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延安强降雨
2013-04-29祁玉江
祁玉江
2013年7月,对于延安人来说,是一个灰色之月、劫难之月。从7月3日到8月1日晨,一个月之中只有四五天为无雨天气,其余都为下雨天,而且连绵不断,基本都是中到大雨,仅强暴雨就达9日(次)。全市月平均降雨419.8mm,降雨量最高的为宝塔区达613.6mm,最低的黄龙县为225.3mm,大大超过了正常年份平均降雨量508.9mm左右的水平。其连续降雨过程之长、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暴雨日之多、受灾之严重,是延安继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次最集中的降雨。
据气象、地质专家评估,延安的这次强降雨,属复合型特大自然灾害,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和大范围的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量农田被毁,农作物被淹被冲,公路、桥梁、电力、供水、通讯中断,油井被淹停产,库坝告急,大棚、房屋倒塌。经核查统计,全市紧急转移78万人,设立集中安置点852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23.9万人;倒塌房屋和严重损坏房屋186693孔(间),涉及74322户家庭和244743人;死亡42人,受伤150人;直接经济损失120.8亿元。预计灾后重建,没有两三年时间和强有力的工作推动是不行的。
作为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宝塔区,是这次强降雨受灾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全区3556平方公里,16个乡镇、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个街道办事处、623个行政村、38个社区(其中22个城市社区),50万常住人口,10万暂住人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最大的特点是乡里受灾,城里也受灾,有的属毁灭性灾害;不仅经济严重受损,而且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据区气象局报告:从7月3日至8月1日凌晨,宝塔区境内一个月平均降雨量为588.9mm,最大降雨量(官庄)达613.6mm,最小降雨量(冯庄)为551.5mm。降雨前期主要集中在延安城区及东北部的元龙寺、甘谷驿、贯屯、冯庄等地;后逐步东移至姚店、李渠、川口及南部的松树林、麻洞川、临镇、官庄等乡镇。全区城乡紧急转移群众149031人,共设173个安置点,集中临时安置2.6万人。其中城市“三办”、城郊五乡镇(柳林、万花、枣园、河庄坪、桥沟)设立集中安置点39个,安置9232人。倒塌房屋8701孔(间),涉及4496户家庭和14423人;严重损坏房屋38769孔(间),涉及14505户家庭和49505人;滑坡6145处;水毁道路260条、1162公里;产生病险库坝228座;农作物受灾面积20.5万亩,大棚受灾4602棚;死亡18人,其中次生灾害死亡8人,受伤10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62亿元。
一
元龙寺,民间俗称五羊川,地处宝塔区东北部,与延川县的关庄乡接壤。面积134.1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2563户、10369人。其地形呈“Y”字型。原建制为乡,在第二次撤乡并镇中,改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在这次强降雨起始阶段,元龙寺的降雨量最大最猛,灾情损失也最重。共造成1.84万亩农作物受损,其中绝收1.37万亩,261座温室大棚和弓棚同时受损;倒塌房屋684孔(间),严重损坏3435孔(间),转移人口3311人;滑坡、塌方431处,冲毁道路428处、桥涵5座;在右手沟,沿大山圪瘩村一线,搭了不少帐篷,作为灾民临时避难点。大山圪瘩沟淤地坝有10华里长,坝体高20米,坝底宽60米,有效库容10万立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当年建坝时未留溢洪道,只修了清水洞,采用卧管排放。坝的下游涉及11个村子、3300多人。7月13日下午7时,工作人员发现坝内水位急剧上升,已距坝梁不足3米。接到险情后,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周文亮立即组织30人的应急分队在沟口待命,自己先带了几名水利技术员和骨干队员,徒步摸黑1小时赶到坝上。面对严重险情,周文亮立即组织随行人员在坝梁一侧搭起帐篷,一方面调来水泵排水,另一方面组织抢险队员下到坝内清理被杂物堵塞的清水洞卧管,一直奋战到凌晨4时才将3个卧管疏通。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永萍带了30多名社区、村组干部紧急疏散了下游群众,以防不测。包抓元龙寺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延莉也随后赶到,共同组织抢险。就这样,在区、乡、村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整整一夜的紧张忙碌,水位很快下降至坝梁5米之下,一场重大险情终于被排除了。
二
甘谷驿镇,位于延安城以东35公里处,210国道穿境而过,与元龙寺社区服务中心接壤。面积172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5100户,15420人。其降雨、灾情特点与元龙寺相似。连日的强降雨造成20615亩农田受灾,其中9049.2亩绝收;11条通村道路严重损坏,其中5条道路中断;倒塌房屋390孔(间)涉及209户家庭,严重受损971孔(间)涉及444户家庭;撤离群众3819人,集中安置1728人。与此同时,强降雨还造成几条沟道造地工程严重被冲被毁,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已成危房,众多蔬菜大棚、弓棚受损。面对险情,镇党委书记常延丽,镇长李平,在包抓乡镇工作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晓文的协助下,积极组织区、镇、村各级干部和辖区单位企业,奋力投身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连日来,他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成了农民群众的主心骨。33.7平方公里的顾屯流域,涉及4个行政村、478户、1520人,是全区乃至全市治沟造地的示范典型。原有耕地3600亩,治理改造后达到5121亩。沟内新建骨干坝1座、中型坝4座、台阶坝203座。由于连日强降雨的侵袭,流域内100余座台阶坝、1024亩农田被毁,4200余亩玉米被淹,几乎全部绝收。举目望去,山坡上大片泥石流涌入农田,退耕还林和治沟造地栽种的茂密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可以说满目疮痍。胜利河棚栽基地建有大弓棚367座,大多数种植的是甜瓜和香瓜,也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基本绝收。看着浸泡在泥水里即将成熟上市的无数瓜果,人们十分痛心。
三
姚店,不仅是宝塔区的重镇,也是延安市乃至陕北地区的名镇。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及核心区就建在姚店。全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下辖35个行政村,3656户,13655人。灾情也较为严重。农作物受灾6420亩,倒塌房屋396孔(间),严重损坏1472孔(间);毁坏道路11处,滑坡36处。尤其是拐沟村损失惨重,有8个村的农户整村进行了搬迁转移,对11个村的农户进行了部分转移。共设10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灾民3580人。地处狭窄拐沟的胡家沟,全村120户、396人。7月10日凌晨的一次强降雨,发生大量泥石流,进村道路被塌方、泥石流毁坏,电信中断,多处房屋倒塌、破损,大山滑坡,村民被困。接到险情后,镇党委书记乔震,在当地一位老农的引领下,上午8点多从镇政府机关出发,踏着泥泞的山道,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直到下午3时才抵达胡家沟。好在没有人员伤亡。乔震与村支部书记李志国等,迅速组织群众撤离险境,经过两个多小时,至晚8时许才将全体村民转移安置到姚店小学。7月8日早晨7时,原东风化肥厂职工住宅院内下水道堵塞,致使27户住户屋内进水,积水达1米深。接到险情报告后,镇党委书记乔震,镇长丁海平立即组织公安、消防等部门有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顾自身安危,将院内10多块下水道盖板逐一打开,才将水道疏通,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
贯屯,位于宝塔区最北端,是宝塔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与子长县寺湾乡接壤,山大沟深,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差。原建制同样是乡,在第二次撤乡并镇中改设为社区服务中心,面积93.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374户,5567人。
