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对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

2013-04-29左红卫

学理论·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国新疆教育

左红卫

摘 要:1934年9月成立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简称回文会),是群众性文化团体。回文会成立后,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回族文化教育,兴办小学、民校、夜校、妇女学校等。回文会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回族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发展新疆民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196-02

民国以来的新疆,杨增新和金树仁实行愚民教育,新疆的教育和内地相比极其落后。1933年,盛世才掌握了新疆政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亲苏政策,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实行“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建设、和平”的“六大政策”,成立并发挥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及各民族文化促进会的作用,新疆的教育事业才有所发展。新疆先后成立了汉、维、回等涵盖12个民族的9个文化促进会,其任务是“实现各民族文化之自由发展,用民族固有文化创设平民学校,发展一切文化工作”[1]。1934年9月21日,新疆回族文化促进总会(简称回文总会)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随后,回文会各处分会迅速成立,1936年,“伊犁区分会,吐鲁番、哈密、焉耆、霍尔多斯各县分会均已先后成立,并拟努力指导成立鄯善、奇台、乾德(米泉)、昌吉、库车、阿克苏各县分会。”[2]回文会成立后,在各县积极筹备,多方募捐经费,先后办起回族小学、民校、夜校、妇女职业学校等,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回文会是一个民众团体,其宗旨是“在新政府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下,团结全省本族同胞与其他各民族同胞一起参加新疆文化建设事业,并和其他各族同胞建立亲睦的团结,围绕在新政府周围,为六大政策前途胜利做斗争。”[3]回文会成立后,面对新疆文化落伍的现状,始终把提倡教育和宣扬文化作为第一项中心工作,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各县回文分会多方募捐经费,先后办起许多回族小学。1936年,回文总会在迪化陕西大寺和河州寺院内开办两处会立回民小学校。共有140名,先设4个男生班,后又增设1个女生班。1936年春,昌吉回族文化促进会成立第二初级小学。1942年,学校由3个班发展到6个班,在校学生180人。1937年,回文总会又在迪化坑坑寺和南大寺成立小学和分校各1所,接着又筹办汉回合校1所,学生约200余人。哈密回文分会利用陕西寺房产收入成立回文会立小学一所,共3个班,地址在陕西寺东门外。1938年,韩文轩任校长,学校有了发展,有4个男生班,2个女生班[4]。到1938年,回文会因经费不足,所办学校由省教育厅逐步接收,改为公立学校,迪化会立一小,二小改为公办学校,一小改为省立第八小学,校长马福寿(回族),二小改为省立第十一小学,校长郭德。哈密将北沙窝学校改为公立,校名由县教育科批文改为哈密县立二校。哈密会办小学则改称为回文会立女子小学[5]。1937年,鄯善县共有小学20余所,其中回文会会立小学3所,分别在县城、连木沁、鲁克沁等地。因此,从1934年9月到1938年,回文会在新疆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迪化、哈密、伊宁、霍尔果斯、鄯善、米泉、焉耆、和硕等地都建立了小学。“迪化南关,则有省立第11小学增设,达坂、南山及附近城各寺,共设小学7处,吐鲁番设小学3处,伊宁设小学2处,霍尔果斯设小学2处,”[2]学生总数有2 700余人,民众学校在省城有8处,学生280名,在城外有学生200名。这些学校虽然不多,但覆盖面较广,对于回族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会立学校的课程设置,除附加经文课外,其他课程与普通小学课程相同。

共产党人对回族文化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如1939年春,哈密回文会立女子小学在哈密区教育局长共产党员祁天民的关心与支持下,已发展成6个班级的完全小学,师资不足,学校采取聘请在职干部兼课,学校曾聘请专署科员共产党员张东月任教。他除了每天坚持讲授语文、算术,并配合当时的“六大政策”宣传组织学生排节目。他所带班级是哈密小学中表现最突出的班级。

