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 生成精彩
2013-04-29范功武
范功武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让生成更加精彩,教师须得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了解,做到充分预设;二是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课堂有效生成;三是巧妙地抓住“意外”的回答,让数学知识灵动生成;四是善用错误,生成精彩。
【关键词】 充分预设;民主平等;巧抓意外;善用错误;生成精彩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求得平衡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预设性,也要重视生成性,在预设和生成之间获得平衡。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备好了教案,也对整个课堂做出了预设,教师首先要的是在预设中生成精彩。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不是教师在课前都能想象得到的。而这“意料之外”的要成为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
一、充分预设,灵活生成
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但是预设并不是设置几个问题就可以了。预设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研透课程内容,充分巧妙地进行预设。
1.了解学生,多元预设。课堂是学生个性的集合,学生的个性多样化,课堂的预设也应多元化。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的时候,笔者就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多元化的预设。学生而已根据课本的提示算出A套餐符合营养标准。但是,这套符合营养标准的套餐未必是学生喜欢的。所以,笔者就预设学生肯定会对这套餐产生质疑,于是,在笔者备课的过程中就预想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选择自己喜欢而又营养的套餐。
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小声说了一句“我不喜欢这套餐”,笔者就借题发挥,接着学生的话题往下说,让学生自己搭配营养套餐。当然,搭配完了还要说说这么搭配的理由,并且请其他同学说说这样搭配是否真的营养。
2.研透内容,留有空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比如在进行三年级《四边形》的时候,让学生认识四边形。认识四边形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把四边形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就比较难了。在这里可以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并且自己思考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分类。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精彩生成,须得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课程内容特点,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机智灵动地预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生成。
二、民主平等,有效生成
教师的课前准备与预设是必要的,但是要让这些预设在课堂中有效生成,须得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平等的氛围才可以。学生也唯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让思维更加灵动。
于永正先生说:“教学是平等的对话”,笔者也从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更喜欢以一种平等友好的亦师亦友的姿态与学生交流。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时候,笔者1、3、9、( )、( )、( ),请学生找出规律并且按照找出的规律来填出后面的三个数。学生很快答出27、81、243,三个数,规律是后一位数是前一位数的三倍。有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举起手来,笔者没有因为他成绩不佳就不让他发言,而是非常高兴地让他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很小声地说:“老师,我能不能填1、3、9?”其他的学生都笑了,然而笔者却很是激动,认为他很有独立的思想,能够不为别人的观点所左右,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敢于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就是很勇敢。于是,笔者就非常赞赏地说:“你说得非常好,重复也是一种规律。同学们,难道不是吗?”其他的学生听完后,掌声热烈地响起了,这位学生高兴地笑了。笔者乘胜追击:“同学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在这样平等自由氛围的感染下,其他的学生也纷纷动起了脑筋,继续找出了其他的规律,找出了别的数字。
平等既是师生间的平等,也是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平等。人人都是一样,教师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并且,倡导课堂言论的民主自由,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数学知识和数学创新思维才能在课堂中有效地生成。
三、巧抓“意外”,随机生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是啊,学生的思维是多样化的,教师的个体思维绝对不能充分地预估到课堂中所有学生的思维状况,有时,可能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自己课前的预设,这时,就应该在课堂上巧妙地抓住这种“意外”,让课堂在“意外”中随机生成。
比如,笔者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并且挑出一些应用题当场进行解题。其中有一个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爸爸买了5个袋子拿来装鹅卵石,每个袋子可以装4个鹅卵石,请问爸爸有多少个鹅卵石?”学生们思考后,很快就列出算式4×5=20(个)。这时,有个学生就说:“老师,爸爸有可能只有19个鹅卵石。”这个结论在当时的课堂上笔者也一时没有想到,但是笔者随机应变说:“你来说说你的看法。”“爸爸有19个鹅卵石,因为前面4个装满了鹅卵石,但是还剩下三个需要另外装一个袋子,就是这样。”笔者就赶紧趁势引导:“说得非常好,前面四个袋子装满了,但第5个袋子未必要装满,所有爸爸拥有鹅卵石的个数会有多少个可能呢?现在请你们来算算。”学生们开始算起来了,说出了所有的可能性。最后,笔者赞赏了出题的学生,这道题中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为预设留有空白,而学生所出的题目与解题的思维也超出了笔者的“意料”。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意外”,让“意外”成为闪光生成的契机。
四、善用“错误”,精彩生成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出现错误这是常有的事情,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思维的错误,加以引导,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好思维方法,从而生成精彩。富兰克林曾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垃圾”放对位置成为宝贝就好。比如,笔者在教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两张纸自己来想办法比较“1/2和1/4的大小”。有一个学生指出1/2小于1/4。原来他拿了一大一小的纸张来比较。而这个时候笔者又不想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告诉他正确的答案。这时,笔者就来个以旧引新,问学生:“3/4与1/4哪个大?学生很自然就答出3/4。但笔者却说能够证明3/4比1/4小。同样的,笔者也拿出大小不一的纸张得出了3/4比1/4小的结论。刚才那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比较大小的时候,比较的前提应该是一样,而不能是不一样的。
学生的“错误”是可爱的,因为“错误”说明了他们是有思考的,而这种“错误”则会产生比“正确”还要高的价值。同时,这样的教学也意在告诉学生“错误”并不可怕,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能大胆地暴露出错误的思维,就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引导下,快速地纠正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而课堂也就在“错误”中生成精彩。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灌输知识是教死书,关注生命成长是教活书。教师应借助课堂这个平台,去搭建一个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正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体现,也是关注学生个性发挥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用智慧引领探索数学领域,在灵动中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