在这次强降雨中,辖区农作物受灾7035亩,倒塌房屋85户185孔(间),严重损坏126户355孔(间);损毁道路31公里,毁坏牲畜圈舍137处。灾情发生后,在包抓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区政协副主席刘乐萍的协助下,社区党委书记艾小敬,主任乔云飞,人大联络员程飞,组织各级干部和辖区企业单位,奋力投身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全社区共设立了贯屯学校,贯屯煤矿、陈家砭、鲁屯4个集中安置点,将云山寺、白家砭、泉岔河、史家洼、关路坡、张寺沟、石家沟等村的257户,527人进行集中安置,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贯屯煤矿是宝塔区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也是延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年生产煤炭30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400万吨/年能力的洗煤厂,以及铁路运输专线、矸石发电厂、煤炭物流中心等煤炭经济循环产业链。如果煤矿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公司出动人员500多人次,调动机动车5辆,专门负责抗洪抢险工作;对处于危险地段的施工人员,要求全部撤离;对雨水聚集较多的地方,组织人员及时排水除险,保证煤矿广大职工及矿区安全。与此同时,煤矿还积极发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有力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防汛抢险工作。严重的灾情造成蟠龙镇至贯屯社区服务中心交通道路严重塌方,车辆无法通行。在延安市交通局的技术指导下,公司组织50余人的抢险队伍,出动铲车2辆,工程车5辆,用煤矸石对塌方道路进行垫铺维修,仅用1天时间就恢复了交通,保证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和贯屯社区广大群众的正常出行。为减轻社区安置灾民压力,煤矿还腾出部分职工宿舍,搭建彩钢房40余间,提供床板70多块供灾民住宿。并送来矿泉水70箱,方便面80箱,馒头2000个,提供灶具安排专人做饭,为灾民服务。
五
蟠龙镇与贯屯社区服务中心相连,在第一次撤乡并镇中将原下坪乡合并其中。全镇灾情最早出现在小李渠。7月12日凌晨4时50分,突如其来的强降雨,使村民刘玉莲(女,68岁)家的3孔砖窑突然坍塌。虽经镇党委、镇政府组织驻镇采油厂、派出所、消防队、卫生院干部职工50多分钟的全力抢挖,但终因时间过长,遭砖石砸压,造成刘玉莲本人和头天晚上前来探望老人的24岁女儿代金花和4岁的外孙女张糖糖死亡。这也是宝塔区这次强降雨过程中造成的首起死亡事故,令人十分痛心。
蟠龙镇辖区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3916户家庭,15416人。强降雨造成2110户家庭和6199人受灾。倒塌房屋284孔,严重损坏1884孔(间);农作物受灾10503亩,苹果受灾2000亩;避灾撤离转移安置群众4328人。其中设立集中安置点5处,集中安置1367人。
7月12日,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神延铁路延安段出现多处塌方和路基下陷等险情,致使途经蟠龙镇的北京至西安(T41),齐齐哈尔至西安(K545),榆林至宝鸡(K8165)三列客车滞留蟠龙火车站,4700多乘客被困。当地党委、政府接到报告时,乘客滞留时间最长的已达8个多小时,列车上的食物和饮用水已基本耗尽,乘客的怨气很大,情绪异常激动。
镇党委书记张振岐,镇长石仰恒立即赶往蟠龙火车站,看望慰问受困旅客。同时安排人员在全镇范围内购买食品运往火车站。面对情绪不稳,牢骚满腹的旅客,张书记不顾辛劳分别走上列车,通过广播,代表区委、区政府,代表全区人民慰问大家。并在当地受灾严重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受困旅客免费送去3万余元的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面包等食物。同时简要说明当地近期降雨成灾的情况,并安排人员驻守车站,为滞留旅客提供服务,使受困旅客的情绪得到了稳定。至12日晚7时,三列滞留旅客列车分别驶离蟠龙火车站。对此,全体旅客对宝塔区委、区政府和蟠龙镇党委、政府的无私帮助给予高度赞誉,铁路部门也对当地党委、政府这一爱心之举给予高度评价。
后庙沟村距蟠龙镇13公里,山高沟深,道路狭窄,全村共有65户,l71人,其中常住23户,59人,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苹果、养畜为主。7月13日,监测地质灾害的魏银福与带片领导李向进,包村干部刘利强共同巡查山体滑坡隐患时,发现多年来受监测的山体出现异动。魏银福立即敲响铜锣,警示群众撤离。片长李向进马上向蟠龙镇党委、镇政府汇报。险情就是命令,镇党委书记张振岐,镇长石仰恒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后庙沟村,帮助疏散群众。在大队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部分村民已陆续走出家门向安全地带撤离,但仍有一部分群众贪恋家中财产,迟迟不愿撤离。面对这种情况,镇领导带领干部分成两组,挨家挨户进行劝说,组织撤离。村民高玉民对撤离极为不满,表示死也不撤离。张振岐等领导顾不得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命令镇村干部强行将人带走,同时又安排镇干部将老人家中的牲畜赶往安全地带。村民朱飞飞行动不便,带片领导李向进将他背到马路边,送到车上。村民朱明山家有两个放暑假刚从城中回来的小孙子,干部刘利强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给他们穿上,与老人共同将两个小孩送上接送撤离群众的车。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全村59人无一人遗漏,全部撤离至前庙沟和蟠龙小学和蟠龙中学安置点。
六
青化砭镇,地处宝塔区东北川,镇域面积89.2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有2891户家庭13975人。在这次强降雨中,所有村和社区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受灾较重的达1969户,7323人。倒塌房屋474孔(间),严重损坏1703孔(间);道路损毁58公里;毁坏农田5120亩,农作物受灾17430亩,其中绝收4245亩;转移群众6283人,设立集中安置点3处,集中安置622人。由于包抓乡镇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王文忠,镇党委书记刘海明,镇长李秋华,人大主席孙成东等靠前指挥,防范措施得力,未造成人员伤亡。
赵家沟村谢克友、陈增福两户人家的6孔石窑,经镇村干部排查,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撤离。但谢克友很固执,认为他家的窑洞住了十几年,很坚固,下再大的雨也塌不了。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都无济于事,直到7月11日清晨,村支部书记韩树贵和村主任马文军例行排查时,发现谢、陈两家的窑洞由于受连日暴雨冲刷,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这两家3口人还在窑里熟睡。韩树贵和马文军赶紧叫醒谢克友和陈增福,要求立即撤离。经过再三劝说,他们终于同意撤离,但仍坚持要将家里的东西先搬出去再走。在这危急关头,韩树贵和马文军顾不了那么多,强行将谢克友,陈增福两家带离险境。撤出不到5分钟,6孔石窑洞全部坍塌了,两家3口人躲过了一劫。谢克友和陈增福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七
梁村乡,俗称牡丹川,早在第一轮撤乡并镇中,就与上游的张坪乡合并。全乡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3222户,12282人。与其它乡镇相比,梁村乡的灾情相对较轻一些,只是公路多处塌方,滑坡,棚栽业受损比较严重。全乡水毁道路68公里,滑坡94处,水毁桥涵17座;大棚受灾264座;产生病险库坝2座;农作物受灾2370亩,其中绝收1800亩;倒塌房屋647孔(间),严重损坏2560孔(间)。一度交通瘫痪,供电中断。
好在乡党委、乡政府应对有方。党委书记张军民、乡长胡小文、人大主席刘畅等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积极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与洪涝灾害展开搏斗。对易滑塌地带,安排干部、党员昼夜24小时看守监测;将已垮塌或已成危窑危房户的群众及时进行撤离,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安置灾民5858余人,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乡党委、乡政府还紧急从区民政部门调回帐篷180顶,被褥960套,床板600块,面粉1030袋,煤炭40吨,解决了燃眉之急。
漫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员,7月8日晚接到强降雨紧急通知后,他首先想到村上那座水坝,如果一旦决堤,整个村子就会被淹没。于是,他冒着暴雨,连夜紧急组织几个村民挖开了堤坝,将洪水排了出去。并将村民撤离在安全地带,而后转移到乡上的集中安置点。为防止村民偷偷跑回家中,他从早到晚,挨家挨户帮助村民喂鸡,喂猪,不漏一户,从而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元家沟村村民小组长赵发毕,在组织村民撤离时,敏锐地感觉到村民朱有富的房屋有安全隐患。当他急忙赶到时,朱有富正准备进门寻找放在家中的400元钱。赵发毕一把拽住他,怎么也不让他进去。就在两人相互拉扯中,窑洞突然开始坍塌,赵发毕一把将朱有富从窑中拽了出来,使朱有富躲过了一劫。事后,朱有富感激万分,逢人便说:“要是没有赵发毕,我早就没命了!”
