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自主“做数学”

2013-04-29杨勇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做数学区别轴对称

杨勇

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观察和猜测,再到验证和总结,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它的一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下面我们以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为例,来谈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教学模式。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图形与变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了认识后,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时,可把相关的知识如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等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实验、探索,研究、发现、应用轴对称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做数学”。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感知轴对称、欣赏轴对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动中,教师要明确对称的多样性,而轴对称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让学生试着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带有这种特征的图形,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步: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感知轴对称。

接着,通过动手实践探究新知识并简单应用。如设计实验:将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利用实验,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步:明确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明确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共同特征,并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描述图形的特征。学生经过思考和归纳,大部分都能把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表述出来。如“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这些图形都是可以对折重合起来的”,等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把这些图形的特征表述得更准确。比如在黑板上画两个用平移得出来的图形,图形同样具有两边一模一样的特征,但是与之前的图形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学生进一步准确表述之后,教师再归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得到概念,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能力。

第四步:探究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两组概念是特别容易混淆的。教师可以再把之前的轴对称图形都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更仔细地比较、观察,进一步理解概念。在区别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得出轴对称指的是一种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种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

为了更深层次地掌握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提两个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如: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再结合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和总结,得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步:总结归纳阶段。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学生通过归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练习口头表达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实践、归纳、总结等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联系现实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教师通过适当指导“做数学”,形成一种探究式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做数学区别轴对称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上班和坐牢的区别
位置的区别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
看与观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