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纯中医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2013-04-29彭漫
彭漫
[摘要] 目的 研究纯中医疗法(内服中药+饮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70例患者,其中35例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作为中医组,35例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作为西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 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排卵率、妊娠率等各指标。 结果 西医组内膜厚度与中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医组直径≥10 mm卵泡数目明显少于中医组(P < 0.05),优势卵泡直径西医组小于中医组(P < 0.05)。西医组排卵率为60.3%,中医组排卵率为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医组共有3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8.57%,中医组共有11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辨证中医治疗联合食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中医;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7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66-02
排卵功能障碍约占女性不孕的25%~30%,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排卵异常或慢性无排卵,包括黄体功能不足、黄体缺陷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属中医学不孕症、月经不调、闭经等范畴。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重要治疗手段是促排卵,西医主要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克罗米芬(CC)治疗,虽然排卵率较高,但是副作用较多,受孕率仅34.5%左右[2]。本文现将2005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3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药联合饮食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05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中的3项:①病史: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不孕1年,或末次妊娠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不孕1年;②基础体温3个月均为单相;③B超监测无排卵;④月经来潮12 h内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无分泌期变化;⑤宫颈黏液检查无椭圆体出现;⑥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无周期性变化。所有患者均结婚1年以上,同居未避孕,无输卵管不通、生殖系统结核、子宫肌瘤等疾病,B超监测卵泡等。妇科检查子宫发育基本正常,宫颈黏液监测正常,基础体温无明显异常,配偶精液常规化验在正常范围内,年龄为23~39岁,平均34.5岁。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中医组和西医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组 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50 mg克罗米芬(国药准字H4021970,广州康和),共5 d[3]。
1.2.2 中医组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①痰湿型:患者月经稀少或稀发,月经失调,婚久不孕,面色白,肢体多毛,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胸闷痰多,脉细滑,苔白腻,舌质淡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应给予活血调经、燥湿化痰。药方:白术、党参各10 g,香附12 g,川芎10 g,当归15 g,石菖蒲、苍术各10 g,茯苓30 g,陈皮6 g,半夏15 g;②气血虚弱型:继发或原发不孕,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失眠健忘,心悸乏力,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脉细弱,苔薄白,舌质淡。药方:甘草6 g,枸杞子15 g,紫河车、白术各12 g,黄芪、党参各20 g,川芎10 g,白芍15 g,熟地30 g,当归15 g;③肾阴虚型:婚久不孕,月经量少色红,周期正常,大便干结,口燥咽干,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疼,形体消瘦,脉细数,苔少,舌质偏红。药方:桑葚子15 g,菟丝子20 g,墨早莲、女贞子各15 g,茯苓20 g,怀山药15 g,丹皮12 g,熟地、泽泻、山茱萸各15 g;④肾阳虚肾虚型:表现为婚久不孕,月经闭经或稀发,量少色淡,性欲淡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面色晦暗,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夜尿频多,小便清长,带下清稀,下腹冷坠。药方:甘草6 g,白术15 g,党参、熟地各20 g,当归、枸杞子各5 g,鹿角胶10 g,淫羊藿15 g,菟丝子20 g,肉桂1.5 g,熟附子10 g。同时,所有中医组治疗患者均进行莲子猪肚饮食治疗。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每3日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当优势卵泡直径≥14 mm时每日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同时监测卵巢内直径≥10 mm的卵泡数目及其直径,卵巢前后径,最大横、长径,子宫内膜厚度等,同时进行基础体温(BBT)监测,在优势卵泡破裂前后指导夫妇同房,同房后14 d 进行尿HCG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排卵前各指标变化
西医组内膜厚度与中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医组直径≥10 mm卵泡数目明显少于中医组(P < 0.05),优势卵泡直径西医组小于中医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排卵率与妊娠率对比
西医组排卵率为60.3%,中医组排卵率为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医组3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8.57%,中医组11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不孕症是指婚后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未避孕而未受孕,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两年未受孕。不孕症中的25%~30%为排卵障碍。主要包括黄体功能不全和无排卵,伴发的病种如卵巢早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席汉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3-6]。
中医治疗不孕主要分痰湿、血瘀、肝郁、肾虚等证型。由于精气血是孕育的物质基础,肾气盛是生殖的根本。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控制女性生殖系统功能,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不孕主要与气血、肾虚失和关系密切,应以补肾益气血为主,与现代医学相符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症下药,适用范围较广。痰湿型方中用白术、党参健脾益气化湿,香附理气调经,川芎、当归活血养血调经,石菖蒲芳香化浊祛湿,苍术、茯苓、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气血虚弱型方中枸杞子、紫河车养血调经、滋肾益精,甘草、白术、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川芎、白芍、熟地、当归养血调经。肾阴虚型方中桑葚子、菟丝子补肾益精调中,墨旱莲、女贞子滋养肝肾,六味地黄汤滋肾养阴。肾阳虚肾虚型方中白术、党参益气健脾,熟地、当归、枸杞子养血调经,鹿角胶、淫羊藿、菟丝子补肾养精,肉桂、熟附子温肾壮阳暖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益气调经、补肾健脾的功能,既培养后天脾胃以生血,又温养先天肾气以养精,佐以调和血脉之品使精血充足,冲任得养,胎孕易成[7]。食疗方中的莲子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猪肚则有健脾胃、补虚损之功效。优势卵泡破裂前的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 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均可影响治疗效果,结合中医方和食疗方可见对不孕患者采用补肾益气血治疗的诱发排卵效果较西医治疗佳。另外,本研究中中医组的内膜厚度、直径≥10 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均明显优于西医组,排卵后观察其排卵率和妊娠率亦显示中医组采用辨证施治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
综上所述,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辨证中医治疗联合食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秦小珑,乔玉丹. 无排卵性不孕症中医药临床研究[J]. 江西中医药,2007,38(12):12.
[2] 郑怀美. 妇产科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89.
[3] 周运侠.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82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3):51-52.
[4] 杨艺. 中医辨证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21-322.
[5] 桑珍,徐莲薇. 促排卵汤治疗排卵功能障碍51例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5):40-41.
[6] 褚玉霞,王瑞杰. 二紫胶囊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0例[J]. 中医研究,2006,19(12):27-29.
[7] 杨顺海,陈金红,王玉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J]. 河北医药,2008,30(3):516.
(收稿日期: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