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与新生代沟通
2013-04-29杨生文高乃明
杨生文 高乃明
“自我”“浮躁”“懒散”“个性”,这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给80后员工贴上的标签。2000名员工中,一大半来自北大,清华等全国名校,并且基本是硕士、博士。如何管理好这些个性员工,不仅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也是罗建华——美国Marvell美满科技公司中国区运营总监头痛的问题。
但是,对于这个常规的问题,罗建华没有用常规的办法去解决。彩笔、白纸、眼罩、绸带,一个个不规则摆放的座椅,一张张笑容洋溢的面庞,这不是哪个学校的课外活动,也不是业余参加的娱乐项目,而是Marvell美满科技公司中国区80后员工的企业内训现场。为彰显公司对于80后员工的教育管理理念,罗建华为这项培训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职业态度和心智成长工作坊。
2013年4月中旬,在两天的时间里,记者全程体验了他们的特别培训。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记者就对培训的效果有所耳闻。“两天的培训让我重新充满希望的力量”,这是往期学员参与培训后的反馈。“短短两天的时间真的能令一群二十几岁的成年人产生巨大的变化吗?”记者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两天后,记者也同其他学员一样,感受到了这次培训的魅力:“两天的培训是要种一棵让人成长的种子,它可能不会立即显现效果,却可以在适合的时机生根发芽,逐渐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成为撬动内心的力量。”
分享宝藏——引导学员打开心扉、达成信任
“我们在一开始,引导学员打开心扉、达成信任的方法就是分享那个藏满宝藏的过去——‘你过去的生命中,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一件事或感受是什么?” 对于如何让大家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罗建华老师如是说。
“我曾经高考失利,拿到的录取通知书自己并不满意,选择了复读。父母的期望和内心的羞愧都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自己像被钉在了一个目标上,异常痛苦,每天睡不着觉,好多次都想要放弃。但是,也正是在这段煎熬中,我被家庭中的那份理解所感动。我发自内心地想要肩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从此不再是为父母学习,而是明白要对自己负责。后来,我考上了理想的学府,我发现自己从这段经历中懂了很多很多。”
“我第一次去滑雪的时候,站在高高的雪道上非常害怕。正当我哆哆嗦嗦想要往回走的时候,有人从后面推了我一下。没想到高速下滑的瞬间,我的恐惧感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的只有天、地和皑皑白雪,那种忘我的感觉妙不可言。”
“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吃了一盘油焖大龙虾,当时觉得美味至极。长大以后,我一直追寻那个味道,专门去有名的海鲜城品尝,却再也没找到那么好吃的龙虾了。”
培训现场,学员会被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与分享。每个学员都确保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分享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独特感受。感受是没有好坏的,它只有真实,无论是自责感怀,还是伤痛犹在,它们都似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折射着岁月孕化下那份成长带来的馈赠:复读的感受,就引起了许多有相似经历学员的共鸣,有人因为其中被唤起的酸甜苦辣而落泪;滑雪的故事,则揭示出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活在自己臆想的踌躇与假设中,当事情真正发生时,就会被迫进入全然的当下;而可能洞见到之前那种下不了决定、患得患失的恐惧,因欣然的体验而瞬间一扫而空,原来耗了我们半天的那个头脑里的东西,不过是个纸老虎。
小组分享后,每个小组各自推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与所有学员一起分享。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大家从彼此的“晾晒”里感受并接纳了这一点,过往与人比较和犹恐比较中落败的模式,就会被打破。课程就像一次集体的回望与探险,让人可以从中深味到人生的各样感悟,带着这份感悟,以一个过来者更开阔的心境,重新省思与审视,那些“旧有模式”下的斑斑点点。这就不难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被卡住,问题底下的“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自然会升起。
自我探索——引导学员对自我的情绪负责
80后常被贴以“自我中心”的标签,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情绪负责任似乎不太容易。在两天的培训中,罗老师是如何通过引导讨论让学员达成共识的呢?