回文会兴办教育受经费影响,许多学校最后多交由当地政府管理。1940年3月,迪化第一师范毕业生吴永熙回哈密后,被哈密区教育局任命为该校校长。1942年,哈密各小学更改名称时,将回族二校改为哈密区四校。1942年7月第一届高小班学生毕业共38人[5]。乾德县(米泉县)回族占该地总人口的80%以上,当地回文会经常利用节日和聚礼日到各清真寺,配合寺坊阿訇,宣传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念书的道理,并讲清学习汉文的好处[6]。回文会在该县长山子和羊毛工两地办两所会立小学,招收学生50余名。1941年,回文会的经费不足,经省教育厅批准,两所会立小学由乾德县教育科接办,教育科将这两所小学划归县立第二小学和县立第三小学。昌吉县回族文化促进分会成立后协助调查回族失学儿童情况,帮助建立县立第二小学(即后来的回民小学)等。1942年6月,焉耆召开蒙、维、回、汉文化会联席会议,讨论建修区立各校校址,回文会建修区立第三校[7]。

国民党势力进入新疆后,三民主义为教育总方针,回文会教育工作受到较大影响。1943年以后,国民党逐步控制了新疆的军政大权,从教育方针和宗旨来说,以三民主义为教育总方针,以“四维”“八德”为教育宗旨。国民党势力进入新疆后,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教师每月工资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很多教师放弃本职工作另谋生计,学校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回文会还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如焉耆县回文分会委员长马清源热心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焉耆镇的尕寺(现在的西宁寺)内成立了回文会立第二所小学。回文会将原在尕寺内念经的200余名儿童全部入学,分为6个教学班,每班有1名级任老师,负责该班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1943年3月正式开学上课。课程内容规定为经、书并重,半日念经,半日教授小学所设的国语,算术等课程。学校经费由回文会负担,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受回文会与教育局的双层领导[8]。1946年,乾德县建立一所小学,这所小学就是由马锦叟负责筹备、建校和招生的,以后又自荐担任了校长。祁寿山负责教育工作后(督学),工作积极热情,先后在铁厂沟等7个村设立了学校,对发展全县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6]。虽然如此,进入学校读书的回民学生比以前还是有所增加,这对提高回族的文化素质意义重大。

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师资严重不足和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的影响。回文会的师资主要有各寺坊的阿訇等宗教人士负责经文课程,少数的省立师范学校毕业生回到各地从事教育工作,还有部分地区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聘用机关干部进行兼职教学工作。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还就地招聘了不少当地能识字的人,这些人往往整体文化素质不够高。为此,各族文化促进会开展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这些培训往往是各文化会联合进行,如1941年2月28日,焉耆县汉、回、维、蒙四个文化会开会决定开设“焉耆区教员训练班”,男2个班,女1个班,该班一切费用全由各文化会担任,学生由教育局各文化会函各县政府文化会选送男女教员来焉耆授课,以授课程是中级学校课程,毕业期限是一年,期满分发本区各校工作[9]。

从总体上看,回族文化促进会兴办教育主要集中于成立之初到1939年这段时间,民国时期新疆回族人口,据新疆警务处1944年统计,新疆共有回族人口99 607人,1949年达122 500人[10]。回文会兴办小学,加上各类民校、夜校、妇女学校等成人学校,受教育人数过万人,相当于当时新疆回族总人口十分之一,虽然受到经费不足的严重制约,处于艰难维持中,但是,对回族民众来说,扩大了教育面和影响,为提高回族文化素质提供了载体,为发展新疆民族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文会经历了15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新疆是中国的领土,我们都是中国的伊斯兰,应该爱护国家。凡是一切分裂割据残害同胞的思想和行为,都应该彻底廓清”[11],回文会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到兴办教育的整个过程,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C]//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21.

[2]马万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最近工作之进展与将来努力的标准[N].新疆日报,1936-03-26(3).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组织章程[Z].

[4]金国珍.抗日战争时期的回文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11辑.1986.

[5]吴永熙.哈密回族文化促进会所属回民小学的创办与发展情况的回忆[C]//哈密地区政协工委,哈密文史资料、第3辑.1999:60-62.

[6]季克智.乾德县回族文化促进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米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米泉回族,1999:22-23.

[7]迅.焉耆行署召开各文化会联席会议——各文化会将分别建修学校[N].新疆日报,1942-06-20(3).

[8]沈敬修.焉耆回族文化促进会及对发展回民教育的贡献[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焉耆文史资料:第2辑,1990:20-23.

[9]冷清.焉耆各文化会决定成立焉耆区教员训练班——函知各县选送男女教员现正着手开始筹备工作[N].新疆日报,1941-04-10(3).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新疆民族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873.

[11]一年来的回族文化促进总会[J].新疆回族文化促进总会:回族文化(第1期),1948-1(铅印本).

猜你喜欢

民国新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新疆多怪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