八
李渠镇,同样在前些年第一轮撤乡并镇中与碾庄乡合并。镇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2个社区,6910户人家,30160人。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灾情同样不轻。农作物受灾7710亩,蔬菜大棚损毁305棚;倒塌房屋360孔(间),严重损坏1179孔(间);转移安置灾民15018人。
位于碾庄沟的北过境线核桃树塔段,7月8日以来的强降雨,致使多处多次塌方,有近500米一段不断出现滑塌险情,道路完全中断,机械无法靠近,清理非常困难,滞留车辆愈来愈多。面对随时可能滑塌造成人员伤亡的危急情况,镇党委书记曹亚雄,镇长刘催保,镇人大主席祁超等同志,一方面紧急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及区纪委派驻李渠镇抢险队,成立临时指挥部,迅速疏导滞留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整整用了两个小时,清理完塌方,打通了生命通道。
7月14日,李渠镇西村山上出现了严重的滑塌,附近群众基本住的是土窑洞,而且有不少老年人。加之山体较陡,人员转移十分困难。危急关头,镇防汛指挥部迅速组织中小学教师,成立了一支15人的抢险队,协助镇村干部,很快转移了32名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15日,中庄村淤地坝出现险情,随时面临溃坝危险,直接危及下游低洼区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镇村干部一方面疏通溢洪道,架起水泵抽排,另一方面迅速撤离下游低洼区住户,以保万无一失。可群众对转移抵触情绪很大。关键时刻,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亲临一线,挨家挨户耐心地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群众,将他们妥善转移到集中安置点。
王庄村灾情更为严重。村道被水冲毁300多米,桥梁坍塌,严重影响了本村及后沟3个村子的村民出行。村内的饮水管网和水塔被大水冲毁,村民吃水成了问题。14座小型坝和一个大坝冲毁,120亩坝地农作物全部被淹,基本绝收。王庄村人口较多,居住分散,尤其是村民住宅普遍依山而建,受灾严重。在276户928人中,房屋严重受损42户122间,倒塌6户19间,绝大多数家户的硷畔垮塌。村民王维金,现年51岁,家中7口人,5孔石窑全部坍塌,财产被压毁,居无定所,直接经济损失达14万元。房屋倒塌后,妻子刘巨琴整日以泪洗面,夫妇二人情绪十分低落。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察看灾情,进行安慰,并妥善协调了住处,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坚决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在镇村干部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在原址上已经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九
冯庄乡,俗称丰富川,其上游为过去的丁庄乡,同样早在第一轮撤乡并镇中合二为一。全乡总面积18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2828户,12386人。这是当年北京知青插队较为集中的乡镇,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就在该乡康坪村插队2年多(28个月),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全乡灾情很重。农作物受灾23400亩,损毁蔬菜大棚439座;倒塌房屋163户311孔(间),严重损坏797户1947孔(间);道路损坏114处,山体滑坡490处;水、电、路及通讯等曾一度中断,群众的生产生活陷于瘫痪。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奋力抢险救灾,转移安置被困群众,紧急疏通道路,抢收瓜菜,协助电力、通讯部门恢复供电、通讯。
7月12日,洛家河村多处出现塌方,唯一的进村道路被滑塌的泥石流堵塞200多米,老百姓一度被困在村里无法出行。同时,由于连日降雨,柴火无法燃烧,加之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群众生活极其困难,形势十分危急。面对这一情况,乡党委、乡政府积极部署,立即调来钩机、铲车,全力以赴,昼夜清理,终于打通了进村道路,带去了食物。随后又将全村人员转移安置到镇上的集中安置点。
7月14日,安则畔村被滑塌的泥土堵住了进村的道路,稀泥高过膝盖,道路十分难行。乡长侯忠军带领4名干部,不顾一天的劳累和高烧,拖着红肿的脚,徒步3公里将群众解救出来。
7月24日晚,在得知南沟塔村部分村民偷返回村时,正在曲台村排查险情的乡党委书记田志荣立即带领3名干部,深夜1点多冒雨趟过被洪水冲毁桥涵的河流,踩着淤泥,步行4公里来到村上,将在村的所有群众全部撤离出来。途中他们将70多岁患有精神分裂和智障的孤寡老人戴大娘轮流背至曲台村,将撤出的群众集中安置到冯庄学校。此时天已大亮。乡亲们看到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样子,感慨地说:“田书记真是个好书记!”
