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3-04-29刘琪
刘琪
一、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情况分析及启示
我校是一所镇级乡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
2005年,学校首次提出“小课题”概念,开始在全校中推行“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人人要有小课题”。由于刚起步,一切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主要是运用强制手段强势推行“小课题”研究,由学校教科室负责管理、审批,属于校级课题。三年中,共立项校级小课题104项,总体质量不高。
2008年,徐州市教科所面向全市教师推行“个人课题”。由于我校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再加上教师上报的个人课题方案是由市教科所负责审批、立项,结题后等同于在市级刊物发表的一篇论文,评职称可用,学校青年教师很多,所以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在市级个人课题立项36项。总体来说,教师个人课题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相对来说,课题申报方案比较规范、可操作性较强。教师参与的市级第一批、第二批个人课题全部成功结题,结题率100%,其中第一批我们区获得市级一等奖的四项课题均在我校。
在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的申报中,我们发现,三年中我校申报市级立项的个人课题在总体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但也有波折起伏的时候,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认真反思和研究。
1.牵扯精力较多,而回报率较低
一方面,小学女教师比例很大,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搞好教学,导致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初做课题的教师,缺乏研究深度,获得回报率较低等。
2.已有课题经历,刚性需求下降
多数教师一旦有了小课题研究经历,基本上就能满足职称评定的科研条件,需求度自然有所降低,如果他们再缺少主动发展意识,就会导致学校的课题立项数量的减少。
3.学校缺少引领,管理跟进不够
学校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通常都是站在管理者的需求与学校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教师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于是,有的教师就把课题研究看成是学校的事情,一旦学校无考核任务指标要求,无价值目标引领,教师研究课题就没有了动力和推力。
从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启示:如果我们转变管理者角色,降低坡度,让教师每天收获一点点,一步一个阶梯,指导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将学校的教科研管理目标转变为教师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领头羊”效应,以此激发教师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那么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工作的质量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经过反复实践与研究,我们提出了“群策群力、行为跟进、培训指导、内在驱动、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的个人课题管理思路(即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以便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并主动参与到个人课题的研究中来。
二、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的探索及实施
教师“个人课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思想引导,严密谋划,注重沟通合作,且要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角度出发,变压力为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
(一)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简介
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是通过“群策群力、行为跟进、培训指导、内在驱动、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与手段的持续改进,来增强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致力于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的阶梯性管理模式,其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引导和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
(二)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实施
教师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现代教育媒体与手段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与方法,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达到个人课题“6G”管理质量中的更高目标。具体如图2所示。
1.建立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
(1)区、镇课题管理。区级个人课题管理主要是中期对教师个人课题博客的督促、检查与评比,提供个人课题的实施反馈和宏观指导;镇级个人课题管理主要实行“星级”博客月反馈制度,对教师个人课题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
(2)学校教科室管理。教科室是教师“个人课题”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应为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条件保障。包括教科室建设、科研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拟定与落实等。
配置电脑网络设施。出于管理的方便及防盗的需要,苏北农村学校的电脑一般集中在固定的场所———机房,教师使用时要在前后楼之间穿梭,感觉很不方便,也耽误时间。后来,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认真倾听教师的心里想法,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接通了网络。这充分体现了“6G”管理模式中最基础的服务———群策群力,抛弃领导说了算,集思广益,给教师更大的空间,以行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增设兼职教育科研员。学校为了增强教科室的指导力度,选拔了两名科研能力强、有一定课题经验的教师担任兼职的教育科研员。
实行课题网络管理。学校制定了《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和《教师个人课题网络化管理细则》,细化了个人课题考核要求,通过网络定期对教师课题博客进行督导,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课题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服务。
(3)学科组课题管理。我们根据课题所属学科类别实行学科组管理,由科研能力较强的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处理好有关协调工作。
(4)转变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对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深度引领。
通过上述措施,在学校中营造了良好的个人课题研究氛围,“个人课题”从心理上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和接受。
2.多种管理和沟通手段并举
世界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管理的角色就是改进过程而不是一味地驱使人。”个人课题未能被教师真正接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系统和过程的低效,而不是教师本身。所以,有了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以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与教师沟通、交流。
主要途径:
(1)组建个人课题博客群。一是加入区教科所课题管理博客群,便于区内交流;二是分类汇总课题博客链接,发送给教师,便于校内交流。
(2)组建个人课题QQ群。充分发挥网络群组信息交流快捷、方便的优势,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使教师能够随时接收到最新的课题信息和通知。
(3)完善邮箱短信联系组。通过建立课题通讯组,方便给教师发送文件资料;通过与教师进行短信沟通,不好直接说的话可通过委婉的温情短信传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的抵触情绪。
(4)开通个人课题社区论坛。通过学校网站社区论坛平台,教师可在“课题研究”专栏下提出问题、困惑或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互动交流,博采众家之长。
主要方法:
(1)培训与指导。实行导师制。学校与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在我校建立了“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和“博士生工作室”,为教师牵线搭桥,给他们确定了个人课题研究导师,定期邀请科研专家来校指导交流,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
举行“科研讲座”。不定期邀请市、区教科所或高校科研部门的专家来校给教师作报告,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
开展“二级培训”。学校教科室每学期会定期开展教师个人课题的专题培训,如,选题指导、申报表填写、课题博客操作与管理、研究过程资料的撰写等。我们还要求教师外出参加科研课题培训所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面向有关人员开设讲座或汇报,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分享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成果。
