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

2013-04-29莫世章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灵教育教师

莫世章

献出一颗心,就是献出一颗真诚的心,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颗照亮别人的心。这说起来不难,但做到并不容易。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惯性影响下,教师们常常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发现学生的缺点、错误,加以指责,带一定强制性地要求纠正,从而忽略了人的精神需要中最本质的东西——渴望得到肯定。

一、赏识使得事半功倍

1.肯定使学生自尊、自信

对学生适当的赏识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进步的强劲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因人而异,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有个“度”,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只要学生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每个学生由于年龄、心理、兴趣、爱好、性格不相同,导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同,学习态度和主动性不同,他们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是做“权力型教师”“妈妈型教师”还是“智慧型教师”?是用一种方法教育所有的学生,还是用多种方法教育同一个学生?

教师要牢记“十个指头有长短”的简单道理,千万别把学生甲的长处与学生乙的短处进行比较!在充分肯定学生甲的长处的基础上,针对甲的短处提出一个合理的目标,让他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困难,教师要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的进步,这样会激励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我们看以下两句话有什么差别:“请注意,看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请注意,看他哪个地方读得好。”学生听后的心理反差是巨大的。智商天生有区别,但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方法并非遗传。教师的责任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在学做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步完成后者。

2.肯定使学生自律、自强

教师的赞赏,同学的表扬会激发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强性。在这方面要求我们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比如期末就不应该只有“三好学生”单项奖,而更应该有诸如:助人奖、勇敢奖、尊师奖、自强奖、好学奖、劳动奖、创新奖等等。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的方式评定各个奖项的得主。这种“赏识”教育方式,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优点,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年龄越大越感到痛苦,知识越多越远离快乐。这一现象发人深省。一种总是让学生“受伤”的教育,绝非好教育!既关注共性也关注个性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放弃了“肯定”就等于放弃了责任。教师的职责就是一辈子做一个称职的点灯人。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盏盏期盼爱心点亮的灯。心灵的灯需要心灵的圣火点燃。

二、宽容会使阳光更灿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所难免会违反校规校纪,做些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事。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学会宽容和理解,正确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宽容理解的关系。严格要求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严格要求,纪律和规范就难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难以成为学生内心的准则。但严格要求不是故意刁难、苛刻,而是充分讲道理,启发学生去理解。现在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极强,但由于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合规矩的事。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矫正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宽容和理解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教育其实就是:教的过程以及培育的过程。教是短暂的,甚至是三言两语,而培育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宽容绝不意味着放纵。宽容应是心灵交流的默契。教师的宽容往往更受到学生的尊敬,比简单的批评、指责和惩罚效果要好得多。要具备宽容的心态,首先要让学生有吐露真实心声的机会。其次是允许学生有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只要它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准则。再次,能让不同学业层次的学生有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兴趣爱好。最后,教师应通过观察和了解,与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知道每个具体的学生最需要什么。宽容是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没有理解,便谈不上真正的愛和赏识。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语),爱需要宽容。有了宽容,才能够等待;有了宽容,才能够唤醒。师生冲突,是教育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是否能智慧地解读和面对冲突,不但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还需要有足够的涵养和定力。孔子讲宽容,庄子讲放下,百姓讲舍得,教师讲忽略!关爱学生就是要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三、思想教育寓真情

以情感人,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铺直叙或轻描淡写地对思想教育内容一带而过,难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相反,如果脱离实际,一味讲大道理,也会给思想教育带来相反的结果。思想教育应该建立在恰当的学生认知水平上,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施教者应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愤怒的批评,高声的责骂,甚至让学生背书、罚站,请家长相威胁,只能让学生对你敬而远之。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拒绝邪教、远离毒品”时,选用邪教痴迷者、毒品受害者的惨痛经历并加以点评,一定会使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并引起相当的警觉。

四、真情换真心

教师与学生之间并非真正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教师与已毕业的学生再进行一次认真的交流,就会发现,其实学生很希望教师经常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交流。有的教师让学生望而生畏,有的教师让学生望而生慕。若仔细深究下去,我们会发现,没有哪个学生不好接触,不好接触的反而是某些威严的师者。动辄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贬低学生,训斥学生,以知识大全者藐视学生,这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学生是很好接触的,因为他们渴望成年人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除部分隐私外),他们更想知道成年人对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有些话不对父母说,却会说给教师听,这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仰慕。作为教师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应该保持和发展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教师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而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师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使师生能够和睦相处。

中学生是非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了。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会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使他们闭锁心灵。部分学生或者突然爆发,酿成大错;或者默默无语,性格孤僻,这其实都是教育的悲哀。一个班主任爱优等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会发现,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也有许多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将是一朵盛开的花,只要给足他们阳光、空气和水,深入到他们心灵深处去揣摩他们的真情实感,成为他们的朋友、亲人,耐心地等待,就一定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金明.请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2(1).

[2]李昕蔚.拨开阴霾见阳光[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3(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心灵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