英沟村共有村民43户,195人,其中常住人口29户,52人。7月3日强降雨以来,全村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倒塌了5户14间,裂缝、过水15户27间。死亡鸡216只,农作物受灾480亩,淤地坝垮塌2座,公路冲毁2.5公里,塌陷17处;杆线倒塌8根,全村水、电、路及通讯一度瘫痪,损失非常严重。
灾情发生后,乡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成30人的应急抢险队,第一时间赶到村上抢险救灾。同时,英沟村也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2个救灾小组,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将在家的29户52人全部撤离出村,妥善进行了分流安置。为防止撤离人员潜返回村,乡党委、乡政府在进村入口处设卡,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同时,利用雨后间隙,组织青壮年劳力,积极开展疏通道路,清理淤泥,栽杆移线,恢复通电,加固房屋等生产自救。村民庞海贵家4孔窑洞倒塌,财产被埋。乡党委书记田志荣,乡长侯忠军亲自带领党员干部和区派干部40多人,一起开展财产搜抢,并将他们一家7口人妥善安置在冯庄学校。老庞激动地流着泪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十
川口乡地形呈“Y”字形,俗称马四川,由两条沟,三道梁组成。7月份,全乡累计降雨量达到571.6mm。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辖31个村,2795户,10760人。受灾群众达2138户,8089人,因灾倒塌房屋395户401孔(间),严重损坏1240户3617孔(间);转移群众1300余人,集中安置群众371人。同时,此次强降雨造成全乡农作物受灾16560亩,其中绝收3450亩;2座养殖大棚全部垮塌,其中1座大棚内约5000只肉鸡及其饲料全部被埋;55处电力和20处通讯受损,18个村停电,29个村通讯不畅;水毁公路78.5公里,牛田寺、同岔、师崖等村近30公里果园上山道路严重损毁。走进川口,大面积泥石流随处可见,乡村骨干道路多处被泥石流掩埋;农田受损比比皆是,树木植被毁坏极为严重,许多电杆斜歪,墙畔多处塌方;有3次洪水上了公路,漫过乡政府前街道,乡政府至川口村大桥受损。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在危险关头,区政协主席高鹰临危受命,多次奔波在川口防汛抢险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区石油协调办主任殷坚等区上包抓部门领导干部,更是通力协作。乡党委书记杨树虎,乡长刘庆忙得团团转,防汛抢险,疏散群众,安置灾民,固守病险库坝……几乎忘记了吃饭和休息,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中去。
陈家洼村位于川(口)麻(洞川)路东南17公里处,是川口乡左边沟道最后一个村子。全村67户285人,全部依山体居住。7月7日强降雨以来,该村2处集中居住区域的42户住户周边都发生了严重滑坡,导致群众房屋受损17户77间,倒塌3户9间;其他25户虽未受损,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同时,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为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乡党委、政府决定除留10人在村应对灾害外,其余275人全部撤离转移安置。2009年,张忠亮向亲戚朋友借款8万余元,自筹8万元,在本村公路边新建了8间平板房。没想到在这次强降雨中,所有房子瞬间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夷为平地,好在5口人被乡村两级干部及时转移,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南岸村在党支部书记谢永东和驻村干部贺治军的带领下,建立起由党员群众20多人组成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墙。加固堤坝,疏导水渠,疏散群众,排查险情,确保了南岸村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防汛抢险救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干部,好党员,乡人大副主席宁浩就是其中一个。7月9日,两河口村一带发生滑坡,塌方50多处,造成危窑危房70多户。宁浩接到险情后,一边立即向乡防汛指挥部报告,一边组织村干部、党员抢险救灾,撤离危险地段群众。并设立了3个临时安置点,确保每个村民能吃饱睡好。群众转危为安了,宁浩却病倒了。大家劝他休息,可他坚决不肯,依然带病冲在第一线,直到防汛抢险告一段落。
陈家洼村有库坝3处,其中一个库坝已容纳3万方水,属于区级重点监控库坝。刘增战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每逢下雨,第一件事就是巡视库坝,察看库坝是否安全,数年如一日。面对今年的强降雨,刘增战身先士卒,组织起了村“三委会”成员、党员共16人参加的抢险队,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工作中,撤离群众,背送老人。在刘书记的安排下,村中出动劳力对库坝周边的排水渠进行挖掘,购买了4台排水泵,24小时不间断对两个小水坝进行排水,终于使洪灾没有对库坝造成大的影响。全村窑洞及平房裂缝11间(孔),其中滑坡造成3户群众窑洞面墙裂缝。大多数受灾群众在刘书记的劝导下都自行离开居住的危窑危房,只有3户农民存有侥幸心理,不理解政府及村干部的工作,表面上在抢险队员劝导下搬离住所,待干部走后就自行搬回家中,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刘增战带领巡逻队人员半夜十一点多冒着大雨,踏着泥泞,强制撤离了这3户群众,并将3户门窗锁好,以保证危窑危房住户不再返回,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其中2户群众撤离后,窑洞先后倒塌,未造成人员伤亡。在场的村民哭着致谢道:“刘书记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多亏了他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道理,做工作,才使我们在关键时刻撤离出来,避过了这场天灾。”
在川口小学安置点有这样一位妇女,大家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洗刷碗筷,收拾宿舍,打扫院落,时刻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安置点之间。当有人询问她的名字时,她总是笑笑说:“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个妇女名叫高月琴,是延安市畜牧局养蜂试验站的一名退休干部,现年57岁。2011年,高月琴退休后来到川口乡赵尧村居住。她的邻居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2012年10月瘫痪至今,女儿照顾不过来,高月琴就主动担负起照顾空巢老人的义务。这次强降雨,老人的房子受到损坏,当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劝老人撤离至安置点时,老人怎么也不愿意。高月琴再三给老人做思想工作,并答应自己陪她一起去,老人这才同意住进安置点。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她全包了。同时,一有空,她就帮助安置点洗碗消毒,打扫院落,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高月琴干的是身边的小事,传承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正如她所说的“国家,国是大家,家是小家,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家出一份力。”
十一
在宝塔区,桥沟镇的地理位置很是独特,基本上环延安主城区一周,全镇总面积110.85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1个社区,42137户,150721人(含暂住人口)。有川道村,也有不少拐沟村,还有城郊村,镇情十分复杂。全镇受灾人口9540户,27650人,其中死亡3人。紧急时期共安全转移5159户,20878人,设立集中安置点24个,累计安置群众5731人。倒塌房屋426户1011孔(间),严重损坏998户3701孔(间);滑坡地段48处,水毁道路91处;农作物受灾面积1515亩,产生病险库坝5座。防汛抢险救灾任务繁重,压力很大。
7月9日零时52分,接到市、区防汛指挥部命令,桥沟镇鲁艺沟上游出现严峻险情,要求沟道两侧山体居民务必全部撤离。接到指令后,桥沟镇党委书记张博,镇长申连庚,人大主席艾绳富等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迅速调集人员物资赶赴现场,一方面组织撤离群众,另一方面开展抢险救援。随后,延安空军场站,预备役二团,宝塔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500余名救援人员也先后赶到,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抢险工作中。有的挥舞着铁锨填装沙袋,衣服湿了,手磨破了,却无一人抱怨;有的肩扛装满的沙袋,冒着大雨,踏着泥水,将沙袋一袋一袋垒挡在低洼地带一边,防止洪水泛滥。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战斗,1000多米长的防洪沙堤便矗立在道路两旁。看着刚建起的防洪沙堤,大家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微笑。72岁高龄的东胜村支部书记乔生福接到撤离任务后,来不及考虑长期患病卧床的老伴安危,打着手电,上山下沟,呼唤群众撤离。人们看到他满身泥泞,头上直冒虚汗,心痛地说:“老书记,你赶快回去吧,先把老伴安顿好,这里有我们年轻人哩!”乔书记回答道:“我是村支书,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这里需要我。”这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朴素情怀。
