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体系和方法的研究
2013-04-29刘刚
刘刚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国家青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需要架构科学的工作体系,在继续发挥引导青年职能的同时,围绕工作平台建设开展青年工作、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第二课堂教学和着力提高服务青年能力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
中图分类号:D2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158-02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足见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高等学校聚集众多优秀青年,是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在校生中90%以上都是共青团员,怎样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重要指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基本职能,推动青年工作的创新发展,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新阶段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体系
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的研究方法,高校共青团在新的发展阶段,青年工作体系可分为顶层设置、中层设计和基本任务三个层次:
(一)顶层设置:总体目标是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梦”
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高等院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所决定的战略任务,同时也赋予高校共青团引导青年、组织青年的使命。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团员评议、主题团日活动和入党推优等活动项目的思想引领作用,构建理论武装、专题培训、文化熏陶和新媒体影响等支撑体系,引导高校青年认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高校青年“中国梦”是工作体系的总体目标。
(二)中层设计:工作目的是鼓励青年积极投身建设,谋划“事业梦”
在顶层设置的基础上,把工作目的放在鼓励青年积极规划职业生涯,投身经济社会建设,谋划个人的“事业梦”,就是要促使青年自觉把个人抱负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今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规划,将为当前在校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事业路径。据统计,高校共青团员占全国共青团员的70%以上,且大部分青年团员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眼界宽、知识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积极鼓励高校青年正确理解国家规划,结合个人的专业和特长,正确谋划和规划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将成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基本任务:工作根本点是服务青年的成长,实现“成才梦”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青年具备更高的素质,不但需要德才兼备,还应当具有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和精神。高校青年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首要任务,高校共青团要始终以帮助青年团员实现“成长梦”为基本任务和出发点,进一步健全和提升已有的“青马工程”、“挑战杯”系列学科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工作体系,服务人才培养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专业基础的基础上,提高青年创新、创业能力,使高校青年不断充实、提升和完善自我,练就建功立业的能力和本领。
三、新阶段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方法的思考
(一)继续发挥引导青年的职能,核心是指明青年“追梦”的道路
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高校共青团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职责,引导青年是共青团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要按党的十八大的最新成果要求,组织设置好团员思想教育,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二是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教学、实践、服务和文化育人等方面多方联动,形成团员思想教育的合力;三是加强青年教育管理,抓好阵地建设,发挥好网络阵地、活动阵地、文化阵地的教育作用,充分调动青年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进而转变为传播者。
(二)围绕工作平台建设开展青年工作,目的是搭建青年“追梦”的平台
一是继续强化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一轴两翼”的传统青年组织平台,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传播组织、创新创业组织新平台,运用青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青年自我发展;二是注重与所在高校学科专业相结合,打造学科竞赛平台,尤其是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基础,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研竞赛管理,完善奖励制度,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青年创新能力;三是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搭建社会见习基地、基层锻炼、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和“三下乡”等平台框架,组织青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四是新建青年创业孵化平台,从“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出发,探索“创业教育——项目申报——创业竞赛——项目评审——项目孵化——项目成功(退出)”的青年创业孵化工作链;五是构建文化育人平台,以“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文化社团为载体,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以文化育人服务文化建设的布局。
(三)服务人才培养和第二课堂教学,提高青年“追梦”的能力
建设组织平台,是为了服务人才培养和第二课堂教学,其路径是通过提高青年学生综合能力。一是在青年组织的平台上,以各项青年学生活动为载体,发挥学生组织“三个自我”功能,在活动的组织、日常管理等工作中,提升青年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在学科竞赛的平台上,充分发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和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三是依托社会实践平台,提升青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认为“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并要求系统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进行推广,并赋予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阶段职责,也为高校共青团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四是依托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参照“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从创业意识、创业计划到创业项目启动全方位地孵化;五是在文化育人平台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开展以“大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经典诵读等活动,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领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激励人生追求。
从工作平台的运行机理到工作目标所形成的体系可以用附表来表示如下:
(四)提高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为青年“追梦”保驾护航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提高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要求是“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把为青年服务作为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关注青年,建立各种新兴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分析手段,倾听青年心声,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特点采取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广泛借助互联网、手机、微博、移动媒体等现代传播工具,努力用青年团员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开展青年工作;二是为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着力创新活动方式,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提高团的活动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共青团工作提升整体水平、实现全面活跃;三是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为青年团员工作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鼓励青年奋发“追梦”的同时,动员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力量,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甘霖.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2]张明珠.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3]罗旭.共青团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4]李粤.青春在行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