003年10月19日被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2009年诺贝尔基金会把她评为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3位“最受尊敬的获奖者”之一,其他2位是爱因斯坦(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和马丁·路德·金(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
(6)法国将军和政治活动家拉法耶特(又译拉法叶、拉斐德)侯爵1757年出生于奥弗涅省(Auvergne,今上卢瓦尔省)有森林城堡之称的夏凡纳庄园(The Chteau de Chavaniac)的一个名门贵族世家,1771年加入法国陆军,1775年晋升为骑兵上尉,他自备1艘军舰,募集人员和资金冒着被英国军舰追捕的巨大风险于1777年6月来到费城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同年结识华盛顿将军和社会活动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并成为其幕僚和终身挚友,7月31日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少将(Major General),9月11日首次参加布兰迪万河战役(Battle of Brandywine),战斗中腿部受伤。1778年2月6日美法正式签订盟约,法国对英国正式宣战。1780年任华盛顿前卫部队司令,1781年4~10月负责指挥弗吉尼亚的美军对英作战并用自己的个人资金来支付士兵的日常生活开销,9月28日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1725—1807)伯爵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侯爵部大陆军会合,取得约克镇大捷,这是迫使英军最后投降的关键战役。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苦苦挣扎中的美军能够争取到法国的鼎力相助,拉法耶特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在与华盛顿将军的亲密交往中他深受其自由主义思想和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影响。1781年年底他回到法国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被授予准将(Maréchal de camp)军衔。拉法耶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属斐扬派),他作为贵族等级代表参加了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宫召开的三级会议,负责起草《人权宣言》(即8月26日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及公民权宣言》,它作为序言被载入法国1791年的宪法中),和其他改良派一起组建1789俱乐部(吉伦特俱乐部的前身),1789—1791年任国民自卫军司令。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1589—1792)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9月22日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同月19日他外逃荷兰,后被奥地利军队拘捕并囚禁5年,1797年被释放回到自己的拉格朗吉庄园经营产业。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1830)成为自由资产阶级反动派领袖。1824—1825年拉法耶特再度访美,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并成为第1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外国高官,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The Hero of the Two Worlds)”。1830年七月革命中再任国民自卫军司令,帮助推翻国王查理十世,支持建立七月王朝但始终是政府的反动派。1834年在巴黎自己家中一间四壁挂满北美独立战争遗物的房间内逝世,享年77岁,其灵柩用取自美国某一战场的泥土掩埋。拉法耶特将军自愿为美国人的自由付出自己的金钱,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在“美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援助,永远是自由的象征”。文献[10]中将拉法耶特列为第5个美国荣誉公民获得者是错误的,因为它遗漏了汉娜·佩恩。
(7)军事家卡齐米日·普瓦斯基1745年出生于波兰王国华沙附近马兹威地区(Mazowia)维尼亚雷—瓦尔卡镇(Winiary-Warka)的一个有地贵族家庭,1762年成为波兰国王的封臣,1768年2月29日与父亲一起成为巴尔联盟(1768—1772,其目的是想让波兰—立陶宛联邦摆脱俄罗斯帝国的统治)的创始人和指挥官,起义失败后他被拉法耶特侯爵征募到北美服役。作为志愿美国骑兵,1777年他在布兰迪万河战役中首遇英军,英勇冲锋在前,挽救美国骑兵免于大败,还救过华盛顿将军的性命。不久华盛顿将军晋升他为骑兵准将并批准他组建普瓦斯基骑兵团,1778年美国国会通过成立骑兵的议案并任命普瓦斯基为司令,因此他被尊为“美国骑兵之父”。1779年10月他在佐治亚州萨凡纳围攻战(Battle of Savannah)中向英军英勇进攻,同月9日被英军葡萄弹击伤,随后被带上私掠船“黄蜂号”,2天后因创伤恶化而牺牲,年仅34岁。1929年美国国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普瓦斯基将军纪念日”,以纪念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伟大功绩。关于普瓦斯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以及逝世时间和地点都存在一些争议,尚无定论。
3 有关美国荣誉公民史实的辨析和说明
迄今为止,正式的美国荣誉公民只有上述7位,但经常有文献资料将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苏联(俄罗斯)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索尔仁尼琴(1918—2008)误传为“美国荣誉公民”的获得者:如文献[13]第1028页和文献[14]第242页等,就连比较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包括1998年简明版和2009年第2版)“索尔仁尼琴”词条也“中招犯错”。文献[15]中称“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尽管此说更接近于事实,但也并不妥当,因为参议院无权单独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根据笔者的分析和推断,上述误传很可能起源于1974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中的有关报道,该文献不长,现全文照录如下: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四日电】美国参院今天通过了关于授予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以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的决议。索尔仁尼琴目前在瑞士过流亡生活。