桥沟村党支部书记贾延生在劝说村民撤离时,由于天黑雨大,不慎掉入2米多深的沟渠中。当大伙将他拉上来并关心地问:“贾书记,你没事吧,要不去医院检查一下?”贾书记却说:“没事的,只不过是小‘肇事,我这辆‘桑塔纳可比你们‘现代结实多了。”一句话把大伙都逗乐了。说完之后,他强忍疼痛,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撤离工作中。
7月11日,十里铺村后沟出现山体大面积滑坡的迹象,镇政府老干部杨晓明早晨6点带领村干部,冒雨紧急疏散危险地段住户,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才将全村256人安全转移。刚刚转移完,只听见“轰”地一声,山体滑塌了,一下子捣毁民房10多间。大家顿时惊呆了,要不是老杨,21名群众就全完了。现场一片“谢谢共产党,谢谢镇政府,谢谢老杨”的喊声。
7月22日早晨6时43分,接村民报告,高家园则村薛维云家因山体滑坡大量淤泥由窗户涌入平房,致使一私自返家外来租住人员被埋。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搜救。但因雨大,山体不断有泥土滑落,救援工作几度陷入困境。得知险情后,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少领导亲临现场,紧急调来消防中队、预备役二团、四川民工和区委、区政府应急分队100余人,请地质专家和建筑专家科学制定抢险方案,轮流送饭,轮流挖掘,昼夜不停。经过连续30多个小时的紧张搜救,7月24日凌晨3时30分,被埋人员张仲洲(男,32岁,西安市周至县人,租赁户,在延安打工)终于找到,但已失去生命体征。可大家确实尽了最大努力。
十二
河庄坪是省级重点示范镇,长庆采油一厂就驻扎在这里。境内还有供延安城区居民饮水的备用水源红庄水库。全镇98.8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8104户,29000人。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2552户人家8935人受灾。倒塌房屋102户171孔(间),严重损坏141户415孔(间);农作物受灾10395亩,576座温室大棚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多处地段出现较为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塌方等灾害;通村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面对灾情,镇党委、镇政府积极抢险救灾。镇党委书记张修谦、镇长苗锋、镇人大主席李清喜更是冲锋在前,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镇村两级干部服从指挥,防汛,撤离,安置,抢险,核查,值班等各把一关。全镇共设立大小不等的集中安置点16个,安置群众2600人,为受灾群众撑起一把避风遮雨的“保护伞”。切实加强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严格出入登记和审批制度,原则上安置点人员只进不出,防止随意返回造成人员伤亡。
7月13日清晨,租住在兰家坪后山平房内40岁的蔡朝阳和45岁的张巧梅两位打工人员趁防汛值班人员不注意,从临时居住地擅自返回家中。然而不巧的是,7点10分,在蔡朝阳和张巧梅所租住二层平房的后山上,一股巨大的泥石流毫无征兆地从高达几十米的山崖上冲了下来,平房瞬间被泥石流压塌,两人均被掩埋。接到灾情报告后,镇党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带领机关干部及镇防汛应急抢险队30多名队员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及时调来两台挖掘机,立即展开营救工作,并很快疏散了周围群众。为避免被埋人员遭受二次伤害,在接近被埋群众点时,全部采用人工挖掘,由消防战士和镇政府干部轮流手工作业。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上午10点35分蔡朝阳被救出,中午12点10分张巧梅也被救出。但两人经现场急救人员检查确认,均无生命体征。就这样,两条鲜活的生命刹那间消失了,悲痛的情绪笼罩在遇难者家属和河庄坪镇每名干部群众的脸上。
十三
万花乡是花木兰的故乡,又名杜甫川。全乡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辖31行政村,13000户,45000人。在7月份强降雨过程中,几次受到重创。仅7月31日下午一次性降雨就达80.6mm。但由于包乡镇工作的区级领导和乡党委、乡政府防范措施到位,组织有方,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全乡受灾14036人,农作物受灾7879亩;倒塌房屋191孔(间),严重损坏691孔(间);损毁公路13公里,生产道路152公里,受损桥梁8座;7个村的电力和通讯中断。
面对来势凶猛的洪涝灾害,乡党委书记马随乐、乡长路梦岚、乡人大主席白晓峰等同志,积极应对,迅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严防死守,昼夜奋战在防汛抢险第一线。驻村干部吃住在村上指导救灾,各村“三委会”成员逐门逐户排查。同时,加派人员搭建帐篷,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637人,全力解决群众的吃住困难,并通过投亲靠友,邻里救助等方式,分散安置受灾群众11399人。
7月9日,强降雨导致延(安)万(花)公路与肖渠入村道路交接的排水渠堵塞,形成了30立方米的巨大水坑。驻肖渠村干部刘延峰,为了防止村民不小心掉进坑里,孤身一人在大水坑前整整蹲守了一夜。7月25日清晨,刘延锋在登门入户排查险情时,被村民家一条狗咬伤,在注射了狂犬疫苗后,持续低烧不退,但他不顾伤口感染肿痛,仍然坚持工作。罗崖村党支部书记张殿亮,面对本村土窑洞居住的82岁任玉兰老人,在儿女和驻村干部多次劝说,派出所干警强制撤离无效的情况下,他竟然下跪劝说,最终将老人安全撤离。共产党员王玉贵,是王家沟驻村干部,不顾家里受灾,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所驻村的抢险救灾中。正是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身先士卒,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踊跃参与,才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防汛抢险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十四
宝塔、凤凰、南市是宝塔区三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这三个办事处是延安的主城区,共设22个社区,每个街道办事处有10万人左右,共计30万人。加上居住在山体、沟道的外来打工租赁户10余万人,仅主城区约有40万人,管理难度很大。7月份,延安主城区月降雨总量达577.8mm,造成城区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大山系迎川迎街面发生大量泥石流。尤以宝塔山下区政府后山,东关黑龙沟后沟,太和山上山便道边坡,王家坪纪念馆和区委党校背山,西沟与市场沟通道入口处上坡,西沟拔丝厂家属院,北关机械厂家属院背山,南关大礼堂后沟山坡,市场沟银行渠,西北局旧址山体,七里铺烟洞沟等最为严重。南关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后山体和万花乡前锁崖形成整体滑坡隐患。严重的强降雨,还造成延安城区四周大量的树木植被被冲刷,街道多次多处被泥石流淹埋。黄蒿洼小区因河道涵洞被杂草堵塞,河水进入小区院落,住在七层楼上的百十户群众被迫紧急转移。本来基础条件很差、排水不畅的数条小沟更是无一幸免。东关长青路,万花路部分路段地基塌陷,交通一时被迫中断。共倒塌房屋455户892孔(间),严重损坏630户1679孔(间)。1085户受灾,无家可归,不得不搭建临时帐蓬和投亲靠友。利用学校设立安置点11个,集中安置3814人。广大机关干部、学校教师放弃了双休日和暑假,充当起了志愿者。卫生、食品、民政、公安部门派出若干干部,组成工作小组,轮流在集中安置点值班,确保广大灾民有病医,有饭吃,有床睡,有被盖。有的灾民动不动向工作人员发难,打骂工作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有两人就因被灾民打得伤势过重而住院治疗。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克制忍让的态度,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时刻充满着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优质服务之中。宝塔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白承平,主任赵东,人大主席拓佳荣,副书记李秀琴,副主任张斌;凤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刘林弢,主任杨晓梅,人大主席郭琳,副主任常艳、常春;南市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锋,主任董红,人大主席刘旭,副书记刁东,副主任高雄等领导同志高度负责,多少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吃过一顿可口饭,辖区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眼晴熬红了,嗓子喊哑了,身子消瘦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夜以继日,坚持奋战在防汛抢险救灾第一线。至于22个社区的书记、主任和那些网格员,关键时刻用得着,冲得上,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成了居民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是真正的城市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中流砥柱,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有这样坚强有力的基层干部,才使偌大的延安主城区躲过一劫,创造了与洪魔作斗争的奇迹,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取得了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
