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评价语
2013-04-29施丹俐
施丹俐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有效创新的评价方式,适时恰当地改变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他们语文学习热情。
一、评价注重“幽默性”
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相当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进行评价,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产生无穷魅力,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与批评指责相比,它不会有简单粗暴的弊端。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朗读,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例如,我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先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我会说地球怎么会有手呢?然后点击课件把“的手”字去掉。
师:哎呀,不好被我一说,手伤心地溜走了,我说的不对吗?
生:不,他有手。
师:啊!他有手啊,真的啊!
生:是的。
师:真的啊,哦,可别骗我哦,那他的手什么样,和我们是不是一样呢?带我到课文中去看看,让我们赶紧把“手”请回来。来,再读一读。
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因势利导,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当中,与作者一起去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乐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也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二、评价注重“期待性”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又叫“期待效应”,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在一二年级儿童身上效果更为明显。”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孩子参加到倾听活动中,当孩子们在“听”的方面出现“小插曲”时,教师准确的期待性评价语言是最有效的法宝。
我在执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时,为了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讲童话故事的环节,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参与进来。我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易伟铭同学表演时很认真也很可爱,我就邀请他上台展示给全班看看。在讲故事时,易伟铭同学表演小燕子时,用细细的嗓子说话时,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易伟铭同学羞红了脸,他的表演也受到了干扰,我制止了一下,教室里的笑声还是不停,怎么办呢?当我的目光搜索到依然安静的邵晨升时,我说:“看,邵晨升同学正在安静的分享着易伟铭同学带给大家的故事,从他的身上我发现了认真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吵闹中的教室静了许多,我紧接着说:“ 张灿同学也已经快速作好听的准备了,她要认真倾听,分享易伟铭同学的成功之处。”话音一落,只见教室里吵闹的孩子静了下来,已坐的端端正正的。这样几句评价,孩子们又继续认真地听故事。
三、评价注重“激励性”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充和满崇拜敬畏,教师的要求比家长更有威力。”因此非常容易受教师评价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必须慎之又慎。实习时有这样一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班里有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怎么样,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不听话。有一次我当时真是气极了,狠狠地说了一句:“你是全班最不听话的一个!”想不到,她渐渐被其他同学疏远了,他们不喜欢跟她玩,连文具也不借给他用,不仅是我自己,连其他学生也在按我的评价标准伤害着那个孩子。我感到非常地惭愧,应该趁此机会改正。于是,一次上课我发现她在听,于是我马上对全班说:“×××是进步越来越大。看她坐最后一排都听得那么认真,真棒。”后来,就因为我的一句纠正错误评价的评价扭转了孩子的命运。孩子又开始认真听讲,孩子们也会和她一起玩。这件事让我深切明白,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它有时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从此,我再也不对学生说“最差”、“最不像样”之类的话,低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而不应该随便得给他们定位在“最不认真”“最不乖”的位子上。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针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意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或激励赏识,或启发引导,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对生命的关注,焕发鲜活的生命的气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