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贴近地面飞翔的小说
2013-04-29郝庆军
郝庆军
我认为,杨志鹏的长篇小说《世事天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扑面而来的现实冲击波——小说完全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干货,没有虚假,没有矫饰,生气淋漓,读了之后,令人大呼过瘾。二是贯穿一条清晰的精神追求线索,那就是禅宗感悟和彼岸关怀,而且把这种意识融入叙事之中,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大量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正是这两点,使《世事天机》这部小说突出出来,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为当前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现实主义”这个词已经被用滥了,所以,我不想使用这个词来谈论这部小说。之所以讨厌这个词,是因为一谈起“现实主义”,往往使人联想起典型形象、客观反映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等概念,似乎通过小说家的集中化、典型化,会发现生活的“本质”或者某些规律等,小说家真的有这么大的本领吗?这是令人怀疑的。这些概念往往遮蔽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现实往往比任何虚构的东西都来得精彩,来得自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现实比小说更精彩”。很多人都这样说,我也经常感叹。但我有时候也反思,为什么人们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对小说不满意。不满意在哪里?在于虚假,在于做作,在于远离生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小说家的写作为什么人们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价值更加多元;另一方面,一些小说家太过依赖自己的才气,太相信自己的想象力,面壁生造,就像李敬泽说的,现在许多作家都成了“宅男宅女”,靠着“二手生活”,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把一些新闻包装一下,便制作成一篇小说,这样写的小说,用时髦的说法,就是不接地气,自然,其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看杨志鹏的《世事天机》,你就会发现这部小说根本不存在缺乏生活的问题,恰恰相反,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从活生生的现实中刚刚打捞出来的“活鱼”,活蹦乱跳,带着鲜味,令人喜欢。第一,小说的故事完全来自当代中国,来自人们最熟悉的经济领域,围绕一个风景区艺术建设项目的立项、创办、建设过程,政府工作人员、艺术家、商人、当然还有主人公(一个辞职的报人),各色人等,一一登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生活细节支撑起了整部长篇小说,使得这部小说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把生活真实移在纸上,嫁接在每一个情节和结构中;第三,不回避矛盾,不美化生活,竭力摹写生活中人性丑恶的部分,令人震惊地揭示出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中腐朽堕落的一面,这一点比较厉害,更见作者的功力;还有一点,就是太生活化了,结构不讲究,故事不讲究,甚至叙述语言也不讲究,就是原汁原味地描摹生活,呈现生活。当然,这既是小说的长处,也是一个遗憾,这一点容后再讲。
与扑面而来的生活化现实冲击相适应的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种禅宗顿悟式的精神线索,这使得这部似乎扎入泥土之中不能自拔的小说又长上了飞翔的翅膀,又贴着地面飞了起来。这提高了小说的艺术品位,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深度,为其成为一部有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的好小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点。班玛大师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班玛大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主人公遇到精神挫折的时候,在故事发展的关节点上,他的出现,总能令主人公的生活出现转机。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把佛教教义和人生哲理结合起来,把污浊的社会现状与佛家崇尚的清心寡欲的观念对比起来,尤其是一些禅宗顿悟、佛法讲解和不明就里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令小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种感觉,令我们思考“生活在别处”的可能。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小说也有几点遗憾:一是我上面提到的结构略显简单,叙述过于拘泥事件;二是对当代现实社会矛盾的发掘不够深入。长篇小说的思想性尤为重要,尤其是这种现实题材的小说,作家的情怀应当成为小说的灵魂。作品写了残酷的现实,写了腐败的社会现象,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要揭示其根源,但令人遗憾的是,小说对此有了比较冷静的观察和叙述,却都归结到欲望太多这一点上,解决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这一点显得有些虚无,也过于简单。比如,梁大栋这个人物,作者写了他的贪婪,狡猾和无耻,但是最终却让他突然间幡然悔悟,这个转变太突然,缺乏铺垫。主人公黄嘉归的性格也有不合逻辑,前后矛盾之处。他其实是体制内的人,也弄虚作假,也使用权术,也动用关系,但小说却极力把他描写成一个向佛向善的人物。这种人物塑造的矛盾不是人物的矛盾,而是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他看到了世界的丑恶,却不去追问这种丑恶的制度性根源,而是从佛教教义中去寻找根源,那些痛苦的灵魂只能遁入空门或隐遁人世间,不做任何抗争,这是这部小说思想性的矛盾之处。
不过,瑕不掩瑜,整体上看,这是一部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长篇小说,它给读者掀开了社会真相的残酷一角,让人们看到了“太平盛世”下的人性堕落。然而,小说并不让人绝望,它从佛家思想的角度看取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开出了一心向善、清心寡欲的济世良方。虽然这只是作者的善良愿望——举世滔滔,江河日下,任何逃避和遁世,都不过是掩耳盗铃,不仅不会改变生活,反而可能助长丑行——但在美丽愿景越来越匮乏的现实世界中,这一厢情愿的“善良”,也不失为一缕清风,拂过我们轻盈的心灵,拂过我们沉重的肉身,让我们沉思。
【责任编辑 柳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