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泡泡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013-04-29黄英琳
黄英琳
小学课文中安排了一个富于童趣的内容,即以小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呈现的提示语,许多师生都喜欢亲切地称它为“泡泡语”。它绝不是课文的点缀或装饰,每一个“泡泡语”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有的从学生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引导深入体会文章中心;有的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有的引导学生拓展课文……我们要充分关注并认真解读“泡泡语”,体会编者的良苦用心,利用“泡泡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从而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如《巨人的花园》(人教版四年上册)第八自然段旁边就有这样一则“泡泡语”:我知道春天又到花园的原因了。显然编者设计这则“泡泡语”意在用感悟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内容,抓住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根据编者的意图,我是这样不露痕迹地把“泡泡语”融入教学中:
1.多好啊!我们知道春天又到花园来了!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八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
2.学生读课文找原因。
3.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春天为什么回到花园。
4.多么神奇的一个孩子,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一下:
小男孩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好像在对巨人说:_____________
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火辣辣的,因为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____________
5.请一位同学不看课文,借助老师的提示来说说春天又回到花园的原因。
当巨人大声叱责时,小男孩?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____________。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___________。春天又到花园来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对“泡泡语”进行了恰当的扩展,适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的语文训练活动,将“教本”与“学本”有效结合起来,让小泡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光泽县教育局初教教研室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