十五
柳林镇是宝塔区最大的乡镇之一,地处延安的南大门,也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乡镇,人口多,镇情复杂。全镇26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4200户,67000人(含暂住人口),几乎全部受灾。农作物受灾14925亩,其中绝收2625亩,毁坏耕地2685亩;道路损毁280处,滑坡28处,产生病险库坝5处;倒塌房屋326户895孔(间),严重损坏1669户5242孔(间);除投亲靠友外,集中在柳林中心小学和育英中学设立的2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紧急转移安置人口4500余人次。区人大主任王建军临危受命,蹲守柳林,指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7月12日晨7点40分,位于槐树洼村的南泥湾采油厂柳林采油大队沟门区队的两层六间平板房山体发生崩塌,导致楼板断裂,正在房中吃早饭的郑杰、马龙两位职工被砸中。得知消息后,镇党委书记折克银、镇长薛战飞、武装部长任建军带领30名防汛抢险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会同周围群众和南泥湾采油厂职工奋力展开救援。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将两名伤者从废墟中救出,被紧急送往延安市人民医院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位于沟门村麻科驿沟的麻科驿坝,始建于1999年,2012年对坝体进行过修复。该坝系由上游3个小坝和主坝组成,设计库容5万立方米。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坝内水位急剧上涨,超警戒水位运行,部分坝梁护坡开始垮塌,情况十分危急。接到险情后,镇党委书记折克银、镇长薛战飞和镇武装部长任建军带领22名防汛抢险队员迅速赶赴现场。在区水务局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迅速组织沟门村下游低洼地带56户住户及时撤离,并协调南泥湾采油厂调来16台水泵全力排水,又从外边调运挖掘机2台,铲车4台,挖掘水渠进行疏洪。经过紧张抢险,麻科驿坝的险情得到全面排除。
后孔家沟坝始建于2005年,坝系也是由3个小坝和1个大坝组成,设计库容10万立方米。连续强降雨,同样使坝内水位急速上涨,超过警戒线,情况十分危急。接到报告后,镇党委书记折克银立即召集后孔家沟村“三委”会成员及市热力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协商,紧急制定排洪应急方案,排水,撤人,加固,监测,终于化险为夷,保住了堤坝,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十六
枣园镇地域面积112平方公里,辖20行政村,总人口22171人,其中农业人口10784人。强降雨导致11727人受灾,倒塌房屋58户161孔(间),严重损坏443户1531孔(间);农作物受灾16005亩,水毁农田8595亩;因灾死亡猪97头,牛2头,羊10只,鸡5160只;8个村水电设施被毁;蔬菜温室、大棚受灾1367座;道路损毁354处、41.5公里。
7月12日上午10时零6分,石佛沟村一排6孔砖窑因连日强降雨突然坍塌,当时砖窑内有3户人家中的5人被埋。接到险情后,枣园镇党委书记高三平、镇长左长栋立即组织开展施救,市区有关领导赶到了,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赶到了,预备役战士赶到了,区委、区政府应急分队也赶到了……大家不顾一切,轮番上阵,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虽然被压5人先后被救出,但终因时间过长,不幸遇难,在场的人无不悲痛万分。
庙沟村全体党员,在镇政府带片领导和驻村干部的率领下,团结一致,奋勇抢险。7月11日凌晨4点30分,面对强降雨,村支部书记韩喜平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冒着倾盆大雨,挨家挨户将拐沟17户人家全部撤离到较为安全的村党员活动室。当全体人员撤离后不到3分钟,就有3户8孔窑洞全部倒塌,撤离群众纷纷表示庆幸和感激。7月12日早9时许,因急需生活物资,村支部成员再次冒雨抢修道路200米,打通了镇政府通往村上的物资运输通道,解决了该村155户561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通过15小时的连续奋战,对2个存在险情的库坝进行了抢险排水,及时消除了隐患。
镇纪委书记郭振清更是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过硬素质。他昼夜不停抢险救灾,奋不顾身撤离群众,挨家挨户劝说居民群众撤离避险。因疏导人员短缺,郭书记立即抽调驻镇单位人员充实到防汛抢险队伍中,确保了这次防汛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7月15日疏导群众撤离过程中,因部分群众思想不通,不配合撤离工作,郭振清被殴打致伤。他以大局为重,强忍伤痛,耐心劝说,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在他的带领下,石佛沟、下砭沟、阳崖、邓家沟四个村5800多人连夜紧急转移,脱离了险境。
西川口村党支部将400多名群众分散安置在村上62个点上,村党员活动室集中开灶,保障村民吃饭问题。村支部书记付院平带头为村集体捐款2000元,并倡导村内富裕户、经商户捐资。在党支部的号召下,安置场所已成为村民奉献爱心,共抗灾害的地方。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有捐款的,有送菜的,有送肉的,有做饭的,有义务干活的。赵金芳,虽然是村上居住的流动人口,却在大灾面前慷慨捐出400元,并每天义务为安置点灶上做饭,受到灾民称赞。
温家沟村共有167户735人,大棚520座,其中蔬菜示范园建有高标准日光温室棚400座。此次强降雨致使400座温室大棚不同程度受损,其中76座背墙、山墙均垮塌,生产道路被冲毁。村“三委会”紧急动员,落实“三委”班子成员责任,将青壮年、积极分子、年轻党员、村级巡逻队集中起来,组成防汛抢险队,明确分工,实行危险地段包抓责任制,严格24小时值班巡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挖水渠,建棚墙,整修路段,加固危房,抢修电路,把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驻村干部李虎云冒着大雨,不顾感冒,连夜抢修水渠600米,使示范园400座温室大棚免遭更大损失。
十七
麻洞川乡27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有2731户,11000人。连续的强降雨,诱发了该乡山洪、滑坡、内涝等次生灾害,造成19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2471户9852人。滑坡534处,倒塌房屋182户373孔(间),严重损坏569户1666孔(间);水毁道路543处,水毁淤地坝13座,损毁桥涵81座;大棚受灾482棚,26829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2346户7779人,设集中安置点29个,安置受灾群众2896人。
7月22日,新一轮强降雨再次袭来,南川各乡镇险情再度频发,多处发生泥石流,道路损毁严重。9点45分左右,乡政府接到报告,胡屯村一辆行进车辆被泥石流掩埋,有2人被困车内,情况十分危急。乡党委书记郝止戈立即带领50多名抢险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发现一辆白色面包车被泥石流掩埋,只露出车顶和前挡风玻璃,车体损毁非常严重,被困人员情况不明,大型机械根本无法靠近。此时暴雨还在下个不停,山上不断涌下泥石流。抢险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踏进二尺多深的泥石流内,用双手刨挖被困人员身上的泥土,并不停地和被困人员交流,了解到年长的意识清楚,年幼的伤势严重。随后,区政协副主席刘继平,乡长李东生,以及区林业局在乡领导,医疗救治人员,麻洞川林场场长李国阳和部分村民相继赶到现场。在刘继平主席的统一指挥下,调用了邻近2个村的抢险队,进行紧张有序地营救,并安排专人观察山体险情,以便随时提醒救援人员撤出,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现场所有人员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营救当中,有人为被困者打伞遮雨;有人用木椽扩大车内空间,并用绳子将车拉出泥石流,防止被困人员发生二次伤害。经过50多分钟的紧急施救,2名伤者被救出。遗憾的是,4岁的小女孩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人间,51岁的马爱琴得救。