(2)研讨与交流。召开课题专题会议。学校每月都会召开一次个人课题专题会议,以调度课题研究进程,研讨解决在课题研究中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开展课题交流活动。主要有课题研讨课、个别交流、经验介绍等。
举行课题论文评比。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教师个人课题论文的专项评比,对优秀课题论文予以奖励,并纳入绩效考核。
(3)计划与汇报。制定个人课题学期计划表。通过制定课题学期计划表,使教师明确一学期要研究的任务目标,有利于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推行个人课题学期汇报制度。个人课题学期汇报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课题过程的持续关注和实践,有利于总结经验。
(4)成果与展示。汇编课题成果集。通过把优秀读书心得、获奖或发表的课题研究论文汇编成册,发给教师人手一本,让教师看到了自己的收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举行课题成果汇报会。多数教师感到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培养了教师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个人课题成果汇报会上,我校教师总结的个人课题研究流程(如图3)。
通过以上多种管理手段和沟通方式的行为跟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行为的持续改进,使教师逐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与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中的“行为跟进”“培训指导”两个阶梯是相对应的。
3.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
人生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并伴随着目标的不断达成。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在感觉自己的价值目标将要实现的时候才容易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失去动力与目标。让教师成为胜利者,让教师享受成功,让教师体现价值,这是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中的最高要求。
(1)内在驱动———加速成长。价值驱动。教师通常具有成就自我的价值需求。让每一个教师感到,在学校中我是重要的,我是有价值的。应当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价值驱动是加速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每学期,学校都会召开个人课题先进表彰会,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将表彰通知下发到各个办公室,并在会上向教师赠送书卡,现场献上鲜花,让教师从内心里感到个人课题研究的价值。
情感驱动。人都需要被关怀,教师也需要人性关怀。当教师对课题研究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或遇到问题困惑的时候,或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都会给教师发送一条“温情短信”,让教师感到被关注和关怀的幸福,从中获得自信和愉悦。
任务驱动。徐州市教科所自2005年起向全市教师发起了“阅读经典,丰富人生”的读书行动宣言,我们开始组织教师在理解、内化的基础上,将宣言与行动进行有效链接,带领教师认真阅读了市教科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同时还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同读了《第五项修炼》《兔之眼》等蕴涵深刻教育意义的案例性书籍,达到内化吸收,然后教师自己走上讲台做读书心得讲座,以强化教师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自觉改善阅读效果。
(2)团队协作———共同成长。成立课题协作共同体。托马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学校通过引导教师建立协作发展的共同愿景、实施相应的制度考核和激励机制、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如前面提到的课题博客群、课题社区论坛及课题研究流程图等)及建构和谐的协作文化氛围等,促使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他们在共同前进的道路上,在团队协作中,形成了彼此的默契合作关系,松懈时有人会提醒督促,迷惑时可找人交流问询,前进中获得及时的指引帮助。
举办教师发展研修班。学校成立的教师发展研修班,面向对象是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进取精神等方面比较突出的科研骨干教师。由一把手校长任班长,定期邀请省市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教师到班授课,给教师做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过程管理、教育叙事写作等方面的指导,同时我们还与徐州市名校大马路小学、鼓楼小学、民主路小学积极开展科研“手拉手”活动,实施教师挂职锻炼,以促进教师团队发展。
(3)自我管理———修炼成长。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降低学校组织管理的作用,相反,正是因为学校组织管理的良好大环境,才会促使教师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对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做好生涯规划。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稳定度较高,很多教师工作几年之后就能够看到二十、三十几年后自己的样子,自我发展动力减弱或停滞不前。因此,引导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必要。
我们引导教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长期的为三年,短期的为一年。主要内容包括现状分析(优势分析和劣势分析)、目标规划(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及具体措施三个部分。教师通过做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地认识自我,运用环境资源,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将学校的管理目标转化为教师的发展目标。
提高管理效率。所有的教师都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大多数教师似乎每年都在忙差不多的事情,缺乏新意和挑战,也难以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因此,我们引导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合理安排计划目标,优化工作时间和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能够依据课题研究不同的时段对课题进行重点关注和一般关注,始终不忘自己的研究任务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解决问题,不要让课题研究成为自己的负担,这既节约了时间,又能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实施精神激励。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精神层面上的反思和内省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途径。在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请个人课题做得好的教师介绍经验,帮他们推广研究成果,优先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科研先进评选和读书优秀个人评选等方法和手段,引导教师做好课题自我管理,实行自我激励,建议教师要做一个每天都在进步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课题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上,不断变革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服务质量为根本,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个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意义,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三、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的收获
个人课题“6G”管理模式的实施,最主要的是促进了管理方式的变革,提升了管理策略和管理质量。
(1)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我们以前的课题管理是以外力驱动为主,现在的管理以自我管理为主,以引导服务为主,变压力为推力。
(2)由注重形式到追求效益。个人课题管理不是对事物的管理,而是着力于人的发展的管理,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是要提升内在的质量。追求质量和效益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3)由单兵作战到全员协作。以往多数时候是教师各做各的课题,互相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也缺乏跟踪指导和培训,现在我们是强调共同协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4)由粗放管理到精致要求。以前是教科室一条线在管理,以“管”为主,形式单一、粗犷;现在是多渠道管理,多手段并用,要求高了、细化了,以“理”为主。
(5)由单向管理到双向交流。以前是从上到下的單向管理,现在是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双向交流,注重了管理的民主与平等,通过对研究过程的诊断和改进,逐步实现了有效沟通。
(6)由刚性管理到柔性服务。以前是领导说了算,领导怎么安排,教师就怎么做,缺少对教师意见的倾听,缺少对教师课题研究的情感关怀,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较薄弱;现在强调服务至上,注重感情投入,理解教师的研究难处,及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在教师个人课题的实践探索中,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和完善。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教师能够走上个人课题研究、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