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皂荚枝干刨花板热压工艺的研究
2013-04-29任金慧郑志锋任玉芬
任金慧 郑志锋 任玉芬
摘 要:研究了野皂荚枝干用于刨花板生产时,热压工艺条件对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野皂荚刨花含水率3%~5%、预设刨花板密度0.75g/cm3、脲醛树脂胶施胶量8%、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4min、热压压力3.5MPa的热压条件下压制的野皂荚刨花板,可达到GB/T4897.3的用板要求。
关键词:野皂荚;刨花板;热压工艺
中图分类号 TS65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38-02
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高2~4m,平均植株直径2~4cm,生长于山坡阳处或路边,海拔130~1 300m,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1]。野皂荚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轻度盐碱的特点,非常适合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野皂荚灌丛茂密,枯落物量大,根系发达,分蘖萌生能力强。“地上一把伞(树冠), 地面一张毯(枯落物),地下一张网(根)”的生长特点能有效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达到快速改变恶劣生态环境的目的。
野皂荚的传统应用主要包括:枝干用作薪炭材、枝干磨成木粉制作佛香、其果实供人畜食用;此外,其果实还可用于制作豆胶。近年来,野皂荚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护方面的潜在价值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有鉴于此,基于其生态效益的后续经济开发便迫在眉睫。笔者主要探讨了野皂荚枝干用于刨花板生产时,热压工艺条件对野皂荚枝干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野皂荚枝干采自山西阳泉辛庄(E113.66°,N37.97°),试材采伐于2012年1月,其具体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经手工剥皮、气干后,再削片、刨片制成刨花。所加工刨花经筛分后可分为10mm以下小径级枝条刨花、10mm以上常规径级枝条刨花2个组别,为了研究优化工艺试验,本实验采用常规径级枝条刨花。刨花制备与刨花板压制均在南京林业大学人造板试验室进行,脲醛树脂胶黏剂由滁州肯迪亚刨花板厂提供(具体性能如表2所示)。所压制的刨花板为单层结构刨花板。
1.2 方法
1.2.1 刨花干燥 刨花干燥在鼓风式箱式干燥机内进行,干燥温度(103[±]2)℃,干燥后刨花含水率3%~5%。
1.2.2 热压工艺 基于实验因素数较少、因素水平数较多的实际情况,试验直接采用了单因素试验优化热压工艺,具体实验方案如表3所示。主要考察热压因素包括:预设密度、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厚度由厚度规控制,热压压力根据预试验设定为3.5MPa。初始热压条件:预设密度0.95g/cm3、施胶量1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6min。刨花板板材主要考察物理力学性能: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24h吸水厚度膨胀率。板坯预设长[×]宽[×]厚=300mm[×]300mm[×]10mm,同一热压条件下平行试验数为3。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GB/T 17657-1999对野皂荚枝干刨花板进行测定,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在热压因素的临界点之上,除吸水厚度膨胀率外(未加防水剂),刨花板的各项考察性能均高于GB/T 4897.3规定的家具及室内装修用板的技术要求。
3 结论
(1)野皂荚枝干刨花含水率为3%~5%、预设密度0.75g/cm3、脲醛树脂胶施胶量8%、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4min、热压压力3.5MPa的热压条件下压制的野皂荚刨花板可达到GB/T4897.3规定的用板要求。
(2)野皂荚枝干刨花板预设密度临界点0.75g/cm3;施胶量临界点8%。
(3)达到野皂荚枝干刨花板热压因素临界点以上时,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预设密度、施胶量对野皂荚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影响极显著;施胶量对吸水厚度膨胀率有较显著影响;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野皂荚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
4 问题与展望
根据初步实验结果,结合传统人造板和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研究及生产实践,无论从生物构造、物理特性还是化学特性来说,野皂荚与传统的刨花板生产原料材性相近,优于农作物,是制造刨花板的优质备选原料,用其制造刨花板是可行的,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实验立足于野皂荚的生态价值,挖掘野皂荚枝干在人造板行业的经济价值,为野皂荚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中,由于野皂荚枝干径级小、密度偏大、材质偏硬,野皂荚枝干刨花以颗粒状、细长棒状、细长薄片状居多。野皂荚刨花的这种特点除了与其自身材性有关外,没有适合于小径级、大密度、大硬度原材料的刨花制备设备也是原因之一,野皂荚枝干刨花的这种特点无疑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如果能将野皂荚应用于大片刨花板、定向刨花板,势必可以大大提升野皂荚的市场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82-83.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