“确实,让一个人有意愿为自己的行为情绪负责任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80后,除非他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沟通的技能溯源而上,递给每个学员,‘自我探索这根‘软绳的一头。”罗建华解释道。
基于这个出发点,罗建华让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出演一幕幕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每个人都在自行设定的情境中,将某个人物、某种性格夸张地展现,同时也引领他们不断去品味和感受,其他行为模式的人对自己的冲击,然后彼此反馈。通过启发学员们,以他们自己最熟悉的行为模式,在小组里展开讨论,这样的分享与碰撞,逐渐就能够看到每一个习惯行为之特征下,其深层的原因。然后,再通过大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不同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性……这个过程,充分提问,也充分讨论,适当地给予引导,相互启发,逐渐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造成不良情绪和自我消耗的真正原因,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心智成长”可以说是职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最重要的渠道。当你在这个上面发展了,成长了,成熟了,也就自然有力量承担了、负责了,情绪管理也就不是问题了。
主动沟通——引导学生向成熟职业人转变
在这次培训中,记者注意到,罗老师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和主动沟通。主要对学员进行两方面训练。
第一是团队合作,借游戏呈现一个团队中每个人自己的角色分工,以及其间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应届生的问题之一是反感企业规则,通过游戏让应届生看到企业规则的形成以及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对团队成功的影响。通过团队的协作,每个学员都认识到,在职场上没有单项冠军,每个人都只有对团队负起了责任,才能最终收获成功。
第二是培养沟通的主动性。“关于沟通的主动性,这个问题是缘起我们在管理者与80后之间做的问卷调查,管理者认为80后是被动沟通,80后抱怨在沟通中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与老板进行有效的交流。”培训将企业内沟通受阻的场景通过游戏呈现出来,让80后学员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会深陷沟通不畅的泥沼中,每个人都得到双重体验,既是观察者,给别人反馈;又是体验者,发现自己。
在引导大家到底谁是沟通的主动者展开的热烈讨论中,我们会看到,最后大家一致达成的共识:无论是听者还是说者,只要有主动的意愿,都可以成为沟通的主动者。对于听者,要主动澄清问题,以确认自己的理解。对于说者,要主动寻求反馈,以确认自己的表达被理解。这个方法非常受学员欢迎,培训次日,就有学员分享当晚回家自己与家人练习的体会。
活动过后,有学员总结说:“如此的团队协作去完成一项任务,让我们看到了相互信任与协作的力量。健康的身体、正确的职业心态、领导的正确决策、个人的业务能力、同事间的信任、团队的协作、严格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与品质,而这些都与我们在学校时仅限于个人的单打独斗、我行我素、偶尔懒散怠慢一下也无碍有很大不同……它帮助了我们更清晰了解职场的运作规则,完成由学生向一个成熟的职业人的转变。”
没有任何教材,不预设任何东西,即便每一场结构相同,但不同的学员参与互动,不同的问题与回答,自我探索的深度与效果中整合出来的内容都会不一样。但有一点又是一致的,即都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作品”,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省思”,一次次从“我”到“他”的“换位”,一次次从“我”到“我们”的“内在呼吸”,正是罗建华老师整个课程可以被“描述”的模型与架构。正是这份“省思”之土壤上,“长”出来的那份“开放”与“支持”,提供了一个富含核心竞争力之生态型团队“有氧”训练的机会。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课程投入后带来的热烈反馈,罗建华在她的“Marvell中国”(美满科技)中国区运营职责外,连续不断地为企业做了一场又一场(大概有二三十场)类似的活动,有数百名新员工,经由这样的“调频和融炼”,迅速地成为企业最有活力、必然流淌更多创新因子的血液,输送到各个需要的部门与岗位。同时,HR发现,那些能力出众、个性鲜明,越是优秀、越是高自我价值感,对个人职业有着高愿景的员工,开始随着这个课程的涓涓渗入而不再轻易抱怨,也不再盲目跳槽,人才流失率低于5%。
“我从本次培训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进行高效沟通,如何通过自我探索挖掘个人潜力。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个性,考虑问题时,我们也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
“这两天的培训给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在关于自我的旧有模式的发现上很有收获,我感觉自己正在破茧而出,重新充满了一种希望和力量。”
“追求工作中的那个理想的我,也是自我的一个表达,我该如何存在?一直苦苦思考和寻觅的我,现在终于找到了答案:不求完美,只求完整;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成长的第一步是学会自我负责,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跳出个人中心。”
“我现在认识到一切试图改变别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我只能改变我自己。”
两天的“职业态度与心智成长工作坊”培训结束,记者看到每一个学员的脸上都呈现出一种渴望与激情。许多学员说最遗憾的就是不能带自己的恋人或配偶一起参加培训,他们知道,这样的经历与经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企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会让他们在生活与诸多关系上,获得更多“美满”的可能與“幸福”的能力,因为心灵的结构与成长,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