7月25日凌晨2时,接到汛情预警信息后,小元峁村包村干部刘海东不顾暴雨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连夜赶到该村,会同村干部动员居住在地质滑坡区的群众撤离。有些群众不理解,说:“你们瞎操心!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这点雨怕啥?”但乡村干部还是挨家挨户劝说群众撤离。群众看着越下越大的雨,洪水淹没的庄稼和雨中岌岌可危的房屋,终于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全部撤离到了安全区域。此次强降雨导致小元峁村31户120人全部受灾,倒塌房屋15户32孔(间),严重损坏16户48孔(间);农作物受灾285.6亩,毁坏农田265.6亩,生产桥3座,人畜饮水工程1处,生产道路6公里,全村电力、通讯全部中断。由于提前动手,及早安排,小元峁村没有发生人员伤亡。
十八
松树林原也是乡级建制,在第二次撤乡并镇中改设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13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306户,4460人。这次强降雨共造成1306户,4460人受灾;138座大弓棚及72座日光温室大棚因灾绝收;农作物受灾8880亩,其中绝收4462.5亩,冲毁农田4369亩;造成伤亡牛6头,羊94只,猪90头,鸡6657只,家兔128只;倒塌房屋104户285孔(间),严重损坏493户1496孔(间);损毁水井433口;冲毁道路309处,170公里,冲毁桥梁21座、涵洞33个。面对灾情,包社区工作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延芳,社区党委书记刘玉宏,主任柳蓉等紧急将窑洞及危险平房住户838户2667人全部撤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了受灾群众有床睡,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灾后整个松树林山川大地像遭受过龙卷风或地震一般,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辖区内的胜利水库,是宝塔区南五乡镇的重要水源工程和防洪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37公里,总库容390万立方米。7月3日以来的多次大暴雨,水库溢洪道和放水卧管明渠两侧连续发生5次塌方,塌方达2万余方,将溢洪道和卧管放水明渠堵塞,致使库内水位急剧升高1.5米,蓄水量从80万方猛增到150万方,对水库安全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险。危急关头,南泥湾灌区管理处主任李进立即组织单位职工进行抢险。在抢险过程中,山体又毫无征兆地滑塌,将正在抢险的李进和石向礼砸伤,造成腿部受伤。在送往医院途中,又遇山体滑坡砸中运送车辆,导致李进和石向礼遭受二次创伤。随后,在附近值勤交警的协助下,才将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与此同时,区水务局贾志斌局长和曹存萍总工程师紧急赶赴现场,一方面向市区防汛指挥部报告险情,另一方面立即通知下游群众尽快疏散撤离。宝塔区副区长刘刚,市水务局副局长古晓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坐阵指挥,就近组织抢险队伍,调集松树林政府,麻洞川林场和南泥湾采油厂共100多人参与抢险。区水务局30人的抢险队伍,也加入到抢险行列中,做好抢险应对的长期准备。从上午9点30分起至下午2点,经过全体抢险人员连续5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水库泄洪设施得到部分恢复,水位开始下降,险情得到初步控制。之后,副市长杨霄,市水务局局长惠振和,亲临水库,检查灾情,进一步制定抢险方案,紧急调来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战士,积极投身到抢险救灾中,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十九
南泥湾镇面积36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4户人家,7217人。连续强降雨,造成多地发生山体滑塌和泥石流,721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1670亩,其中绝收825亩;30余公里道路被损毁;倒塌房屋99户227孔(间),严重损坏375户151孔(间);2个大型养殖场道路,圈舍被冲毁;滑坡地段达到210余处;电力,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包抓全镇工作的区纪委书记白妍指挥下,全镇先后组织抽调1500余人,动用铲车10辆,警车2辆,医护车1辆,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奖罚到位,积极开展抢险自救。镇政府还组建了50人的应急抢险队,17支应急抢险小分队,全力疏散转移群众。设立集中安置点15个,安置群众4656人。
7月22日中午11时左右,南泥湾农场二连弯道处发生山体滑坡,多部车辆被堵,一辆越野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泥泞滑到下面的泥潭里。镇党委书记李树彦、镇长南小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边询问伤员伤情,一边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同时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施救,疏通交通。车内共载有4人,有2人受伤,其中一名已在胜利水库受伤,伤势较为严重被困在车里,且山体滑坡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武装部长王新刚和干部刘忠斌立即背起受伤人员向公路上转移。雨下得愈来愈大,脚下的路很是泥泞,尽管两位干部步履维艰,但还是将受伤人员安全送到路边的一辆警车上。
二十
临镇是宝塔区南川的一个大镇,也是市级建设的重点镇。全镇41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3524户人家,12600人。全镇因灾倒塌房屋183户336孔(间),严重损坏500户1265孔(间);农作物受灾27285亩,其中绝收9270亩;损毁淤地坝288座,冲毁、损坏农田5610亩;冲毁弓棚239座,日光温室大棚44座;4户养猪大户遭受严重损失;冲毁道路512处,产生滑坡1857处;损毁桥涵44处,电力设施78处,饮水设施18处,通信设施92处。共设立临时安置点24个,撤离群众1756户6772人。其中镇上集中安置888户2566人。
二庄子行政村位于临镇以西拐沟17.5公里处,辖二庄子、柳沟湾两个村民小组。全村82户290人,其中柳沟湾村民小组41户136人,均居住在窄沟坡底。受连续强降雨影响,该村所有窑洞、平房均已受到威胁,经镇、村两级干部动员,柳沟湾村民小组所有居住在山底窑洞、坡底平房的住户41户136人已全部撤离。其中34户115人被安置在二庄子村民小组和碾盘沟行政村,镇上集中安置点安置7户21人。7月18日天气短时放晴后,柳沟湾村民因撂不下地里的庄稼和家里的牲畜,陆续返回家中恢复生产。7月21日夜间,临镇普降大雨。22日8时至10时,柳沟湾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道路、通讯、电力中断,30余名群众被困村内,与外界失去联系。下午两时许,住在柳沟湾后庄的14名群众经过相互搜寻联系,互报平安后,集体绕山步行出沟,并于下午5时30分到达镇政府。村民孙德军立即将柳沟湾村的受灾情况向镇防汛指挥部作了详细报告。
得知尚有20余名群众被困村里、情况不明后,包抓临镇工作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明,镇党委书记刘敏伟,镇长罗经纬等领导同志组织区镇40余名干部,成立突击营救小组,兵分两路,立即奔赴柳沟湾营救被困群众。突击一组由镇长罗经纬带领,镇人大主席田昕、区林业局副局长张志荣、二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彦斌及派出所、农业局干部参与,先行进沟搜救。突击二组由镇党委书记刘敏伟带领,区农业局副局长、能源办主任呼延军和南川土地所所长闫鸿等参加,随后跟进支援。区人大副主任王有明和区总工会主席申均明在镇政府坐镇指挥,并安排镇卫生院派出救护组在碾盘沟村随时待命。下午5时50分,突击营救组人员从镇政府乘车出发,于下午6时20分到达碾盘沟村。这里距柳沟湾还有6公里路程。因山体滑坡,泥石流倾泄,多处路段被淤泥掩埋,部分路段淤泥厚达1米多,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突击队员冒着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危险,相互搀扶,赤脚趟泥,摸黑前进。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进,突击一组人员于晚9时30分安全到达柳沟湾。立即与村民小组长程金君了解情况。程金君说:“群众没撤出,我决不能走,请组织放心!”经再次排查,确认本村22名群众未撤离,但已被集中转移至安全地带。晚9时50分,突击二组成功与突击一组人员会合。晚10时,由突击一组带领22名受困群众从柳沟湾翻山返回,突击二组沿原路返回。7月23日凌晨1时40分左右,22名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镇政府集中安置点。
二十一
官庄,原也是乡级建制,在第二次撤乡并镇中改设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社区149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225户,5070人。