由参院司法委员会提出的这一决议必须送交众院。
索尔仁尼琴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个享有如此荣誉的人。第一个享有此荣誉的人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同英国作战的马·德拉斐特(笔者注:即拉法耶特),第二个是已故的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他是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
司法委员会在其建议中说:“给他这个民族荣誉是为了表彰他对人类自由做出的贡献。”
实际上这只是参议院通过的1个法案(众议院应该已经先行通过此议案),最后要交由总统批准后才能生效并成为法律,时任美国总统是第38任总统(1974.08.09—1977.01.20)杰拉尔德·福特,他刚刚接任因水门事件而辞职的前总统尼克松。总之,最终索尔仁尼琴并没有正式获得“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文献[16]中将拉法耶特列为第1个美国荣誉公民获得者,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宣布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的国会决议案时,曾提及拉法耶特是美国历史上的第1个荣誉公民获得者)但并不十分准确。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国内也常有争议,也许是为了平息这种争论,2002年拉法耶特被“重新”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关于拉法耶特何时首次获得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现一般有2种说法:①1784年12月28日马里兰人民大会(the 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通过1项决议:授予拉法耶特及其男性后裔永远拥有天然的美国公民称号(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马里兰州荣誉公民称号)。且从1792年起拉法耶特就经常夸耀自己的美国公民身份。②1824年访美时第1次获得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实际上,早期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的授予并不严谨也不规范,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为了避免上述错误今后继续以讹传讹,现特就有关美国荣誉公民的史实做出上述辨析和说明。此处,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两个人物给予特别关注和说明即丘吉尔和赛珍珠。
丘吉尔和赛珍珠两人并无交集,前者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英国政治家,后者只是以中国为创作主题并长期侨居中国的美国女小说家,但他们拥有1项共同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丘吉尔以鸿篇巨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篇艺术性历史文献被誉为旷世巨作,洋洋洒洒360多万字,卷帙浩繁,气势磅礴,极具史料价值,广受佳评)和“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以及他那捍卫崇高人类价值的光辉灿烂的演说”,于1953年10月15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以长篇小说《大地》[1931年,次年获普利策小说奖,是当时美国的最佳畅销书,被誉为“中国农民的史诗”,曾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出生于德国的演员路易斯·赖纳(Luise Rainer,1910.01.12—,1940年加入美国籍)因在电影《大地》中饰演男主人公王龙之妻阿兰而于1938年蝉联前一年度第1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的最佳女演员奖]和“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挚的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传记文学的杰作”,于1938年11月10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些评论家常将丘吉尔和赛珍珠共同评判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败笔,其主要理由是:前者是诺贝尔奖向政治献媚的产物(有人说文学奖是他极想获得和平奖不成的妥协或折中,事实上他确实曾多次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后者只是一个畅销书的末流作家。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因为这种说法既不客观也不公允。
丘吉尔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以其丰富的英语词汇量以及优秀的历史学和传记著作在历史学界和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二战”后他更以卓著功勋和人格魅力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拥有崇高威望,同时他还是一位世界级的演讲大师和丹青妙手。他的多才多艺在世界级政治领袖人物中十分罕见。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即使不是实至名归,也是恰如其分,只是这个决定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或者说反差太大(政治家获文学奖),而且它打破了诺贝尔奖的2个常规:①不向现任政府高官颁发文学奖(当时丘吉尔正第2次出任英国首相,后因在百慕大参加由美英法首脑出席的国际高峰会议而未能莅临颁奖典礼。法国小说家马尔罗(1901—1976)后来就因在戴高乐内阁中任文化部长而曾被否决);②因其身份特殊,瑞典文学院事前通过外交渠道征询过丘吉尔本人是否愿意获颁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共有25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效提名,其中包括1954年获奖的美国小说家海明威、1955年获奖的冰岛小说家拉克斯内斯和1956年获奖的西班牙诗人希门内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主要职业身份,现一般可将109位获奖者划分为小说家(63人)、诗人(28人)、剧作家(12人)、哲学家(4人)和历史学家(2人,即1902年获奖的德国蒙森和丘吉尔)5大类。
