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扫把”,不做“泥菩萨”

2013-04-29曲青山

百年潮 2013年6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共产党人党的领导

曲青山

党的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曾生动具体地用做“扫把”, 不做“泥菩萨”作过形象比喻。他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经不起一扫把打。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这话虽然是在几十年前说的,但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蕴含的深刻道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由于党长期执政,由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做“扫把”、怎样做“扫把”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严肃、更加尖锐。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拒腐防变,抵御风险,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要防止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要抵御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严重犯罪,邓小平强调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党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免疫力。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江泽民、胡锦涛都一再告诫全党,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坚决反对消极腐败。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出了中央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并加大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党的领导干部继续当好“扫把”,就能始终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否则,就会变成“泥菩萨”,就会走向反面,就有失败的危险。

做“扫把”,不做“泥菩萨”,党的领导干部要经受严峻的考验。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每个领导干部实际上都面临一个“进京赶考”的问题,都存在一个考试是否合格的问题。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来,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看,绝大多数人是好的,经受住了考验,给党和人民交了合格的答卷。但是,毋庸讳言,也确有一些人由“扫把”变成了“泥菩萨”,由“公仆”变成了“主人”。他们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精神懈怠,养尊处优;办事拖拉,推诿扯皮;讲究排场,好大喜功;哗众取宠,急功近利;铺张浪费,大吃大喝;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等,更有甚者贪污腐化,消极腐败,跌进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做“扫把”,不做“泥菩萨”,党的领导干部要进行长期艰苦的修炼。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前行不竭的动力源泉。许多共产党人之所以在敌人的屠刀面前视死如归,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勇往直前,其根本原因是信仰的力量在起作用。深厚的群众感情是内积于心的情愫和情怀。毛泽东生前曾为洪水、地震死人,看到群众吃难咽的窝头而流泪。邓小平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曾动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做“扫把”, 必须要有深厚的感情,“俯首甘为孺子牛”,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外化于形的行动和表现。共产党人是改造世界的领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共产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谋于上,行于下;想于“大”,做于“小”。 “小”中蕴含着“大”,今天的所做是为了明天和将来。这不正是我们党90多年来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秘笈和法宝吗?做“扫把”,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做“扫把”,不做“泥菩萨”,重温彭德怀当年的这个形象比喻,给人启示,令人警醒,值得我们长久地回味和咀嚼。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共产党人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发刊词(节选)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