7月份,累计降雨达到586.8毫米。持续的强降雨导致全社区受灾人口达4167人,倒塌房屋27孔(间),严重损坏909孔(间);冲毁通村柏油道路55处,48公里,冲毁砂石路36公里;农作物受灾10200亩,其中绝收7950亩;冲毁农田3480亩;损毁供水工程25处。
面对灾情,在包抓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区总工会主席申均明的直接指挥下,社区党委书记武治建、主任吴晓斌迅速撤离居住在土窑和沟道、山体以下的群众,设立两个社区集中安置点,9个村级安置点,集中进行安置,保证了每位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能看病。为防止部分群众擅自返回住处,还专门落实了亲友的监控责任。
李树畔是官庄社区的塬区村,全村54户155人,其中14户46人居住在土坯房、“砖薄壳”的危房中。持续的强降雨使这类房屋严重受损,随时有倒塌的可能。距离该村最近的庙塬村安置点已饱和,村上又没有党员活动室和其他安置地方。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政府迅速作出决定:在空旷的场地搭建帐篷就地安置。当日就为该村14户46名群众搭建帐篷14顶,户均1顶,46名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并用彩条布搭建了灶房,提供了食宿用品,配齐了管理、灶务、医护人员,保证了该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二十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至2013年8月13日下午6时,宝塔区救灾募捐办公室累计收到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个人现金捐款251.11万元,收到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145.81万元。其中帐篷100顶,被褥3600块,枕头600个,棕垫1000块,羊毛垫120块,折叠床70床,方便面1554件,矿泉水1901件,早餐饼620盒,大米516袋,食用油40桶,面粉1000袋,红冠饮料200件,火腿肠25件,榨菜5件,蔬菜10吨,牛奶100件,药品30箱,作业本40本,淋浴器200套,智能饮水设备2台,夹克衫1000件。
同样,截至2013年8月13日下午6时,全区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累计收到社会各界现金捐款236.62万元,收到各类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260.79万元。其中方便面9878箱,矿泉水8155件,面粉5818袋,大米1597袋,蔬菜15514公斤,食用油13421升,小食品2095件,衣物383件,棉被1066床,日用品1891件,彩条布116820平方米,帐篷260顶,学习用品68件。
城乡最多时设置集中安置点173个,集中安置2.6万人,其中延安城区设置39个,集中安置9232人。许多食堂、饭店、宾馆、酒店等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送饭送菜送水。有许多有志青年,特别是广大教师,放弃了假日,自愿为灾民服务,尽可能地减轻了政府负担。那些忙忙碌碌、辛勤工作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二十三
灾害无情,人有情。在2013年7月延安强降雨防汛抢险救灾中,留下了许多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宝贵记忆和值得永远传承的宝贵精神。一是省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切关怀是取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的强大动力。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省委副书记孙清云,副省长祝列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市长梁宏贤等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宝塔区受灾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并在救灾物资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都极大地鼓舞凝聚和激发了我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为全区夺取抢险救灾的胜利,做好善后安置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后盾。二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奋勇拼搏是取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的中流砥柱。区防汛指挥部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率先在全市作出了将群众全部撤离窑洞避险的命令。在群众撤离后,全区共有2693户7186间(孔)房屋倒塌。防汛指挥部这一果断决策,挽救了众多群众的生命。各包抓区级领导吃住在乡镇,24小时坐镇指挥,起到了主心骨作用。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及时赶赴所包抓乡镇、街道一线,为乡村、社区抢险救灾注入了有生力量。1300名干部组成的应急抢险分队,各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及村组、社区领导干部,党员,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服务大局,服从安排,率先垂范,最大限度地将群众从危险地带撤离出来,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和光辉形象。三是各个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是取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所在。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高效、便捷、有序地围绕防汛救灾开展工作。财政、民政等部门紧急筹集和发放各类救灾物资,保证了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环卫等部门、企业迅速组织抢修损毁的基础设施;公安、综治、信访等部门加强治安巡逻,保持城乡稳定;卫生、防疫部门全力救治伤病人员,进行消毒防疫;药监部门在帮助乡镇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还保证了安置点的食品安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直机关工委也充分发挥了群团优势,组织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汛救灾中,把温暖和关爱送给受灾群众。特别是教育系统的广大教职工,主动放弃暑期休假,广大中小学校腾出教室,老师们佩戴红袖章,当起了“志愿者”,投入到安置点各项服务管理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情操。四是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是取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阶段性胜利的重要力量。广大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和消防官兵,连续作战,不怕牺牲,承担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广大群众亲帮亲,邻帮邻,积极抗灾自救,彰显了人性光辉的宝贵和伟大。特别是宝塔宾馆、天河酒店等餐饮企业,主动向安置点群众和抢险一线干部送饭送水,涌现出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人间真情。五是惨痛教训印证了延安“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科学英明。在这次强降雨中,居住在土窑洞、砖窑洞、石窑洞的群众,特别是居住在延安主城区沟道、山体的居民倒塌房屋最多,损失最为惨重。据初步统计,仅城市“三办”,城郊五乡镇累计撤离山体、沟道居民8.1万人,仅人员撤离后就倒塌房屋879户2011间(孔),若每户按3人计算,就挽救了约2637人的生命。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教育了干部群众,感化了居民群众,使广大居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延安“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这一重大战略是英明之举,是现实的选择,符合党心民心,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去年城区内的南洼山片区,黄蒿洼片区的5050户,2.16万人不动迁,这次强降雨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从而更加坚定了广大干部和居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民下山、搬离窑洞,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信心和决心,也必将加快这项造福子孙后代工程的实施。
2013年的7月,历史将会记住,人民将会记住!
责任编辑:魏建国 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