指摘赛珍珠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格就更是偏见和历史原因所致。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希尔斯伯勒镇(Hillsboro),自幼随长老会(即归正宗,又称加尔文宗)传教士父母生活在中国,前后侨居中国近40年,她1900年左右就加入中国籍(1914年她获得的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肯女子学院毕业证上将其标注为“中国镇江(ZHENJIANG,CHINA)”,这是她已加入中国籍的又一有力证据。1938年她获诺贝尔奖时实际上拥有中美双重国籍),她称中国为“第二祖国”,称汉语为其“第一语言”和母语,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人民一直怀有深挚的情感。赛珍珠192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写有85部作品,尤其以反映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而闻名于世。赛珍珠及其前夫、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巴克(John Lossing Buck,1890—1975)是关注中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先驱。1934年她永远地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定居后仍积极支持并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晚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因她在中美两国以及国共双方都得不到讨好和欢心,从而影响了其国际声誉。新中国曾强行给她扣上“反华作家(反动作家)”、“美国反动文人”和“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等极不友好的大帽子,严重地伤害了她的中国心。21世纪以前新中国对赛珍珠的偏见极深,现已逐步转向正常。此事从历年来权威的《辞海》“赛珍珠”词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①1979年第3版和1989年第4版《辞海》“歪曲中国人民形象”;②1999年第5版《辞海》“对中国人民形象的描绘带有偏见”;③2009年第6版《辞海》中已无任何贬义词并赞扬她“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73年3月6日赛珍珠因肺癌逝世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丹比市(Danby),享年81岁,葬于费城郊区的绿丘山庄,其墓碑上只有她亲自书写的3个篆书汉字——赛珍珠而无任何英文字母。实际上,长期的偏见掩盖了来自多方面的对赛珍珠积极而正面的评价:①首次提名就获诺贝尔奖(当年共有29人获得有效提名,其中包括1939年获奖的芬兰小说家西兰帕、1944年获奖的丹麦小说家延森和1946年获奖的瑞士籍德国裔小说家黑塞),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8次,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著名探险家斯文·海定(Sven Anders Hedin,又译斯文·赫定,1865—1952)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文学院的双重院士(1905—1952;Stol 6,1913—1952),他是赛珍珠的提名者和坚定支持者。②时任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兼常务秘书霍尔斯陶穆(1866—1960)教授在评析赛珍珠作品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这次颁奖决定,要比以前许多次决定来得恰当些”。因20世纪30年代的评选标准是强调作者受欢迎的程度,故畅销书作家常被提名且较容易获奖。③瑞典文学院盛赞她通过自己质地精良的文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这些作品还赋予西方人一种中国精神和弥足珍贵的思想情感。④1936年当选为美国文艺学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创办于1898年)院士。⑤赛珍珠是第1位获得普利策奖(由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者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遗赠200万美元而设立,始于1917年,现由新闻奖和文学艺术奖2大类组成,前者包括14个奖项,后者包括小说奖、戏剧奖、历史奖、传记奖、诗歌奖、非小说类作品奖和音乐奖7个奖项)和诺贝尔奖2项世界级文学大奖的女作家。⑥第37任总统尼克松称赞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4 结束语
在上述7位美国荣誉公民获得者中,最新2009年版《辞海》只收录了其中3人:温斯顿·丘吉尔、特蕾莎修女和拉法耶特,相关条目中并未标明他们的“美国荣誉公民”身份,建议《辞海》在2019年再版时增录其余4人:瓦伦伯格、威廉·佩恩、汉娜·佩恩和普瓦斯基,并全部标明7人的“美国荣誉公民”身份,因为他们的卓越功绩和伟大成就对人类具有普世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应照此要求补录上述4人并纠正索尔仁尼琴获“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的错误。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创办于2000年,每年评审1次(2004年空缺),只颁奖给个人,由国家主席签署并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2000年首届获奖者是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是1994年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组织,每年评审1次,奖项不分等级(颁发证书但无奖金),1995年首次颁发。
国家荣誉是以国家的名义颁发的(通常由国家元首亲自颁发),它具有权威性和独占性。中国的国家荣誉制度有待加强和完善并逐渐转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余瀛波,徐建红.美国:从战争中走来的荣誉制度[N]. 法制日报,2008-01-18.
[2]王文娥.美国的国家荣誉制度概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10(1):58-64.
[3]汪闽燕.英国荣誉制度:渐趋平民化[N]. 法制日报,2008.01.16(总第8074期第4版).
[4]李凝.“美国的荣誉公民”[J]. 世界知识,1963(8):26.
[5]董文海.隐形的财富帝国——瓦伦堡家族(链接:罗尔·瓦伦堡:瑞典的“辛德勒”)[J]. 中国总会计师,2010(9):158-161.
[6]杨洪贵.拯救犹太人的反纳粹英雄——拉乌尔·瓦伦贝格[J]. 当代世界,2006(7):45-47.
[7]冯传涛.威廉·潘的宗教宽容思想及其与约翰·洛克的异同[D]. 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诺贝尔奖史上“最受尊敬的获奖者”[EB/OL]. http://gb.cri.cn/27824/2009/11/04/541s2667871.htm,2009-11-04.
[9]拉法耶特:美国第六位“荣誉公民”[N]. 参考消息,2002-08-09.
[10]新华网:法国名将拉法叶被追认为美国荣誉公民[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8/09/content_517367.htm,2002-08-09.
[11]百度百科:卡齐米日·普瓦斯基[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033058.htm,2013-01-08.
[12]波裔将军被美追认荣誉公民[N]. 新华每日电讯,2009-11-08.
[13]唐得阳.诺贝尔奖获奖者全书[M]. 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14]贾文丰.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百影[M]. 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15]百度百科: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292.htm,2013-01-08.
[16]美参议院通过决议授予索尔仁尼琴美荣誉公民称号[N]. 参考消息,1974-10-16.
[17]百度百科:拉法耶特[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82484.htm,2013-01-08.
[18]董鼎山.诺贝尔文学奖背后[J]. 读书,1996(1):93-97.
[19]李福祥.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世界文学的最高荣誉[J]. 成都师专学报,1996(4):37-41.
[20]刘作奎.丘吉尔获诺贝尔文学奖始末[J]. 招商周刊,2004(26):58-59.
[21]朱安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概览[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2,19(44):110-114,13.
[22]于继增.赛珍珠与她的中国情结[J]. 文史精华,2007(9):51-58.
[23]廖康.赛珍珠生平事迹补遗[J]. 国外文学,1992(4):228-233.
[24]徐育新.赛珍珠——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J]. 世界文学,1960(9):100-107.
[25]朱又可.第6号椅上的斯文·赫定[EB/OL]. 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85750,2013-01-24.
[26]朱安远.对2009年版《辞海》“陆家羲”词条的订正[J]. 中国市场(物流版),2012,19(32):108-116.
[27]陈丽平.立法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缘由[N]. 法制日报,2008.01.04(总第8062期第8版).
[28]钱宁峰.论国家荣誉制度的宪法基础[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5):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